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琳
在當今信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改善借助于網絡平臺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博客作為一種功能強大、應用普遍、廣受歡迎的網絡傳播工具和平臺,具有獨特的傳播優勢,能夠有效突破當前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局限性,對于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局限性
當前初三思想品德課授課形式最突出的特點是:一個教師教多個班級且課時逐漸減少。這個特點對課程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局限。
首先,限制了許多內容的展開和深入。課時少,內容多,一般只能點到為止。
其次,限制了師生互動。有限的課時不允許教師留給學生太多的時間提問和討論。
再次,限制了教學的針對性。學生的知識背景不一樣,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使教學只能針對“共性”,而很難照顧到“個性”。
二、博客應用于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若干優勢
“博客”一詞是外來詞,它是以互聯網為載體,以日志為主體功能,擁有者和瀏覽者可以隨時發布信息,擁有者可以對信息進行一定控制的“點對面”網上多媒體信息發布和交流平臺。
博客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網絡傳播平臺,應用于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具有許多優勢,可以有效突破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局限性。
首先,博客“以我為主”“一對多、點對面”的特點適應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需要。博主可以以“日志”為平臺,根據自己的需要,作為主要的信息發布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引導議題的設置和研討的進程。博客這種“以我為主”“一對多、點對面”的特點切實適應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需要。
其次,博客的時空延展性能夠有效突破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時空局限。博主可以隨時發布信息,瀏覽和參與交流者也可以隨時上傳信息,參與交流,提出問題,而且所有信息都可以長久保留,隨時瀏覽。可以在這個平臺把在課堂上沒有展開的內容充分展開,把沒能深入討論的問題討論下去,把沒時間回答的問題予以回答。
再次,博客豐富多樣的互動功能能夠有效彌補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互動性不足的缺陷。(1)博客瀏覽者和博主都可以就博主在“日志”中發布的內容進行評論,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2)博客的“留言”功能提供了瀏覽者與博主之間公開和私密兩種互動方式。適用于學生提出問題,老師進行解答或者表述自己的觀點。(3)博客還提供了一種“在線互動”功能。博主在線,瀏覽者可通過“小紙條好友”與博主在線交流。總之,博客豐富多樣的互動功能能夠有效彌補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互動性不足的缺陷。
最后,博客的許多其他功能也有助于輔助教學。例如,博客的“鏈接”功能可以用來引導學生找到更多的網上學術資源。博客的圖片和影音上傳功能,可以用來上傳一些輔助教學的圖片和影音文件,使教學更直觀、豐富等。
三、博客應用于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
1.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想有效地將博客應用于教學,必須遵循正確的原則:
(1)第二課堂原則。博客作為一種網絡傳播平臺應用于思想品德課教學,應該定位為教學的“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深化和有效補充,是提供師生交流的一個新的平臺。
(2)參與的自愿性原則。學生是否愿意參與教師博客應完全出于自愿。
(3)互動的平等性原則。博客作為一種網絡傳播工具天然具有網絡所特有的平等性。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平等的。這一點與課堂有所不同。
2.在遵循以上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將博客應用于教學的過程中要采取如下的步驟和方法:
(1)聚攏人氣。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正式公開自己博客的名稱和網址,并講明自己的博客將主要用作與同學們交流和討論,真誠歡迎同學們光臨并參與交流。這要求教師有足夠的自信和寬廣的胸襟。
(2)充分利用博客的各種功能,使之真正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利用博客的“日志”功能。對于特別有價值、富有啟發性的資料可以“日志”的形式上傳,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在博客中能為他們精選出有價值的知識,讓他們花最少的時間有最大的收獲。要在“日志”中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如果老師能及時對社會熱點問題發表有深度的評論,更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參與。討論社會熱點問題也容易引起社會上其他網友的關注,并參與討論,從而使老師的博客“升溫”,使討論深入。
其次,要充分利用博客的互動功能。對于學生通過“日志評論”和“留言”功能提出的問題要及時認真予以解答,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并且在博客上解釋清楚。
第三,要充分利用博客的圖片、影音功能,上傳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圖片和影音文件,豐富教學素材。
第四,要合理使用“刪除”功能。對于博客上的留言、評論等信息,一般應保持原貌。但對于來自各方面的一些不良信息、無用信息和已經過時的鏈接等,要及時進行刪除,確保博客的內容健康并使博客的頁面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總之,如果思想品德課教師能夠有效地將博客應用于教學,博客一定會成為廣受學生歡迎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第二課堂,并且在這個“第二課堂”的推動下,思想品德課也會更加具有魅力。
參考文獻:
高鳳英,丁君.博客用于思想品德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