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美



近年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也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共同追求的目標。在我國,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被認為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大措施,也是新課程實施的重點和難點。與以往傳統的分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注重于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踐,發現、解決問題,達到知識整合、能力培養、人格養成等多方面的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征求意見稿)》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這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據此可見,這門課程主要是想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使學生在“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創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征求意見稿)》還指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要求加強與地方和校本課程等課程的有機整合,加強實施過程的管理。”對此,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以主題為單位,開展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形成校本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我校通常是以“主題”為單位,圍繞主題,將各門學科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打破了分科的界限。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將所學的各科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各種知識來設計活動主題。例如: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學校先制定主題以后,各中隊根據不同孩子年齡特點開展不同的系列主題活動內容。
案例:
愛生活 愛分類 垃圾分類 我能行
——開展垃圾分類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
響應東陽市關于推進全民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意見的號召,配合我校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繼續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動,踐行我校“傳承綠色文化,培育綠色公民”辦學理念,培養學生科學、環保、節約的意識,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標準,以點帶面,從校園輻射家庭、社區,宣傳和帶動垃圾分類行動,引導學生重視和保護環境,注意節約資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形成校本課程。
【活動主題】
愛生活 愛分類 垃圾分類 我能行
【活動內容及安排】
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學會了怎樣開展研究,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保護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改變其單純從書本學習知識的傳統,讓學生通過自身親身體驗了解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
二、結合校情與地域特色,發展校本課程
我校是浙江省第一批排球特色學校之一。我校從2009年下期就提出創建特色學校規劃。經過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校于2010年6月,首次參加了“東陽市中小學排球賽”,取得了女子第二名,男子第五名的好成績。2011、2012、2013年我校均獲東陽市男、女排球隊第一名,2014年女隊第一名,男隊第二名,2015年男隊第一,女隊第三名。在特色發展過程中深入挖掘和提煉“樂學、樂教、進取、創新”的學校特色文化氛圍,結合中國女排精神,加以提煉、升華為學校排球精神,努力探索排球活動的良好運行機制,以排球為載體,我們學校創建成東陽市有相當知名度的排球特色學校。
我們畫水本土特色是中國結和牛系列。特別是中國結,我們畫水是中國結之鄉。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其實是一種古老的編織藝術,一根根五彩的絲線,懸垂在居室四周,古樸而風情流轉。自然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及吉祥漂亮的中國結,既為主人祈福來年的平安富貴,同時也體現著主人不同的個性與審美觀念。別看輕這小小的中國結,它可是近年來國際時尚潮流的重要元素,已發展成為多個產品了。所以,我們準備開發中國結的校本課程。
三、尊重個性差異,開展拓展性課程
學校以“尊重差異、賞識個性、開放教育、多元發展”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差異,重視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讓每一位孩子學會生活、學會感恩、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做一個健康、明理、豁達、雅致的陽光少年。
我校通過科目化、制度化建設,有序組織、定點定人,廣泛開展各類選修科目(社團活動),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社團活動安排在每周四下午,由校教導處統一安排。部分已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參加校級提高班社團活動,校級社團主要有快樂排球、科技小發明小制作、電腦繪畫、電子百拼、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創意美術、剪紙、舞蹈、十字繡、法律講壇等社團活動。剩余的學生參加年級社團活動,主要有趣味作文、趣味數學、書法、繪畫、籃球、乒乓球、快樂閱讀、口琴等社團活動。
這是一朵幸福花,花蕊上的“幸福”二字意指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長,幸福成長;讓每一位教師教得舒心,快樂工作。四片小花瓣則表示我校的四個培養目標:“做一個健康、明理、豁達、雅致的陽光少年。”外面的四片大花瓣是圍繞四個培養目標所開設的一系列的拓展課程,有琴棋書畫、少先隊活動、法律講壇……
基于我校在現階段,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最主要的任務不是完善所謂的課程理論,而應是盡快地讓新課程發揮效益,找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整合也許是現實的要求,提升是未來追求的目標。從關注學生的個體生命角度出發,不能簡單地推進課改,整合也許更能體現新課程人本化的傾向,待時機成熟后再逐步規范和精細化。避免多而雜的課程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安立紅. 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有效整合的探索[J].科研,20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