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太東

課堂有效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手段,用較少的時間和較少的精力,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然而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是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我們一直探討的問題.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筆者現將聯系自己的教學,談一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1.從“指揮者”走向“引導者”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學生的知識更多的是從各種媒體中獲得的,因而,作為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要更多地引導學生如何去選擇信息,把信息變為知識,使學生能在課后乃至今后一段時間里綱舉目張,觸類旁通,從而能夠適應未來世界的需要.
2.從以教師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教學活動最大的弊端是: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宰者,這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要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筆者曾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規定“上課答問、提問時不必舉手,答案可以突破老師現成的結論”,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有時課堂就像一個“大茶館”,學生學的主動性大大激發了教者教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也更加有活力、有生機.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爭當學習主人
1.親和學生,學生爭做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對此我深有體會,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和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成功時老師的一句真誠的贊揚;當學生用他獨特的學習方法學習時給予肯定;當學生頹廢時給予他關心和鼓勵;當學生迷茫時給他指點方向,幫助他一起確立方向……這一切都能喚起孩子們學習的激情.
2.妙用非智,學生激活課堂
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總稱.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樣能使課堂“活”起來.我們應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的獨立自主,評價其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運用活動策略,學生實現目標
所謂活動性策略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活動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境,開放的課外發展環境,使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其核心是努力創設一種有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
三、增強策略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現代社會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借助數學知識,運用策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后出示如圖1所示的一塊被打碎成兩部分的長方形玻璃,問:如果要照原樣配一塊,要不要兩塊都帶去?這時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①大塊玻璃具備了長方形的所有特征,所以帶它去就可以照原樣配一塊.②而小塊玻璃只有一個直角且邊長不能確定,所以不能照原樣配.這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都有所增強.
又如學習了“整數乘除法”后,出示這道題“有124噸水泥,要用車從倉庫運到商場,租車場有兩種車可供出租:大卡車每次可運10噸,運費200元,小卡車每次可運4噸,運費90元.請你算一算,哪一種出租車方案總運費最少?”這是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同學們為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說:全租小卡車需要31輛,需要90×31=2790(元);有的說:全租大卡車需要13輛,需要200×13=2600(元);還有的說:租10輛大卡車,6輛小卡車需要200×10+90×6=2540(元);還有的說:他們以上租車方案都沒有我的租車方案總運費少,我租12輛大卡車,1輛小卡車,需要200×12+90=2490(元).因為大卡車每噸運費為200÷10=20(元),小卡車每噸運費為90÷4=22.5(元),因此多租大卡車少租小卡車并且使小卡車滿載的租車方案最合算.此時真正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他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而不是一種純粹的數據計算.
四、提升細節,讓教學評價成就精彩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樂于求知、積極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動、健康的學習心理.給學生以激勵性的評價,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或者是在需要時才做的一種裝飾,它需要滲透在教師的教育思想中,落實在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把握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時刻珍視每一顆童心,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例如:在教學“比例尺的應用”時,我讓學生嘗試解決這樣一道題:在比例尺1∶2000的平面圖上,量得兩地之間的距離是7.2厘米,求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是多少米.大部分學生根據比例尺的意義用比例解答:設實際距離是x厘米.7.2∶x=1∶2000;也有學生用除法計算:7.2÷(1/2000);還有學生用乘法計算:7.2×2000,這三種方法都是先計算再換算成米.可有一位平時表現不怎么樣的學生認為他的解法與他們不同,于是我讓他上去板演:7.2÷1×20=144(米),并讓他說說理由,這位學生臉漲得通紅,他說:“比例尺1∶2000表示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00厘米,也就是20米,所以直接乘以20也可以.”雖然他很緊張,但他的這種想法很正確,我在班里大力地表揚了他.由于得到了教師的表揚,整堂課他都學得特別認真,有幾次發言更是出乎意料的精彩.一句不經意的表揚,會給學生帶來別樣的心情,這正是評價的巧妙之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摒棄傳統、封閉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新的教學模式,自覺運用教育心理學規律,不斷開發學生的智力;還要讓學生明白,我們不僅要學習前人留下的成果,更要批判性地吸收、繼承,甚至創造.鼓勵學生多猜想、多發現、多“創造”,用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培養出一代具有創造性精神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