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媛
摘要:扇面畫是我國美術繪畫藝術寶庫中重要組成部分,而宋代是我國扇面畫發展歷史上重要時期。該時期扇面畫無論從內容和形式上都是成為藝術經典。本文研究目的就在于從宋代扇面畫入手,淺談當時期的扇面畫主要表現形式與其畫面所表達內容。以此了解宋代扇面畫形成鼎盛時期的原因,并從中探究宋朝宮廷生活由扇面畫所影射出的人文景象。
關鍵詞:扇面畫;團扇;人文景象
扇面畫,由字面解,基本形式就是在扇面上進行藝術創作。因而此創作形式是依托于扇子而發展進行的文化系列。這種文化系列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談及扇面畫,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扇子。扇子形成初期主要是兩種用途,一是遮擋烈日下的陽光;二是手中揮扇引來清風。隨著歷史的發展,扇子也不斷發展完善,種類也日趨繁多。到西漢時期流行一種“合歡扇”,因形似十五滿月,寓意團圓合歡之意,故稱“合歡扇”,也稱宮扇,紈扇,團扇。這種扇式成為中國傳統風格扇形的主流形式。由于扇子在生活中有著必不可少的應用,而扇面多用絲、絹、綾羅等織品制作,而后期出現紙質扇面。這無疑為文人墨客提供了另一種別致的書畫創作形式,書畫扇面。關于書畫扇的起源,有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曾有“楊修與太祖畫扇誤點成蠅”的記載。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世間太平,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生活素養也隨之完善,扇面畫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在這種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條件下,中國書畫扇也應運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傳統文化系列。
宋代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經濟繁榮鼎盛時期,朝廷重視文化教育,尤其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估,極其注重繪畫藝術發展。他擅長書畫,崇尚回歸自然,重視寫生,他的花鳥扇面畫《枇杷山鳥圖》就充分的展現了他精工寫實的畫風。南宋鄧椿《畫繼》中記載:“政和間,徽宗每有畫扇,則六宮諸邸競皆臨仿一樣,或至數百本。”他在位時,擴充了宮廷書畫院的發展,以此更加推動了扇面書畫的創作形式,使畫扇之風也隨即盛極一時。當時扇面材質多為叫做“紈”的白色絲質絹為主,樣式多為團扇。團扇畫形式多為工筆,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大至祖國壯麗河山,小至閑花野草,禽魚飛蟲。各個景象細巧經營,描繪逼真,形象生動躍于畫面之上,獨具典雅之氣。
在宋徽宗的引領下,除朝廷大臣文人墨客以外,扇面畫也獨受古代宮廷女子的喜愛。宮廷生活無趣,宮怨情節必不可少,而扇面畫的出現,不僅使深墻宮閨有了藝術氛圍,也恰巧可以讓宮中仕女投皇帝所好,共喜藝術之情,實為一舉多得之事。團扇意味團圓之意,對自小離家,深入宮墻的女子來說,對家的思念必回常伴心頭,因此自為女子中意之物。而這一把把團扇也恰恰隱喻了這些宮廷女人的命運。盛夏美艷之態過后,她們如同這過時之秋扇一般隨意閑置,便再無美好光景,只得“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就以《太液荷風圖》來進行分析,此圖隨寓意了吉祥含義,在我看來,卻是宋代宮廷女子的一場真實寫照。在小小不到三十平方厘米的扇面中,畫面布局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畫面下半部分的水面,幾對水禽在自由的游走在浮萍與荷葉之間,它們雖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有屬于自己的自由生活,就像普通的勞動人民,沒有宮廷的錦衣玉食,卻也能靠勞動自給自足。生活層面低,沒有誰跟誰的爭芳斗艷,也沒有暗地里的勾心斗角,少了些羨慕嫉妒恨,卻也成全了簡簡單單、成雙成對的齊樂融融。畫面的第二部分就是處于畫面中層主體位置的太液池中的荷花。太液池,為宮廷富貴吉祥的象征,而荷花又寓意和和美美。這仿佛是一切美好的象征,可結合歷史細細品味,這一池榮華富貴又隱含著多少難言之苦。荷葉反轉正側擁簇著那華麗的花朵,就像宮中侍從小心翼翼的服侍著后宮佳麗。荷葉間荷花紅白相應若隱若現,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或青澀含苞待放,或華麗美艷綻放,千姿百態,像極了帝王后宮三千的魅惑倩影。而畫中的畫眼無疑是那一支亭亭玉立的白荷,她感受著萬千目光的注視,不羞不傲。在這種氣勢下,別的荷花自然半遮半掩,欲爭還怯。這豈不正是宮廷女子的寫照,一經得寵,萬千寵愛于一身,在讓人羨慕的同時,又怎能仿的了別人的嫉妒?就是這樣,一入宮門深似海,拼命爭寵何時等得雨露均沾?盛夏荷花雖美,這也只不過是一季之態,待到夏花秋落,四季更迭又是一夏。誰還記得往日那映日倩影,誰又會獨占鰲頭集萬千寵愛為一身呢?再看位于畫面上方的第三部分,空中一對彩蝶你儂我依翩翩起舞,欣賞著池中之美色,擁有自由自在的生活。這仿佛是世間女子最向往的愛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生命之中,只是彼此的唯一。又見那只正欲飛向遠方的孤雁,仿佛看盡了這世態炎涼,看淡了榮華富貴,受盡了你爭我奪,現只想騰空一躍,早早逃離這富貴的圈套,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我想,這也是那太液池中“三千佳麗”的向往吧。或成雙成對幸福美滿,或回歸自然,自由自在。而不是這深宮中永無寧日的明爭暗斗和無休止的等待。這就是宋代扇面畫的藝術精華所在,扇面畫雖小,卻能小中見大。
參考文獻:
[1]<中國藝術之扇歷史演變的文化研究>,作者:楊祥民等,出處:<藝術百家>2007年4期;
[2]<南宋繪畫風格探析一從團扇與花鳥畫談起>,作者:楊祥民等.出處:<貴州文史叢刊>20lo年1期;
[3]<中國書畫扇面的價值研究>,作者瀏張華.出處:<河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