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亮
摘 要:眾所周知,“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而運動的方式和手段的總稱,也是影響課改基本理念有效貫徹落實的關鍵因素,有利于確保課堂面向全體學生,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下找到學習的樂趣,確保學生在自主高效的物理課堂中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同時也能保障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真正成為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課堂主體。
關鍵詞:教學方法;主體性;嘗試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自主實驗法
“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是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所指出的,目的就是要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并在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而也為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要通過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多種教學活動中找到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樂趣,同時,也為學生物理學習效率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方法的應用為例對如何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主動求知的物理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在嘗試教學法中凸顯學生主體性
所謂的嘗試教學法是把練習放在主要地位的一種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選擇適合應用嘗試教學法的內容,之后再通過對練習題的選擇和設計來為學生課堂主體性的發揮以及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本文以嘗試教學法在《歐姆定律的應用》的教學中的應用為例進行論述,以期能夠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首先,出示嘗試題。如:(1)一條電阻絲的電阻是97Ω,接在220V的電壓上,流過它的電流是多少?
(2)一個電熨斗的電阻是0.1kΩ,使用時流過的電流是2.1A,加在電熨斗上的電壓是多少?
……
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引導學生思考電阻、電流、電壓之間可能會存在怎樣的關系,并回憶上節課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下面環節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自主學習教材。在學生對嘗試題進行思考之后,我組織學生帶著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解答上述的練習題,一來能夠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二來能夠檢驗學生的能力,確保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大化實現。
再次,嘗試練習。在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學習之后,我組織學生再次對下面幾道練習題進行解答,如:(1)從歐姆定律可以導出公式R=U/I。此式說明( )
A.當電壓增大2倍時,電阻R增大2倍
B.當電流強度增大2倍時,電阻R減少2倍
C.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當電壓為零時,電阻阻值不變
D.當電壓為零時,電阻R也為零
(2)把5Ω的電阻R1跟15Ω的電阻R2串聯起來,接在電壓是6V的電源上,這個串聯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
(3)電阻R1與R2并聯接入電路后,兩端所加電壓為24V,如果R1為80Ω,通過R2的電流為0.2A,求R2。
……
組織學生對這些練習題進行解答,并在小組內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這個過程也能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之后,我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以確保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最大化實現,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在學導式教學法中凸顯學生主體性
學導式教學法是指將教與學活動中的“學”放在主要地位的一種方式,也是凸顯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方面,更是變被動為主動的一種有效活動。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效地將學導式教學法應用到物理教學活動之中,以促使學生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主體。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時,我選擇了“學導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按照“自學、解疑、精講、演練”四個環節進行教學,以確保高效、自主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知道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律;知道動摩擦因素與哪些因素有關,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等,之后組織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并在自學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1)能否說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2)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時的路面上行走困難,是否就能說明在冰面上的摩擦力小?……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并在討論中明確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之后,我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以確保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實現,同時,引導學生完成下面的幾道練習題,如:人在一般情況下步行時,若鞋底不打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地面對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礙人前進
B.地面對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推動人前進
C.鞋底花紋磨損后,摩擦力減小,人更容易前進
D.鞋底花紋磨損后,摩擦力增大,人更難前進
……
在這四個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而且,在學導式教學法中,我們還有效地將灌輸式課堂轉變為了自主求知的課堂,進而,促使學生在主動求知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在小組實驗法中凸顯學生主體性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在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兩種現象,一是實驗課都是在教師的演示中完成的;二是實驗是通過學生的“背誦”而掌握的。但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的,也是不利于實驗課價值的最大化實現的。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相信學生,要有意識的給學生搭建實驗操作平臺,引導學生在動手實驗和問題思考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同時,也為學生物理素養的形成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學《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系》時,為了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更為了確保學生在自主實驗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一改往日簡單教授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借助滑動電阻器、電流表、電壓表、導線、燈泡、開關、電源等相關器材進行自主實驗,首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出電路圖,并自主設計實驗步驟、明確實驗原理,之后按照步驟進行自主實驗,根據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自主得出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之間的關系,得出:R=U/I,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學生物理素養的形成以及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物理實驗中,我們要相信學生,要有意識的給學生搭建自主操作的平臺,鼓勵學生在生生交流中,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久而久之,也能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一線物理教師,我們要從多種教學方法入手,通過組織多種活動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在輕松地環境中激發自主學習的欲望,同時,也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和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真正構建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初中物理課堂,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物理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楊響林.淺談如何利用導學案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新課程學習:下,2012(6).
[2]袁柳,王進.淺談如何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科技信息,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