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妹
摘 要:從思維的概念出發,探究了思維的本質,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思維能力;發展
思維發展是一個有計劃,有系統的教學過程。從思維的概念出發,對思維的本質進行了探索,以初中英語教學為基礎,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進行了探討。
一、思維能力是什么
思維能力是人類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時候,進行的一系列大腦皮層的活動。比如,在英語學習中,對于單詞怎樣去記憶,記憶后該采用怎樣的方式去復習。在詞組學習的時候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深入學習,在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該怎樣組織語句,該注意哪些語法問題,這些就是思維,思維能力的強弱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一種表現,是人類學習能力的核心。
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初中英語教學效果
本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了討論,旨在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1.“享樂小人”和“自律小人”
這里提出的新概念“自律小人”是和“享受小人”相對的。這里提出這兩個名詞是為了從本質上認識人類的思維過程,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人的大腦有兩個決策系統,一個是沖動的,容易受誘惑的,由原始大腦掌管的系統,這個系統渴望立刻享受,缺乏規劃和理智,我們稱為“享樂小人”。另一個系統是主管規劃,喜歡思考的,注重長遠發展的,我們稱為“自律小人”。比如說打游戲,看小說,吃零食,這就是“享樂小人”控制的事情。再比如看書,健身,讀書,這是“自律小人”控制的事情。這兩個小人掌管的思維系統不一樣,就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造成不一樣的效果。“享樂小人”喜歡短期刺激,這時候老師就可以用物質化的獎勵進行學生學習熱情的刺激,比如在上課的時候要求學生背會某篇英語文章,對于這堂課能背會的學生,老師給予一支筆的獎勵和兩個學分的加成。這就是刺激了“享樂小人”,雖然說這樣的刺激只能產生一節課的高效學習效果,但也足以幫助學生進行重要課程的認真學習?!白月尚∪恕笔且粋€注重長遠規劃的系統,更加注重長遠利益和長遠目標的達成,比如教師告訴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目標設定的激勵性,讓學生進行本周學習目標規劃,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的“自律小人”在工作,明確的目標,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強大的自信都是“自律小人”需要的東西。
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我對英語教學中需要注重的要點進行了概括:要有不同的目標清晰度,引導學生產生“馬上可以享受”或者“未來任重道遠”的感覺。不論是刺激“享樂小人”還是鼓勵“自律小人”,都需要老師幫助學生設定清晰的學習目標,但是設定的目標清晰度不一樣。比如,在刺激“享樂小人”的時候,老師告訴學生背完英語文章的學生可以出去玩半個小時,這個時候就刺激了學生的“享樂小人”,這里的“出去玩半個小時”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出去玩什么,怎么玩,跟誰玩都沒有明確的說明,這里注重的是玩這個過程,是學生進行短期放松的一種心理暗示,認為玩就是對自己的獎勵。而在刺激“自律小人”的時候,就需要制訂明確計劃,比如說每天完成30個新詞匯的記憶,1篇英語短文的背誦。這時候,老師給學生一定的鼓勵,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生為了自己長遠人生目標的達成,就會啟用“自律小人”的思維系統。
2.實用性課堂教學
學習知識只是發展學生思維的一種方式,從概念我們可以看出,思維的發展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游戲等任何能讓人產生思考的事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把日常生活場景和英語教學相結合,考慮到英語學習本身也是一門語言的學習,是為了應用于生活的,我就在課堂上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進行英語口語訓練的練習。比如,在路上問路的情景,游客問路人甲,“Hello, is there a public toilet near by?I want to go to the toilet.”路人甲說,“Sorry, Im not familiar with this place, you can ask the wear orange clothes sweeps.” 游客就去問清潔工,“Hello, I want to ask, near where the nearest toilet is?” 清潔工指著前面說,“Go down this road to the second crossing, turn right after a gas station, you can see a public toilet.”游客表示感謝:“Thank you!” 清潔工說:“You are welcome!”在這樣的情景模擬中,學生就能更熟練地進行口語交流和英語知識的復習鞏固。
本文基于思維的概念,探究了思維的本質,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中,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進行了探討。
參考文獻:
[1]王雪芳.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6).
[2]王全懷.挖掘課本習題潛在功能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J].數學通報,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