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要:非政府組織在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在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由于各種原因存在著困境,要想非政府組織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需要針對其存在的困境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非政府組織;資金;政府;志愿者
非政府組織是指政府組織和市場組織以外的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和主要開展公益性和互益性社會服務活動的自治型社會組織。簡稱NG0,最初產生于歐美,本身帶有深刻的西方組織文化烙印。國際非政府組織于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開始進入中國,到20世紀90年代非政府組織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發展。由于非政府組織的非政府性、非營利性、公益性等特點以及靈活性、貼近群眾性等優點,同同時它作為社會多元治理主體之一,并承擔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紐帶作用,將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逐漸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另外,我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建設法治社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政治表現,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經濟表現,建設和諧社會的人文社會表現是建立“小政府,大社會”的公民社會,這些都為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非政府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政府與市場失靈的現象,發揮著第三只手的作用,但同樣也存在著非政府組織失靈的現象,非政府組織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晚發展也不成熟,面臨著多重困境,因此非政府組織在我國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一、籌資困難
與政府相比,非政府組織缺乏強制力,與企業相比較,非政府組織沒有利益驅動它向前發展,因而,沒有辦法有效地刺激資金提供者積極有效提供資金。然而,充足的資金是非政府組織日常運作和組織目標實現的有效保障,由于許多非政府組織嚴重缺乏資金,因而沒有辦法正常運轉。我國非政府組織只有增強自身的籌資能力建設,才能擺脫資金困境,從而肩負起自身的社會職能,更好發揮第三只手的作用。過去我國的非政府組織主要靠政府補貼來獲取資金,缺乏獨立籌款的能力,面對新的社會環境非政府組織需要轉變謀求新的發展模式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另外,非政府組織的自律機制不完善,對自己所投入的資金缺乏監督和管理的渠道和力度,也是造成非政府組織資金缺乏的重要原因。此外,非政府組織自創性收入少,社會捐贈不足也是造成非政府組織資金缺乏的原因。
二、內部管理存在問題
在我國許多非政府組織都是名存實亡,有的是克里斯馬型領導組織,領導不在了組織也就不存在了;有的是組織年齡和知識結構過于老化,管理方式落后;有的是依附于某一政府部門,該部門領導過于繁忙無法顧及非政府組織;還有一種是:非政府組織有充足的資金,但是由于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管理缺乏科學性,資金管理也十分混亂,給了個別別有用心的那種人從中牟取私利的機會。
三、群眾基礎存在問題
目前來說公民的非政府組織意識非常薄弱,對非政府組織的認識也非常有限,我國尚未形成真正的民間化的志愿者隊伍。既是存在一些志愿者他們也都是非專業的,非政府組織在組織活動的時候還是以雇傭工人為主要的方式,他們中大多數人從事這項工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工資,而不是出自于社會責任感,想要做志愿者,所以他們工作的時候并不會盡心盡力,所以才會出現養老院里慘叫的聲音。人們的思想意識跟不上非政府組織,其工作效果會大打折扣。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非政府組織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為了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認清非政府組織的現狀,最主要的是認清其存在的困境,并且針對存在的困境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1)、拓寬籌資渠道。減少對政府政府補貼的依賴,既然非政府組織具有民間性,那么就應該鼓勵公民進行捐款,“劫富濟貧”非政府組織這里確實是一種適用的方法,而且可以考慮將次法作為籌措資金的主要方法。也可以將非政府組織做大,進行宣傳,獲取國外的資金支持,也可采取服務性收費的方式來籌措資金。建立一套完整的、透明的財務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2)、改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關系。相比較而言政府比非政府組織發展的更早更完善,非政府組織作為新型組織,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可以向政府學習組織管理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妥善處理好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完善非政府組織機構,加強志愿活動制度建設,完善關于非政府組織的法律制度。使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能夠在彼此失靈的時候進行調節。增強組織自身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對管理人員財務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使非政府組織的管理更加專業化。
(3)、加快志愿者隊伍建設,完善組織機構,增強組織競爭機制,從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對志愿者進行專門的培訓,增強其專業性。吸引更多的公眾參與到非政府組織當中,壯大非政府組織的隊伍。對參與非政府組織的活動的人員進行篩選,確保參加志愿行動的人員都是有愛心的人。
非政府組織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飛速發展,需要穩步向前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公民、媒體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汪鵬.正確處理政府與NG0之間的關系[J].海峽科學,2012,2(62)
[2]柏晶.周定才.我國非政府組織志愿失靈問題淺析[J].科學與管理,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