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琴
教育名家、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要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作業是實現這一目標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它既能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意識。一直以來,國家提倡的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這不是說要單純減少學生的作業量,而是要求教師必須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少作業量的基礎上,在作業形式的設計上下功夫,要著眼于效率,讓孩子在作業中獲得情趣體驗,從而使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那么,我們可以從哪幾方面著手設計提高學生的作業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作業設計的情趣性,激發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作業除了注重知識和能力外,也不應該忽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業只有讓學生感興趣了 ,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完成。低年級識字量大,學生視抄寫生字詞為苦差事,經常有同學不做作業。如果把平時的抄幾遍生字并組詞改為生字游戲。如,采取這樣的形式:(1)先把生字卡片按字形結構歸類。(2)把結構相同的字按在田字格中所占比例的不同情況重新排列,即按左寬右窄、右寬左窄、左右各半、上大下小、下大上小、上下各半的字再歸類。(3)抄一個生字兩個詞語,自己再組一到兩個不同的詞語。學生在歸類的過程中,動眼、動腦、動手,興趣盎然,同時反復觀察每個生字的字形結構,加深了印象。鼓勵學生在抄詞語之余再根據生字的意思自己組一個到兩個詞語寫下來。這樣的設計,既給學生留有創造發揮的余地,又引入了競爭機制,學生就不再視抄寫詞語為苦差事,而是津津樂于此事了。
二、重視作業設計的多樣性,提高學習熱情
傳統的語文作業不是寫就是背,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如果想玩的愿望長久得不到滿足,就會慢慢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熱情。新課程改革倡導素質教育、寓教于樂,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積極情感體驗,使學生樂學、善學。我們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善于利用他們的無意注意,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趣味性作業,我們可以采取猜字謎游戲、填字游戲、成語接龍游戲等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節假日,可以不布置任何書面作業,讓學生去完成自己最想做的作業,但回校時必須把結果向大家展示。這樣的作業,學生自由度很大,他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大家喜聞樂見,有利于發揮學生豐富的感悟與創造力、優秀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完成起來也是一種享受;合作性作業,小學生愛表現,不膽怯,教材中經常有一些情節性特別強的課文,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表演,這樣在學生扮演課文角色的過程中既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又學會了與人合作,享受著團結合作的快樂;差異型作業,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推行素質教育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如,教學《秋游》一文后,要求將這篇課文有感情地背誦出來,這項“基本作業”要求人人會做,而讓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秋天畫下來或寫下來則作為“提高作業”,學生自行完成。同樣在學習一些寫景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和動手將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描繪出來,將語言學習融入繪畫中去。差異型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的探究中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從而享受成功樂趣,增強學習信心;互動型作業,即作業除了老師布置外,還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真正讓作業成為學生發展的需要。例如,《水鄉歌》一文學完后,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感興趣的作業完成,學生個個情緒高漲。有的畫了美麗的“水鄉圖”;有的仿寫“水鄉歌”寫了一首小詩……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精神都在這里生動活潑地顯現; 開放型作業,我們教師應有大教育觀,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也將回歸于生活。我們應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開放型作業,給學生作業以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如,課前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九寨溝》《黃山奇松》這種寫景文展現給孩子一個神奇迷人的世界,請孩子做一回小導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問銀河》這類文章文字優美,描寫細膩,想象豐富,適合讓學生當當“播音員”,給文章進行配樂朗讀,通過自己選擇合適樂曲,從而深入地感受文章的語言文字之美。開放型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他們的潛能得以充分挖掘,各項能力得以綜合運用,各門知識得以有效整合。
語文教學是一個整體工程,我們應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賦予作業以新的認識、新的理念,依據教學要求對作業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整合設計,在作業形式、內容的選擇上下功夫,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析,構建出清晰合理的語文知識體系,并按照語文訓練的規律科學有序地設計出能激發學生興趣、符合學生需要的作業,這樣的處理才能讓作業成為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舞臺,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事半而功倍!
參考文獻:
劉燁.新課改下的作業設計策略[J].廣西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