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齊



摘要:人民幣匯率經歷近十年升值后,匯率貶值導致外匯儲備的急速下降,由此引發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通過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動的周期性分析可知,人民幣匯率變化處在經歷了2個短周期,進入第3個周期,或者是經歷1個10年中周期,進入第二個經濟中周期。人民幣匯率變動直接影響到外匯儲備存量,對出口的影響相對有限。因此,從政策上來看,外匯儲備存量穩定是貨幣政策重點關注的要素,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是穩定匯率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政策價值
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S2013010013579)
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經長達10年的升值,由8.27人民幣/美元升值到2015年1月6.1043人民幣/美元。人民幣開始貶值,到2015年12月,人民幣匯率貶值到6.447人民幣/美元。中國外匯儲備由將近4萬億美元減少到3.2萬億美元,幾乎是每月減少近1000億美元。是否可以判斷人民幣的升值周期結束,貶值預期會不會自我實現一個貶值周期?此外人民幣匯率升值是不是存在周期,周期特征是什么?匯率周期對經濟有何影響?本文將根據匯率和經濟運行數據,嘗試回答上述問題。
為了簡化問題,本文僅研究匯率周期變化對貨幣供應量和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的影響。
一、人民幣匯率變化及其周期特征
自2005年7月開始,到2015年1月人民幣升值26.5%,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人民幣匯率的中位數是6.82人民幣/美元,其均值是6.99人民幣/美元,中位數和均值在分別在2008年5月和2008年7月。這說明人民幣匯率升值存在前期快、后期慢的特點。也就是說人民幣升值的前一半用了3年時間,后面一半用了7年時間。為了表現出匯率變化的周期特征,本文采用年滯后的差分,也就是說相對前一年的匯率增長幅度,計算公式為:[Δi=xi+12-xi]
其中i為月,數據范圍是具體匯率變化周期圖(見圖1)。由圖1可知,200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國匯率經歷了兩個完整周期,現在處在第3個周期開始階段。其中2004年1月到2005年7月,因為采取的是固定匯率,匯率基本沒有變化。第1個周期是2005年7月到2009年9月,這是匯率快速增長周期,其中2006年7月和2008年8月人民升值得到高峰。接著2009年9月到2010年6月人民幣升值幾乎平穩期。第二個周期是2010年6月到2014年7月,這段時間人民幣依然處在升值的通道,但是升值的幅度明顯下降,振幅相對小。其中2011年9月和2014年1月升值幅度較大。此后2014年7月到2015年3月匯率進入平穩狀態。第3個周期是2015年3月開始,盡管時間較短,但是從趨勢看,匯率還是處在貶值期。未來形勢如何還需要看我國經濟表現情況。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匯率變化快慢總體上還是存在周期,如果按照小周期而言,基本上周期時間在4年,然后經過1年的調整,接著進入下一個周期。
二、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外匯儲備和出口變動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變化直接影響到我國外匯儲備。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外匯儲備會增加,反之會減少。理論上,人民幣升值會降低出口商品的競爭力,而貶值提高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中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是受到匯率沖擊的,理由是,一般情況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具有價格彈性,其出口受到匯率影響應該是較大的。
(一)人民幣匯率變動與外匯儲備的關系
1.外匯儲備的統計性描述。2004年1月我國外匯儲備是4157.2億美元,2014年8月達到39688.3億美元,10年多時間增長了8.54倍。2014年8月達到峰值后,我國外匯貯備總額在高位徘徊一段時間后,外匯儲備開始下降。
2.外匯儲備的周期性分析。為了比較匯率周期和外匯儲備周期的相互關系,本文按照匯率周期的處理方法,得到貨幣供應量周期(見圖2)。外匯儲備周期大致可以分為2016年11月到2012年7月一個周期,其中2008年6月和2010年4月兩個峰值。另外一個周期從2012年7月開始,還沒有結束,其中存在一個峰值是2014年4月。
3.由圖3可以看出,2009年8月之前,外匯儲備與匯率的增加是正相關關系,這里正相關關系是指匯率升值快,外匯儲備增長快,匯率貶值快,外匯儲備減少也快。也就是說外匯儲備對匯率的反應很敏感,二者的震動幅度表現出高度相關性。
(二)人民幣匯率與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
1.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的統計性描述。我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自身存在一個周期,每年2月份貿易出口額較少,此后逐月上升。我國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由每月2014年200多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每月最高達到1000多億美元。從月度數值可以看出,2008年9月后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呈現下降趨勢,到2010年6月后,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開始上升。到了2014年7月后又呈現下降態勢。
2.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的周期性分析。由圖4可知,2015-2015年期間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呈現三個較為明顯的周期,第一個周期是2006年12月到2008年3月,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在一個波幅較小的周期內運行;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在一個波動幅度相對較大的范圍內變動;2011年3月到2015年2月周期波動的幅度更大。
3.匯率與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的相關關系。由圖5可知,匯率變化與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變化并沒有表現出理論上的關系:人民幣升值出口下降,人民幣貶值出口上升。即使把匯率影響滯后半年時間,也不能得出上述結論。而且在大部分時間里,表現的是匯率上升,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上升,匯率下降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下降的特點。這說明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對匯率的敏感性相對較弱。
三、政策價值分析
人民幣匯率變化中國經濟,外匯儲備變化影響著投資者的預期,而出口持續下降將會進一步證實經濟預期。從上面分析可知,匯率周期變化影響到外匯儲備的快速變化,但是匯率變化對出口的影響并不明顯。由此可知,伴隨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有必要適度控制外匯儲備變動。而要保證外匯儲備的穩定,首先要防止匯率急速變化。而在制定政策時,出口并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因為即使人民幣貶值,也不是帶來出口的增長。
基于此,匯率周期的政策含義是,第一,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是我國當前貨幣政策首要任務。按照周期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會迎來快速貶值時期,貨幣政策任務是盡可能地降低變動幅度,這樣才有可能保證我國外匯儲備不能急速減少。第二,保持匯率穩定,更多要關注資本項目,盡管我國資本項目沒有開放,但是資本還是能夠通過多種渠道進出。在確保資本正常流出的前提下,盡可能遏制內外資本惡意炒作人民幣。第三,匯率變化是受到我國經濟運行周期的影響,要從根本上改變人民幣匯率預期,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出口商品的高附加值,增加貿易順差,借此改變匯率變化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