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摘 要】當前各行各業都在將自身業務與互聯網相融合,“互聯網+”理念已經切實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本文將“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作為探討對象,并從“互聯網+”與公共圖書館、“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用戶現狀及“互聯網 +”時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策略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
一.“互聯網+”與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眾服務行業,服務對象涵括了從兒童到成人的所有普通居民。作為政府財政支持的公共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在發展中應不斷思考如何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互聯網+”的核心正是利用新興的信息技術,實現產業創新與升級,因此“互聯網+”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公共服務領域,“互聯網+”應概括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專業化、高效、便捷的服務。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應當思考如何運用此類信息技術實現創新與升級。
二.“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用戶現狀分析
(一)信息海量化
在這個以數據化為特征和標志的深度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每個用戶都是信息的生產者,網上各類型信息數據急劇增長,正朝著海量數據方向發展,迎來了大數據時代。有資料顯示,目前每天全球互聯網流量累計達10億GB,這意味著每天產生的信息量可刻滿1.88億張DVD光盤。網絡信息資源的爆炸式增長在給用戶帶來豐富資源的同時,也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困擾:用戶想要查找有用、準確的信息越來越困難。如何區分有效信息和垃圾信息成為擺在用戶面前的難題。
(二)閱讀方式多樣化(數字化)
互聯網開啟了閱讀革命,不僅可以讓讀者閱讀更加便捷,而且還可以讓讀者自由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資源和方式。互聯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推動了人們閱讀方式的轉變。讀者從最初的紙質閱讀發展到在線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再發展到現在以手機、平板電腦、電子觸摸屏等移動終端為載體的移動數字閱讀,閱讀方式呈現出多樣化、數字化、移動化等新特點,這對于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服務需求多樣化
隨著網絡化進程的加快,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綜合化、專業化的特點。公共圖書館以借閱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讀者類型和需求的多樣化要求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也應該多樣化。講座、展覽和各種活動等已經成為公共圖書館吸引讀者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互聯網 +”時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策略
(一)加強數字資源建設
在“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應順應讀者的移動閱讀需求,創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加強圖書資料數字資源建設,可通過將優質館藏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建立網絡數據庫等方式豐富服務內容。
首先,應將圖書館部分優質圖書資料轉化為數字資源。圖書館應對現有傳統館藏文獻資料進行甄別,將其中價值較高的,如地方志、人物、家譜、年鑒等經典,以及特色館藏紙質資料,通過掃描、壓縮、光學字符識別、音視頻捕捉等技術,轉化為數字化、電子化的光盤文獻或網絡信息資源,建立具有本館特色的超文本數據庫、多媒體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以提高圖書館圖書資料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實現優質圖書資料共享,同時也可為公共圖書館開展特色信息服務創造條件。
其次,應根據用戶需求,建立圖書資料網絡專題數據庫。應在充分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應用爬行式搜索引擎、目錄式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等搜索手段搜集網絡信息,查尋網上相關信息資源的分布情況,研究相關站點的信息含量和相關度,對圖書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按照不同的專題建立網絡專題數據庫。
再次,應建設適合特殊群體閱讀的數字資源。特殊群體往往因為自身身體狀況或其他方面的制約,不方便到圖書館閱讀,公共圖書館要關注這一群體的閱讀需求,通過調查分析,有針對性地提供特殊群體需要的閱讀資源。例如,針對老年讀者群體,在圖書資料的管理上,除了提供養生保健、常見疾病防治方面的知識外,還需要為老年人提供簡單易懂的網絡應用入門知識,如電腦入門、移動閱讀入門之類的內容;對于農民群體,可以更多地提供種植、養殖方面的知識;對于青少年讀者,可以集中提供經典動畫、兒童電子讀物等。
(二)提供多種文獻檢索、獲取途徑
傳統的檢索途徑,是讀者登錄圖書館的書目檢索系統或數據庫搜索引擎來進行文獻檢索。而在“互聯網+”讀者服務模式下,圖書館建立統一的知識檢索平臺。讀者可以通過PC 端、移動終端來訪問知識檢索平臺進行文獻檢索。只需一次檢索,讀者就可以獲知自己所需的相關類型文獻,免去多次檢索。另外,開發圖書館的移動APP 程序,讓讀者實現對資源的方便快捷地檢索、獲取。文獻獲取方面,由于對紙質、非紙質載體文獻進行數字化,大部分資源都可以通過PC、移動終端直接在線閱覽或下載。鑒于移動終端如手機、PAD 等與PC 終端的閱讀方式不同,需要對數字化文獻格式進行自適應加工,讓讀者不論通過哪種方式瀏覽資源,都能得到最佳化體驗。而部分無法到達圖書館的讀者,還可以通過申請物流遞送等方式借閱館藏文獻。
(三)適應“互聯網+”對圖書資料管理業務流程進行再造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業務流程重組產生了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公共圖書館在以“館藏”為主體的辦館理念向以“讀者”為主體進行轉變;二是現代讀者和用戶的全新閱讀方式和信息需求的變化;三是公共圖書館不得不面臨圖書館泛在化情況。經過調研我國部分省市公共圖書館,以“讀者需求”為發展導向和“互聯網+”背景下各種信息技術已成為各館“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基本方向和創新突破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的業務流程一定是隨著服務模式不斷進行變化,公共圖書館界圖書資料管理多年的整齊劃一的業務流程也將慢慢的失去“歷史地位”,代之而出的是越來越多的“各館特色”。總而言之,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圖書資料管理流程再造中,一定是以讀者或者用戶為服務核心,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手段重新進行業務流程的再造,從而實現全局最優效果。
四.結語
在“互聯網+ ”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應把握機會,引入“互聯網+”戰略思維,進行服務創新,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的主動性、專業性,從而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力,為國家的公共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郝春柳,楊帆.“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j].河北科技圖苑,2016(05).
[2]宋艷霞.“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用戶服務創新探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06).
[3]張幸格.論“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4]陳鳳,娟孫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模式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