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娣
【摘 要】通過畢業生回訪調查發現,高職攝影攝像技術專業畢業生中存在不能完成從前期拍攝到后期制作這一系統性的工作任務,上崗速度慢等問題,反饋到教學改革中,提出“雙一體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逐步實現學生獨立完成系列項目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 攝影攝像技術專業 “雙一體化”教學模式 實施策略
一、“雙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發展背景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攝影攝像技術專業創辦于2003年,迄今為止已向社會輸送影視專業技術人才千余人。在對畢業生的跟蹤回訪中和企業調研中,發現畢業生初入職場時不能獨立勝任從前期拍攝到后期制作這一系統的工作,同時存在攝影攝像技術專業實踐性強,攝影攝像技術專業人員成熟的周期比較長,上崗速度慢等問題。攝影攝像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對其原因進行業界、學界大量調查分析,發現其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課程體系的設置不盡合理,教學內容陳舊,知識點不夠集中,未基于一個系統的項目進行講授和能力訓練,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與實際需要脫節,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理論傳授與攝影攝像技術實際聯系并不緊密。基于此,攝影攝像技術專業教學以省級特色專業為契機,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的基礎之上,根據本專業特色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并實施了專業“雙一體化”教學模式。
二、“雙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雙一體化”即是“基礎與專業一體化”、“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基礎與專業一體化”是指在課程設計中專業課與專業基礎課融合,打破傳統課程體系中先專業基礎課程再專業課程的設置,把專業課與專業基礎課程界限模糊化,把課程放置到項目中來完成,每門課程都可以是一個項目,兩三門課程也可以是一個項目,一個學期的課程是一個大項目。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即是指在具體的項目教學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因為每個項目里都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可以自由選擇本學期的學習項目,每個項目由若干門課程組成,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師帶領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在“學習中工作、工作中學習”,營造出“拍攝—產品—商品”這一貼近市場的真實工作環境。
三、教學模式改革實施策略
(一)課程體系一體化
在攝影攝像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的基礎上,根據企業、業界的調研和專家的論證,創新性提出“先專業”理念,建立“基礎與專業一體化”的新課程體系。新課程體系打破了傳統學科體系框架,以學習性工作項目為載體,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得到強化。
(二)課程內容項目化
利用項目帶動教學內容的組織。根據攝影攝像技術專業的職業崗位能力,科學合理地選擇實施項目,對一個完整工作項目所需的知識、能力、技術、素質進行教學設計,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達到培養該崗位能力的目標。攝影攝像技術專業設置有“校企合作工作坊”、“教師工作坊”、“大學生創業工作坊”等不同類型的工作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項目與企業零距離接觸,在專業課程中全部采用項目化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密不可分。
(三)教學成果多樣化
學生在完成一個整體項目的過程中,從選題的制定、材料的收集、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到成果的展示等環節全程參與,是項目的主要實施者,其學習成果不只是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職業能力的提高。這種能力不僅靠教師來教授,主要還是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自我頓悟。因此,鼓勵學生自由地創作,教學成果的多樣化是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而探索的重要手段。
(四)課程考核企業化
“雙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考核打破了傳統單一課程考核方式,采用過程考核和企業考核相結合的綜合考核制。過程考核改變了以往的教師單項考核,加入了由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考核環節,考核內容包括學習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客觀地評價;企業考核重點考核學生的專業能力,其項目成果由企業推向市場,讓客戶來進行評價甚至根據其市場價值來評估。
四、教學改革實施效果
經過教學改革,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攝影攝像技術專業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得到社會上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畢業生遍布全國各省市電視臺、報社、網絡公司等影視傳媒機構,多人舉辦大型個人影展,反響熱烈。畢業生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單位領導的好評。
【參考文獻】
[1]曹干.專業·基礎·專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思考[J].國際工業設計論壇,2002(09):14-19.
[2]張學鋼,趙淑敏,劉盛輝,等.工程造價專業“貫穿式、系統化”教學模式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3(17):26-28
[3]蔣鳴雷.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反思[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34(08):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