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淮光 萬君新
摘 要:大數據時代在互聯網和衛星通信技術的支持下,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便利,也對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帶來了難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大數據時代的挑戰需要對原有的工作方法進行調整。通過全方位數據獲取信息增加對學生的了解,再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指導,最后通過實踐活動加強對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三位一體,有機統一。
關鍵詞:大數據;社會主義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6-0228-02
大數據(Big Data)概念源于最早經歷信息爆炸的學科,用于描述數據量的規模遠遠超出一般電腦處理能力的情形。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將大數據定義為:借助對高速捕捉、發現和分析,從大容量數據中獲取價值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關于大數據的特性可以用“4V”來概括,即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Volume(容量)是指大數據巨大的數據量與數據的完整性。Variety(種類)則意味著要在海量、種類繁多的數據間發現其內在關聯。Velocity(速度)可以理解為更快地滿足實時性需求。Value(價值)是指大數據的意義,即通過數據獲得洞察力和價值。大數據時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洞見事物的發展趨勢,影響高校學生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生活體系。
一、大數據時代:社會主義信念教育的新挑戰
大數據時代在互聯網和衛星通信技術的主持下,諸多工具設備可以有效地將海量信息高速地存儲起來,并運用云計算對大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并以便宜、精準的方式推送出來 ,同時這種新型的、開放式教育模式提供了適應學習者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需求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如各種智能APP可以根據人們的瀏覽記錄確定人們的喜好,推送符合人們心愿的消息或通知。然而,大數據時代給大學生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主義信念教育缺失的嚴重問題。
(一)社會主義信念模糊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興起,以電影、電視、流行音樂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借助高科技手段進行文化輸出,國內學生受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價值觀念產生沖突。西方國家利用在互聯網方面的優勢,使其成了文化滲透的主要平臺和工具。學生群體思想不夠成熟,政治立場不夠堅定,使用網絡頻繁,成為西方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的主要目標。
(二)價值觀嚴重偏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追求物質利益是正當的,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人們追求物質利益時合乎倫理道德的動機和要求。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中違反倫理道德的事件屢見不鮮。人們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為獲得金錢財富不擇手段、揮霍浪費等嚴重的社會現象,滋生了拜金主義、自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社會倫理道德出現滑坡,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被拋在腦后。在大數據時代下,社會主義信念教育面臨新的挑戰。
二、大數據時代:社會主義信念教育的新探索
在大數據時代下有效開展社會主義信念教育,關鍵在于確立和構建起一定的方法體系。如果從信息流程的角度來看,構建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就要緊緊圍繞如何進行全方位有效的信息獲取,通過前瞻性的溝通交流方法,進行個性化的教育指導。
(一)通過全方位的信息獲取進行前瞻性的溝通交流方法
大數據時代囊括的海量信息,不限制于眼前的問題,而是基于海量數據所進行的趨勢預測,把其他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囊括進去。有助于發現事物之間潛藏的聯系,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精準迅速的預測。谷歌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發時,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能及時準確地判斷流感爆發時間,能及時準確地判斷出流感是從哪里傳播出來。Target作為一家大型的美國零售公司,利用大數據的分析為顧客推薦非常貼合需要的產品,有時候客戶自己都不知道需要某種產品,但Target可以利用大數據預測出來。大數據的思維方式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更有效的服務。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確立數據意識,意識到數據是信息時代的寶貴資源,同時充分了解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大量的信息、全覆蓋的多維信息、超越模擬信息的可處理的數據化信息。有了強烈的數據意識,就能高度重視對大量的、多維的、數據化的信息的收集、儲存、處理、為社會主義信念教育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溝通是教育的一部分,在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教育溝通方式也面臨著變革。大數據作為一種數字媒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關注,通過大數據來發現學生的喜愛,發現自身教育方法的不足,從而改變了以往“閉門造車”的局面,讓自身的教育方法走上了和學生交流的“前線”,借助大數據這座教育者與學生的溝通之橋,新的教育模式正在慢慢形成,一方面,在新媒體日益發展的今天,教育者可以將社會新聞觀點整理歸納后滲透到互聯網的其他信息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自覺不自覺地接受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及時建立應急、預警機制,對新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置。
(二)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指導方法
1.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指引方向。如果說互聯網時代促進了教育的民主化,那么大數據時代將實現個性化的教育模式,充足的數據是基礎。數據中隱藏有“潛規則”,需要進一步地挖掘研究。如亞馬遜和京東商城等購物網站通過對數據的挖掘,對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進行追蹤分析,教育者可以從大數據背后找到符合學生興趣和習慣的教育模式。托馬斯·弗里德曼曾說:“當迫切的需求突然成為可能,重大突破便會降臨”。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當今的高校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在學生迫切需求個性化教育的當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成熟,個性化的教育指導方法必將來臨。教育對象個體的信息被數據化之后,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清晰地揭示個體思想行為的狀況,這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信念教育開展個性化、定制化教育活動。對于教育研究者來說,利用數據可以發現學生的真實想法。在大數據時代,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留下一串串的數字碎片,如網絡社交行為、網頁瀏覽記錄、網絡游戲、在線音樂等等,這些數據被整合、挖掘和分析,大學生的行為模式、生活方式得以揭示。所有學生的思想狀況都可以通過分析其互聯網活動留下痕跡和顯示生活中產生的種種數據而被總體把握和揭示,呈現群體的思想規律,精細分析群體思想規律,精細分析群體思想和各類事件的聯系,事先做好現實生活的教育和引導。這勢必有效地改善和提升教育活動的覆蓋面與系統性。
2.大數據時代社會主義信念教育者的個性化觀測。以前對大學生信念教育問題,只能事后處理,因為沒有源頭去了解學生的動向。但現在教育者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學生,甚至可能比學生自己還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所以,龐大數據的支持讓昔日的個性化服務有了更好的延伸和更大的價值。大數據時代為個性化觀測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其一,形成發展性教育觀,強調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及時有效地把握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大數據時代可以關注每一位學生在每時每刻的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微觀表現,利用大數據的特定觀測技術與設備的支持,學生的日常行為得到完整地呈現。其二,擴大個性化實施范圍。個性化實施不僅限于學生,還應涵蓋教師、敏感時期等對教育活動有重大影響的內容。大數據的數據儲備和技術理念,使綜合觀測模式成為可能。
(三)通過社會實踐強化大數據時代社會主義信念教育
大數據時代的變革價值觀教育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教育,它更應當注重實踐的教育和環境對人的塑造。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還應該包括環境熏陶,一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配合社會主義信念教育。二是要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通過引導大學生對當前社會重大實踐的分析來影響學生的價值評價。三是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強化社會主義信念教育,讓大學生身體力行,通過實踐活動來認識和檢驗自己的價值觀,以期形成堅定的道德習慣和價值信仰。
參考文獻:
[1]李四維.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響機制及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9).
[2]曾令輝.當代大學生政治理想信念形成規律及對策[J].高校理論戰線,2011(5).
[3]黃蓉生.論國際化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高校理論戰線,2011(4).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29.
[5]鄭永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時代性課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3(21).
[6]吳緒成.淺談大數據背景下的第四代檔案館建設[J].湖北檔案,2013(2).
[7]蘭婷,李壯凌.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