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波
摘 要:語文屬于多重屬性的人文社會學科,具有綜合性、人文性等特點,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等的核心要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拓寬他們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抓住文本的訓練點,注重一課一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文本;訓練點;一課一得;策略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浪潮中,小學語文教學已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學生創新精神、全面發展方面。在進入高年級階段后,學生的社會認識能力、感知能力已經初步形成,價值觀也在不斷完善。而在此階段中,語文課文篇幅大都較長,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不斷增多,在涉及字、詞、句、段、篇的同時,修辭方法、文本內涵等也融入其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閱讀教材的引領功能,注重“一課一得”,實現“得之有效”的目標。
一、“一課一得”概述
在新課標背景下,“一課一得”并不是新的研究話題,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卻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發展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通常情況下,在一節課結束后,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掌握重點、難點知識,掌握重要的技能。“一課一得”有利于教師簡化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能夠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環節,有利于學生內化新的知識點,能夠學會積累、運用文本語言,掌握必要的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二、小學高年級抓住文本的訓練點之一課一得的有效研究
在小學階段,學生進入高年級之后,語文學科的難度也隨之增加,課文篇幅大都較長,語文文字的訓練點也逐漸增多,學生在學習生字詞基礎上,還需要正確理解文本內涵,掌握必要的修辭方法。在“一課一得”作用下,教師需要以教材內容為藍本,借助其中某個訓練點,落到實處。換句話說,在一堂課結束之后,學生已經真正學會一個重要的方法,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點靈活應用到實際中。因此,筆者以《狼牙山五壯士》《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進行了相關探討。
(一)狼牙山五壯士
1.理解文本內涵,明確訓練點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狼牙山五壯士》是學生步入高年級之后學習的重要課文。這是一篇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課文,需要站在讀者的視角,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內容,清楚文本主題與寫作方法。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整篇課文,把握文章脈絡。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五名戰士為了更好地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移,把敵人引上狼牙山的頂峰,最終英勇跳崖的故事。透過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他們的崇敬之情。
2.明確訓練點,展開訓練
注重文本在整個教材中所處的位置,明確具有的教學價值,開展文本訓練。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語文水平,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學生初步了解本文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安排相關的概括訓練,即“接受任務—( )—( )—( )—英勇跳崖”,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小標題來概括文章內容。在學生具備初步感受文本人物形象的能力后,教師要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研究文本內容,運用自己積累的知識去品析文本場景,這也是學生在進入高年級后必須具備的能力。這是一篇敘事性的文本,不同文體的內容,需要掌握的要領各不相同。以敘事性文本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文中描述事件的梗概,學會品析文本中事件場景、人物形象等,進而借鑒并模仿這些重要的寫作素材,夯實自己的寫作功底。在“一課一得”作用下,教師要明確該文本的教學價值,從不同角度入手,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但需要做好取舍、整合等工作。以訓練理解能力為例,對于該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大都能正確理解文本內容,但他們對“戰士”“壯士”這兩個概念的認識比較模糊。教師可以以此為作為重要的訓練點,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理解能力訓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準確把握文本脈絡,學會抓住文本中重要字眼,分析文本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等方面的句子,學會概括文本中不同人物的形象。
(二)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學六年級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在寒冷的冬天,一位小女孩想要靠買火柴維持生活,最終凍死在街角的故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整篇課文,準確把握主要內容,把握文章脈絡,理清文章脈絡。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閱讀相關題材的國外名著,正確把握文中主人公內心的情感變化,關注人物命運,學習如何運用環境、人物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形象,透過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為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提高他們的寫作技能做好鋪墊。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快速瀏覽篇幅較長的課文,能夠運用多種表達方法,比如想象、聯想,能夠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來說明某種道理。還能在了解文章段落內容后,利用小標題來概括段落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進入更高階段的學習埋下伏筆。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要把“一課一得”放在核心位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整體的角度,準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注重文本的核心,并結合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已有水平等,選取重要的內容,凸顯每堂課的訓練點,但訓練點不能過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感悟與表達應用間的重要關系,學會借助感悟,促進表達與應用,使教學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真正“一課一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薛愛軍.一課一得 得之有效:淺談如何抓住文本的訓練點[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