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碧霞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清楚地認識到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不再只是為教師提供備課資源,也應該成為學生強有力的學習工具。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與神奇的功能,讓擁有強烈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小學生充滿了興趣。把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和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充滿趣味性,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點燃他們的寫作靈感,使學生對寫作“好之”而又“樂之”,進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一、搜集素材,開闊視野
小學生作文是客觀事物通過學生感受體驗和語言組織并運用文字表達的反映。但是,小學生的閱歷淺、經驗少、知識積累相對貧瘠,而思維又極度活躍。因此要求學生通過對生活環境和周遭事物進行仔細觀察,從中獲取寫作素材的效果是有限的,而信息時代的資源儲備與資源共享則可以彌補小學生的這些不足,并且更好地發揮出他們思維活躍的特點。通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大千世界”“湖光山色”“風土人情”盡收眼底,寫作素材很容易找到。所以平時筆者會指導有條件的學生通過電腦設立“素材庫”,讓他們把閱讀過的好詞佳句、精彩段落、美文佳作整理歸檔,并以日記形式把生活的點點滴滴、自身感悟、內心活動都分門別類納入素材庫,并指導學生通過QQ、微信等交流平臺互相交流,共享寫作素材。如此一來,有了清如許的源頭活水,作文也就不會成為“無米之炊”了。例如,在教學《春游的建議》這篇習作時,筆者提前要求學生們利用節假日,或自己與小伙伴同行,或在家長陪同下去山林、田野、湖邊、公園等地旅游,尋找春天的足跡,并用手機、相機等進行拍攝,回家后收集整理到自己的素材庫中,還可以寫下自配的景點介紹。然后選擇最精美的圖片和文字等上傳至班級“人人通”平臺,筆者將之制作成CAI課件,配上優美的古典音樂,在作文指導課上播放,讓學生在欣賞中積累有關家鄉春天的美景的素材。而后,筆者還補充介紹了與這些景點相關的一些民間傳說或人文趣事,使學生們對其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在自由寫作時,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文思如泉。他們的個性在自由作文中得到了無拘無束的發展。
二、巧設場景,激情導趣
面對有著強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小學生,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優化作文教學,具有很大的優勢。教師根據作文教學目標,巧妙地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把聲色光影等進行有機的整合,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寫作情境。學生在一種既虛擬又真實的空間里,調動各種感官獲得深刻的體驗與感受。高漲的情緒促使學生急于進行情感的表達和交流,而寫作則滿足了他們這種欲望。例如,在教學想象作文《未來的 》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特地制成了一組“到太空旅行”的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個充滿科幻色彩的太空旅行的情境。課伊始,筆者一邊點擊課件,一邊描述:同學們,我們現在正坐著“幻想號”空間汽車行駛在太空中。看,坐在最前面的就是我……伴著歡快的音樂,屏幕上出現班上學生坐在“幻想號”上的圖像。鼠標點著哪個同學,那個同學就說說在太空旅行途中的經歷,其他學生認真聽,并對其做出評價。這樣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所欲言。
三、開放創新,比較觀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很多教師會發現,只要學生多參與一些感興趣的實踐活動,他們就不會為作文沒內容可寫而發愁。可同時我們又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玩得高興,忘得也快。問他們玩得開心嗎,大家都興致勃勃。可活動結束后,叫學生具體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景,卻只記住個大致過程。活動中哪個同學說了什么,是如何表現的,其他同學又是如何反應?要么說不上來,要么人云亦云。其中的原因是受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影響,很多學生雖然置身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卻無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以至于出現了上述現象。若指導不具體、不到位,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條理混亂,詳略不當,枯燥乏味。借助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豐富的素材資源能隨機播放、靈活多變,就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展開想象或聯想,喚起學生的記憶,使他們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重溫曾經經歷過的畫面,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同時也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如,今年筆者所在校舉行了新一屆學生運動會,筆者用相機錄制下學生們參加比賽的情景和場外拉拉隊員、后勤隊員等的表現,并簡單進行編輯。上課時,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動態畫面,回顧比賽全過程。運動會的熱鬧氣氛,種種場景仿佛又重新展現在了大家面前。學生興奮不已,你一言我一語地互相討論開來,寫作欲望得到充分激發。當需要引導學生重點觀察某個班級或某個同學的賽場情況時,筆者出示與該班或該同學有關的特寫鏡頭,以便于學生更細致地描述,寫出逼真的場面。
四、互動交流,發揮潛能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重視培養學生自改互改習作的能力,逐步提高寫作水平。然而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作文評改的指揮棒卻牢牢地握在教師手中。而且只能在作文課前對習作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學生根本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仍是云里霧里,寫作水平始終不見提高。充分發揮網絡的互動性與開放性,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互動評改作文,可以有效改變這種狀況。如,每次學生完成作文后,可以先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發到班級QQ群或微信群中,與同學們在網絡中互相探討交流,互評互改,再針對自己的習作進行推敲修改,使學生逐漸掌握技巧,觸類旁通,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教師也可以將典型性的作文,利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大幕布上,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提出修改意見。通過互評互改,每個同學都能發現文章的閃亮點或不足之處,從而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切實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成功的體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內驅力,使學生變得更自信。而網絡時代的開放性特點使學生得到評價的途徑不再單一化,作文評價也不是一次文章寫作的結束,而可以有多方面的延伸與延續。筆者不僅引導學生上網收集素材,與學生實現資源共享,還經常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向報紙雜志投稿,并建議他們在博客、論壇上發表自己的習作。學生因此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價值被肯定的感覺,這種激勵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作者單位:福建省古田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