劉淑紅
摘 要: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是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意義重大的會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的主要課程,承擔著國家大政方針“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重要任務。將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融入“基礎”課教學中應做到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大學生理想信念相對接;創新理念與大學生改革創新相對接;綠色發展與大學生人生環境相對接;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與大學生道德修養相對接。
關鍵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基礎”課;對接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6-0226-02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對十八大精神的學習領會成為各高校學習的熱點,如何繼續讓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重點思考與研究的領域。本文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將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大學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對接的有效途徑。
一、進行基礎調研,深入了解學生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關注情況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會議,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師生間展開了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系列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引導學生積極關注十八屆五中全會,隨時總結十八屆五中全會內容外,從所教授班級中開展了系列調研活動,通過跟蹤記錄,為所研究問題積累了較翔實的第一手材料。
(一)調研對象
2015級客運、測量、信號、高鐵、鐵工五個專業各抽取一個班,五個班共212名學生。我校為高職院校,多數專業都是針對鐵路行業設置的,學生的特點是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大約在8:1左右;理多文少,理文科生比例大約在6:1左右,因此調研的結果上傾向于高職理工科男生。
(二)調研方式
1.問卷調查。向學生發放《高職學生關注十八大以來各次黨代會的調查問卷》,各階段問卷的回收率平均在96%左右。
2.走訪調查。每班抽取6名學生,共30人左右進行訪談式調查。
(三)調研目的
調研活動旨在了解學生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以后、經過教師引導之后、接受過相對系統的學習之后的思想變化、知識領會程度的變化,在此基礎上總結問題,吸收經驗,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加深入地將十八大以來,尤其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引入課堂,讓學生自覺地關注中國社會的發展。
(四)調研過程
第一階段:2015年10月26-11月10日 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召開之后,通過調研得出學生兩周來對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關注情況。
第二階段:2015年12月5-15日 在這一學期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講座》中,相關專題結合了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在講座結束后通過調研,得出學生對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掌握提升情況。
(五)調研結果
上表反映了學院大部分學生對十八大以來所召開的黨代會有較高的關注熱情,對十八屆五中全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同時也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對此關注度、了解程度偏低,具體的調研結論將在下邊相應的解決方案中闡述。
二、將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融入“基礎”課教學中
從上表中看出,學生對十八屆五中全會有一定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講座》結束后,一部分學生有了進步,這說明實踐活動和系列講座都是富有成效的。本文是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如何讓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基礎”課有效對接,如何讓學生自覺地學習黨代會精神,而不是被動地把他們留在教室中。這就需要將他們最關注的問題融入教學中,找尋有效對接途徑。“基礎”課內容分為緒論和八大章節,這九部分內容對于大學新生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具體的兩者內容對接為以下六點。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大學生理想信念相對接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在講授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和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時,應該把到2020年全中國人的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創造人生價值相結合。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與學生個人的工作、生活結合起來,使這一奮斗目標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追求。
(二)創新理念與大學生改革創新相對接
在講授第二章《弘揚中國精神 共筑精神家園》時,可以將創新理念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講授時可引入“互聯網+”行動計劃,讓學生在學習和討論中點燃創新激情,自覺地融入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實踐中來。
(三)綠色發展與大學生人生環境相對接
在講授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的“第三節 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中的“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及第五、八章的相關內容時,可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熱點問題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美麗中國圖片展”或專題講座及討論、“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法”專題以案說法等形式融入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讓學生深刻理解我國是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要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新貢獻。
(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與大學生道德修養相對接 在講授第四章《注重道德傳承 加強道德實踐》和第五章《遵守道德規范 錘煉高尚品格》時,可以結合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專題講授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一定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尤其是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承,使其成為引領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源泉。
(五)將改善民生與大學生職業精神相對接
改善民生是大學生關注的問題之一,其中推動實現高質量的就業更是大學生首要關注的問題。可將這一內容融入第五章《遵守道德規范 錘煉高尚品格》之中。通過引導學生了解當前國家對高職學校的扶持力度和社會人才需求的標準,培養學生職業自信、提高職業素養;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鼓勵學生要勇于實踐、敢于拼搏。
(六)依法治國與學習法律知識相對接
整合第六、七、八三章法律部分的內容,結合依法治國方略和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相關內容進行專題教學。讓學生領會其中的精神,從具體的法律構框的基本理解提升到積極支持中國依法治國方略和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的層次上來。
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授課教師可以從課堂之外的很多方面提升學生對十八屆五中全會,乃至中國政治的關注度,加強對學生政治素養的培育,幫助學生了解政治、關心政治、參與政治,在校內營造積極向上的政治生活氛圍。
(一)提高理論水平,教師真學真信真用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首先要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堅定的政治立場,要對自己所教的理論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接受。教師還要具備敏銳的政治觸角、開闊的教學思路,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同時,教師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水平,教師的語言藝術、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當教師以自身高度的責任感,良好的修養學識展現在學生面前時,自然會得到學生的尊敬,那么理論知識和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傳授就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
(二)加強理論學習,學生愿學易學踐行
將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理論的方式講授相對來說較枯燥,很多內容說教意味較濃,容易引起一部分學生的抵觸心理。師生之間這種心理感覺上的不相容,必定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和學生有近距離的感情溝通,如果僅是上課來下課走,這樣很難吸引住學生。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必要的政治知識,增加有關的閱讀量。從而使學生漸漸形成對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認識,當然這對于一部分高職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靈活的方法幫助他們學習。
(三)利用多種方式,營造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濃厚氣氛
在調研結果中反映出了一些問題,有80%以上的學生是通過網絡了解十八屆五中全會,其他是通過電視、收音機、報紙、校園媒體了解。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手段,拓展知識面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可以通過學生QQ群、論壇、微信等學生常用的網絡溝通工具,即時與學生溝通,教師與學生可以隨時進行溝通反饋和在線指導,要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學習十八以來尤其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中。
總之,大學生有義務關心中國政治,關注國家的重大事件,應繼續關注十八屆五中全會,也是關注自己的未來。作為“基礎”課教師,有責任引導更多的學生關注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當然,僅僅靠“基礎”課及教師們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整個學校、其他高校乃至整個社會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5.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 人民日報,2014-10-29.
[4]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N].人民日報,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