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豪
摘要:網絡金融監管存在制度、人才與市場環境各方面的不足與漏洞,從而導致監管不嚴與監管無效的狀態。需要針對現實情況健全完善法律制度、培養優秀人才、注重技術開發利用與國際交流合作,從而有助于網絡金融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網絡金融;監管;問題;對策
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金融的流行趨勢逐步得到擴展。網絡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傳統金融機構的運營方式,有效地提升了運作效率,同時由于其存在的風險性,導致對金融行業與客戶帶來較大的金融風險。其主要的活動存在于開放性的網絡環境中,其存在的特殊性、信息安全性等都對網絡金融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與困難,如何做好網絡金融的風險規避是網絡金融監管的重要課題。
一、網絡金融定義
網絡金融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日益成熟的情況下衍生出的電子金融產物,屬于新型的金融領域概念。網絡金融從狹義層面上講主要是一種在互聯網空間中進行的金融相關業務,例如網絡銀行、網絡保險與網絡證券等都屬于網絡金融的范疇。從廣義層面上來說,網絡金融除了涵蓋網絡金融相關業務內容,還包括網絡金融的安全與網絡金融交監相關業務內容。與傳統的金融活動與業務相比,網絡金融是一種存在與電子虛擬空間的金融運作模式,由此帶來的監管與操作與傳統金融而言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同時其中的不確定性與不可控性會更為顯著。
二、當下我國網絡金融發展情況
1.網上銀行快速擴展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促使在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快速發展網上銀行相關業務,在2000年時,我國主要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與交通銀行等大型知名商業銀行就已經先后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掀起了網絡金融的浪潮。隨著近年來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智能化技術不斷升級,網上銀行相關功能也逐步豐富化,各大銀行也隨著人們從電腦端向手機端轉移的趨勢而相繼推出了手機客戶端服務,有效地便于客戶隨時對個人資產做有效管理操作。當下在我國的銀行賬戶之間已經可以達到實時到賬、連通全國,有效地突破的賬戶資產管理中所存在時間與空間的干擾影響,有效地提升了人們資金流動的便捷性。隨著技術的發展,網上銀行為人們提供了更為便捷快速的相關業務服務,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從事相關業務的辦理,節省了到銀行柜臺窗口長時間排隊辦理業務的麻煩,同時也減輕了銀行自身業務辦理的負擔,提升了銀行與客戶雙方面的辦事效率。
2.電商支付平臺的普及化
隨著近年來淘寶網、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網上商城的興起與普及化,促使了人們網上購物生活習慣的形成,進而也促使多種電商支付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例如常見的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等都屬于相關支付工具,為人們提供了較為便捷的支付服務享受。一般相關賬號與客戶銀行卡做對應綁定,從而可以在費用支付中運用賬號、密碼與驗證碼等方式達到資金的支付與轉賬功能。除了網絡購物費用的支付,相關手機充值、信用卡還款、生活費用繳納、酒店預訂等都可以通過相關支付工具開展,甚至可以兼具一定理財功能,例如余額寶、QQ錢包與微信錢包等,都可以發揮更多的資金流通管理業務。客戶可以將暫時不需要使用的閑散資金存入相關賬戶中,從而得到一定利息,可以達到資金的隨存隨取,不受傳統銀行定期存款的束縛,同時比傳統銀行活期存款有更高的利息回報,操作便捷,客戶認可度較高,使用較為廣泛。
3.網絡投資理財興起
在2015年開始運用個人投資者依據實際情況開設多個滬深A股賬戶以及場內封閉式的基金賬戶,最高賬戶數量可以達到20個,取消了傳統自然人投資者在A股賬戶只能進行一人一戶的制約。由此促使證券公司間開展更為良性的競爭狀況,有效地減少傭金來獲取更多的客戶到自己的公司中開戶,進而有效地縮減了投資者所需要的投資成本,對于投資者的利益有了更可靠的保證。同時由于網絡技術發達,覆蓋范圍廣,作為個人投資者而言,可以運用手機客戶端的下載來開設個人賬戶,操作便捷,可以不受時空局限性地進行投資業務的處理,隨時做理財產品的購買,操作便捷,容易操作,客戶接受度較高。
三、當下我國的網絡金融監管常見問題
1.缺乏完善健全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
雖然網絡金融在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廣泛興起并普及,但是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十分完善健全,其原因主要在于網絡金融在實際操作中并沒有積累豐富的操作經驗,同時相關規定也較難以有效界定,制度缺乏明確性,甚至無法有效地與實際網絡金融實際情況相匹配。在我國,有對應的銀行法、證券法與保險法,但是其中涉及網絡金融業務內容較為有限,甚至存在較多的法律空白。當下的金融法律體系仍以傳統金融模式為主,設想的背景也主要是傳統金融業務狀況,而相關制度顯然與網絡金融有較大的使用差異性,總體來說,在法律條文上還沒有建立其完善健全的體系,沒有依據實際情況制定更為全面的法律條文內容。由于法律體系的不完善與不健全,從而也為網絡金融埋下了較大的風險與隱患,對于網絡金融相關的法規制定在當下尤為必要。在當下的法律沒有得到全面化處理,同時其涉及的內容與層面較多,對應的網絡金融監管存在一定法律空白性,相關條款也較為空泛而缺乏明確性管制內容,監管上缺乏實際有效的可操作性,無法有效的滿足網絡金融實際操作的開展。同時在監管上對于網絡金融監管的主體較為模糊,無法適應多樣性的網絡金融業務實際情況。面對網絡金融相關的犯罪模式,在相關的法律上甚至存在失效情況,因此導致相關新問題無法有效處理管制。
2.監管力度缺乏合理把控尺度
對于網絡金融產品國家并沒有取消的意圖,更多的表示支持的態度,但是對應的監管方式仍舊是保持持續嚴格的發展趨勢。在目前情況下,網絡金融產品較為普遍,例如知名的阿里巴巴下的貸款公司,但是相關網絡金融產品更多的處于不受對應監管約束的狀態。對于當下的金融監管而言,網絡金融是一種新興事物與新挑戰。網絡金融有著相當大的群體,而對應的網絡金融管制制度還需要更為明確全面。網絡發展為金融業務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但是也帶來了較大的風險性,而對應的網絡金融監管需要把控好對應的監管尺度,一方面要保證網絡金融的健康寬松的發展,另一方面需要保持網絡金融發展的規范性,避免不法分子乘虛而入。而具體的監管力度大小對金融業的發展會起到一定影響作用。監管強度過小會導致金融風險無法有效控制,而強度過大則會導致金融發展受到更大的壓制,進而導致競爭力下滑。因此,相關監管機構在網絡金融監管上,需要保證基本的安全性,同時也在盡力的給良性網絡金融更多的發展空間,促進網絡金融競爭力提升,促進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3.監管部門劃分不清
在網絡金融方面,較多比例屬于民間資本開展,因此相關機構存在較高的風險性,而對應的監管部門相關的管控制度也缺乏完善性。在當下的法律制度上缺乏對網絡金融產品的明確定性,因此就無法有效地形成對應監管體系,甚至在部分地區沒有配套對應的監管部門。這樣就會導致網絡金融的投資者存在一定風險與利益受損的可能,部分人會通過法律漏洞來獲取不當的公眾存款目的。
4.缺乏科學的網絡監管模式
當下我國網絡金融監管模式并不專業,存在一定滯后性。網絡金融自身的發展模式在不斷地變化創新,但是對應的網絡金融監管卻存在管理措施滯后、主體不清、職責不確定,缺乏專業的監管人才資源,這也導致了在我國范圍內的金融制度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與不斷完善,監管的實質性效果較差。因此,現存的金融監管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網絡金融現狀,需要建立更為專業科學的網絡金融監管模式。
四、網絡金融監管對策
1.強化網絡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相關黑客與不良的攻擊技術日益增多,需要在網絡技術上不斷研發升級,從而有效地確保網絡金融環境有更為安全的技術層面監管效果。做好對應的市場調研工作,明確相關技術發展水平,與時俱進的升級對應操作與監管技術。
2.健全完善法律體系
要依據網絡金融現存情況,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依據國情對網絡金融法律制度做不斷地完善。要明確網絡金融服務系統所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成立專業的指導與管理單位,對不適宜的法律法規內容做對應的修訂與補充。其次,需要強化信息管理,對于網絡金融情況做及時的經營與財務狀況上報管理,做好信息披露制度的專業完善,讓網絡金融能夠在相對公平、公正與透明化的環境中運作。
3.注重人才培養
網絡金融業務不斷擴展與升級,相關問題也逐步凸顯,需要培養對網絡金融有更深層次了解的專業人才,既需要其有專業的職責道德素養,同時也需要有專業的金融與網絡開發、應用相關能力。注重人才的培養,多學習先進的網絡監管技術與方法,與國際人才做交流溝通,加大對相關領域的研究,為相關工作儲備專業人才資源。
參考文獻:
[1]徐瑋 .我國網絡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6(09):13.
[2]牛瑞芳.我國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14(1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