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設的延伸,是鞏固城市建設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隨著城市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工作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也日益增多,城市管理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今后如何完善城市管理是政府和從業者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一是市政設施不夠完善,各類專業經營場所硬件設施不完備,部分住宅小區內部功能不全,車庫、停車場、垃圾池等必須設施配套不足,影響了居民生活。二是秩序比較混亂。占道經營現象嚴重,交通秩序管理不規范,違章建筑問題突出。一些居民私自圈地建房,不僅破壞城市規劃,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少數居民在屋頂違章搭蓋加層,影響了建筑物整體景觀。
(2)城市管理相關法律保障機制不健全
到目前為止全國還沒有一部關于城管執法的專門法規,現在城管執法的依據僅是《行政處罰法》中關于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規定,因此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一直處于“借法執法”的局面。這導致城管執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顯不足,城管執法主體在執法過程中處于一種尷尬境地。同時,也沒有法律對城管執法人員的權利義務、法定職責以及履職范圍等問題做出明確的規定,城管執法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市容環境到工商管理,從城市節水到公安交通,幾乎無所不包。此外,缺少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使得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被城管執法者任意使用,這就使城管執法方式簡單化、粗暴化,增大了城管暴力執法發生的幾率。
(3)政府執法觀念相對滯后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政府社會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把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看成僅僅是政府的管理。公民主體在城管執法中的參與權被剝奪了,執法部門與執法對象處于直接對立的境地。在“官本位”思想的阻礙下,政府在管理中往往先以官員自身為中心,脫離了實際需要,導致政府的所為并不是群眾真正需要的。這種執法方式很難使被管理者心服口服,被處罰的群眾不但會叫屈喊冤,而且也不會對法律產生敬畏的思想。因此執法部門與執法對象之間的矛盾、沖突將會更加頻繁,非文明執法的現象也會更加突顯。
(4)宣傳教育不夠深入,市民城市意識比較淡薄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要求市民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衛生意識、環境意識。目前,我國對市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宣傳教育力度還很不夠,市民愛護城市、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還很淡薄,亂丟、亂吐、亂停、亂放、亂倒、亂搭、亂建的現象還十分突出,人為破壞、盜竊公共設施的行為時有發生。一方面,市民對城市管理提出了高要求,希望城市管理部門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而另一方面,當城市管理與個人利益出現矛盾時,市民的自我約束能力就會下降,公共意識往往被拋在一邊。
二、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對策建議
(1)統籌規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要堅持以規劃為綱,把城市管理納入城市建設發展總體規劃,實行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從源頭加強城市管理。同時,本著量力而行的原則,合理規劃,進一步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如加強環衛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加快垃圾處理廠、垃圾中轉站、垃圾收容器及公廁的規劃布點與配建步伐,提高環衛保潔能力和水平。加強停車場的規劃與建設、加強行業市場的規劃與建設,本著“管理優先”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分批實施,打造分類合理、特色鮮 明、統一管理、集中經營的各類專業市場。
(2)吸收經驗,完善城市管理法律體系
科學嚴密的法規體系是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先決條件。一是加強立法工作。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立法規律,在總結我國城市管理經驗教訓、借鑒國外城市管理先進立法成果的基礎之上制定科學、可操作的城市管理法,形成覆蓋城市管理各個方面、相互銜接的法規框架,通過規范完善的法律解決城市管理職權和執法規范問題,對各級城管執法機關的性質、地位和職責權限進一步明確,達到機構合法、職責清楚、有權有責、社會周知的效果。在完善現有行政處罰法立法的基礎之上,對執法機關的執法制度、執法措施、強制手段、執法程序等明確提出規范和要求。二是加大清理力度。清理修訂現有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消除和減少法律沖突及矛盾,加強立法解釋,解決有法難依問題。
(3)更新觀念,牢固樹立科學管理城市理念
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創新城市管理理念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調控職能,立足打基礎、管長遠,由側重于管人、管事、管物轉為更加重視改善人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實現城市管理從“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的思維轉變。強化服務職能,一切從維護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實現城市管理從效益至上向服務至上的思維轉變。強化監督職能,健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執法監督體系,不斷推進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進程,實現城市管理從人治向法治的轉變。
(4)全員參與,營造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氛圍
市民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只有充分調動廣大市民的積極性,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一是要深入宣傳發動,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等手段,教育和動員廣大市民,切實增強城市管理理念和責任意識,提高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主動性和實際能力。二是要強化政務公開,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三是要加強輿論監督,建立城市管理領導熱線電話和接待日制度,暢通監督投訴渠道。四是堅持嚴管重罰和宣傳教育并重,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對違規違章行為從重處理,增加違法成本,突出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