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玉
摘要:政德是領導干部的從政之德。中國共產黨領導干部的政德既要反映履行公共權力所必須遵行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也內在地體現著黨的性質、宗旨和使命的要求。黨加強政德建設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匡正民風、引領社會風尚,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愛護和保護干部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領導干部;政德建設;政德失范;途徑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zhí)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領導干部講政德,影響和帶動的是黨風、政風、民風。政德興則政權穩(wěn)、國家盛。反之,政德廢則政權亂、國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我們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為黨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一、正確把握政德的內涵,是新時期加強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所謂政德,就是為官從政者的道德,即政治道德。在我國古代典籍中,“道”主要指一種普遍的最高原則,并引申為人們應該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德”是指人們對所謂最高原則有所得,即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于已,外施于人便是“德”。
古今中外歷代統治階級都非常重視本階級官吏的道德問題,強調為官從政者的職業(yè)道德。在我國最早的一部政府重要文件及政治論文選編《尚書》中就有“德惟治,否德亂”的論述。其意思是說,為政以德則治,不以德就亂。他們之所以一再強調為官從政者的道德問題,其原因就在于這些人代表著統治階級管理國家、管理社會,他們是否遵循職業(yè)道德,直接關系統治階級政權的“長治久安”。
新時期,習近平同志對黨員干部的“德”,一直高度重視。2004年任浙江省委書記時,他就在《求是》發(fā)表《用權講官德交往有原則》一文,指出領導干部“既要依法用權,又要以德用權,歸根到底用權要講官德”。在系列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同志也一再強調政德問題,認為治黨治國之要,在于“筑起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
對于新時期領導干部,什么是“德”?2011年12月在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提出,領導干部加強思想政治修養(yǎng),要善于辨別、正確處理四組關系:是與非、公與私、真與假、實與虛。他還曾將新時期領導干部“德”的標準,概括為五個修養(yǎng):理論修養(yǎng)、政治修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紀律修養(yǎng)、作風修養(yǎng)。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政德”的內涵與外延,為領導干部確立了思想遵循、行動指南。
二、新時期領導干部政德失范的主要表現
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人們原有的一些道德規(guī)范遇到了挑戰(zhàn),而新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guī)范有些正在建立,有些還沒有被人們接受和認同。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道德理想迷失、道德生活失范,從而引起了道德行為的失序。這種失序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權力的腐敗、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等現象嚴重,具體表現有以下幾種。
(1)思想政治素質不高
首先,一些領導干部的政治觀念淡化,對自身所處的執(zhí)政地位、執(zhí)政環(huán)境和長期執(zhí)政所面臨的挑戰(zhàn)與考驗認識不足。如個別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沒有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其次,一些領導干部運用科學理論武裝思想、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仍然抱著老觀念、老套路、老經驗不放,習慣于傳統的領導方式,依靠行政命令開展工作,表現在實踐沒有新舉措,改革沒有新突破,發(fā)展沒有新辦法,政績沒有新建樹,群眾沒有新實惠。第三,一些領導干部政治紀律松弛,貫徹民主集中制不力,不習慣在民主的氣氛中推進各項工作;有些領導干部大搞“宗派主義”,奉行庸俗的關系學,熱衷“劃圈子”、“拉幫派”、不顧大局,結果搞亂了人心、搞砸了政氣。
(2)官本位思想突出
首先,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盛行。少數領導干部忙于迎來送往,習慣于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等,工作不務實、不扎實,熱衷于搞“政績工程”、“領導工程”、“數字工程”等。其次,敬官畏官現象突出。有些領導干部把官職大小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基本標準,他們敬官畏官。在實際工作中“只向上負責,而不向下負責”;少數領導干部在部門內部和職權范圍內獨斷專行、高高在上,“官貴民輕”、“上尊下卑”、“權力至上”的衙門作風十分嚴重。第三、以權謀私的現象有蔓延趨勢。有的領導干部私、奢、貪、腐,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謀取個人私利的資本,把公權當私權,大搞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有償服務,嚴重地敗壞我們黨的形象和聲譽。
(3)道德滑坡
一些領導干部放松了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放棄了主觀世界的改造,理想信念動搖,革命意志衰退,道德滑坡甚至缺失,在對待是與非、公與私、真與假、實與虛等方面出現了混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嚴重滋長。另外,有些領導干部恃權傲物,公民權利意識、平等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極度淡漠,是非、善惡、美丑不分,對社會不良現象熟視無睹,甚至參與其中。
三、新時期領導干部政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政德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社會道德,一種社會意識,其失范的原因與社會存在的變化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從客觀現實來看,一是市場經濟的負面沖擊和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帶來文化活力的同時,還會導致不同社會群體價值取向、文化選擇的多樣化: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和缺陷也會反映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來,極易誘發(fā)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其表現在價值觀上就是重利輕義的義利觀、重微觀利益輕宏觀利益的利益觀、重才輕德的德才觀。二是制度漏洞和缺陷。政德建設制度不健全,監(jiān)督機制脆弱,民主監(jiān)督平臺無力,輿論疏導渠道乏力,失監(jiān)、漏監(jiān)造成的低查處率和懲治率,進一步刺激了某些領導干部效仿失范行為的僥幸心理。三是傳統封建道德思想和西方資產階級道德觀念的影響。封建思想殘余的根深蒂固與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帶來的西方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極易造成某些領導干部思想的混亂與偏激。從主觀現實來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偏離,理想信念、權力觀、宗旨觀的扭曲,群眾觀、政績觀的錯位,是引起一些領導干部政德失范的主觀原因。
四、新時期加強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幾點思考
從原因剖析,我們不難發(fā)現,必須加強領導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要把各級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設,納入思想建設的整體工程,采取綜合措施,加以推進。
(1)加強學習,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下功夫
小平同志說:“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變質,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作為黨的各級干部,放松了學習,思想就會落后于形勢,就會喪失先進性,使精神世界陷于低級趣味,就難于抵擋利欲和誘惑。有的領導干部經不住市場經濟的考驗,受到金錢物欲的誘惑和腐蝕。產生這些情況的主觀原因就是世界觀問題,客觀原因是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招來的誘惑和腐蝕。愈是改革開放,愈是發(fā)展市場經濟,這種誘惑和腐蝕愈是突出和嚴重。因此,只有加強學習,才能不斷提高素質,不斷提高執(zhí)政水平和抵御腐蝕的能力。各級干部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辨別善惡,分清美丑,自覺地抵制和消除剝削階級腐朽道德觀念的影響,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使自己的行為始終與黨的要求相符,與時代的發(fā)展同步,真正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
(2)堅持“慎獨”,自覺、自重、自醒、自警、自勵,在黨性鍛煉上下功夫
政德是國家工作人員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從政德行的綜合反映,是一種高素質的修養(yǎng)。所謂“慎獨”,就是在無人監(jiān)督、單獨活動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道德信念,自覺地按照正確的政治道德標準規(guī)范去行動。“慎獨”是黨的各級干部加強黨性鍛煉、加強政德建設的重要途徑。具體講,就是要在實際工作生活中自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國格、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譽,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都堅定不移、忠貞不渝地信仰和實踐共產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省,就是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檢點自己的作風,看是否符合黨性要求和社會主義政德標準,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一旦發(fā)現自己有所背離即加以糾正,使自己的道德品質不斷得到提高和完善。自警,就是經常警示和告誡自己,不要背離社會主義的政德軌道,并以反面教材為誡,使自己的道德行為始終處于社會主義政德軌道之中,不逾越雷池一步。自勵,就是要用遠大的理想、崇高的道德和先進的人物激勵自己,使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永葆共產黨人的道德本色。
(3)深入群眾,在實踐鍛煉上下功夫
我們的根基在人民,各級領導干部只有把政治道德修養(yǎng)的根基扎在群眾與實踐的沃土上,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人民群眾在變革歷史的實踐活動中所產生的感情,所形成的品格,所達到的精神境界,對于感染、熔煉和提高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是重要的精神源泉和推動力量。因此,各級領導干部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逐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政治道德底蘊,自身的道德境界才能得到升華。另外,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也是各級領導干部政德建設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各級領導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經常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可以從中得到鞭策和激勵,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政治道德水平。
中國數千年德治傳統所形成的文化積淀及其所鑄就的民族心理,已經歷史地規(guī)定了從政道德是從政者完整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政德建設,即是領導干部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內在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更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