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華
“數學素養”一詞首次出現在我國數學教學大綱中,標志著我國數學教育目標從應試型向累質型方向的轉變。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是提高民族素質、豐富人才資源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實施這一目標,數學教師起著主導性作用。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完成這一歷史重任,是廣大數學工作者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僅就筆者的認識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更新觀念,加強自身思想建設
提高數學素養首先要深刻領悟數學素養的涵義,數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數學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除了具有素質的一切特性外還具有精確性、思想性、開發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數學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過量化才能達到完善的展示,而數學正是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結晶,它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
提高學生數學素養,還要求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數學觀、教育觀,不能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育人于教書中,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思想,使數學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成為數學化的教育,讓學生學習、參與數學化過程,充分發揮數學的形式訓練價值及應用價值。同時應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及經濟建設的實際,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始終貫徹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新思想新觀念層出不窮,給數學教學不斷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投影儀、電視錄像、計算機的日益普及應用,以微機輔助教學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將相對抽象、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直觀、形象、情趣盎然。
在這種形勢下,單一的知識結構已遠不能勝任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需要,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斷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拓寬知識領域,更新知識結構,時刻了解數學發展的最新動向、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對數學的要求等。豐富自己的知識貯備,成為學生的示范者、咨詢者、質疑者、鼓勵者。
三、探索提高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1.重視教材改革
教材內容的調整是提高數學素養應優先解決的問題,嚴格的說,我國目前部分數學教材基本上是按應試目的而設計的,忽視了實際應用。數學僅看成是繼續學習的工具,它所強調的思維,推理、判斷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過習題來培養的,以致變成了解題能力的訓練。
2.突出基本教學思想和方法教學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知識是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產生和獲得知識,而知識中又蘊藏著思想方法,兩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這種辯證統一的關系,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在強調知識的同時還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學。
3.加強數學運用能力教學
數學運用能力是目前數學教學的薄弱環節,因此提高學生數學運用能力是提高數學素養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從這樣兩個方面努力:①重視數學概念的演變過程教學。數學概念來源于實踐,是對實際問題高度抽象的結果,能更準確地反映科學本質,具有普遍意義。②開展模型教學及數學建模能力訓練。
因此數學建模是溝通數學理論與實際的中介和橋梁,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是培養數學思維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訓練對學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養學生建模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應從簡單問題入手,師生共同創建模型,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用數學形式刻劃和構造模型的方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和勇于創造的意識,隨著能力和經驗的增加,可通過實習作業或活動小組的形式,由學生展開分析討論,分析每種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見,討論是否有進一步擴展的意義。這樣學生可以在不斷發展、不斷創造中培養信心,糾正理解的片面性。比如下面實際問題的建模,學生就出現兩種不同的模型。
問題:對于同樣的航程,船在靜水里往返一次時間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時間是否相同設船速為U,航程距離為5.水流速度為V,(其中U>V)。
模型1:a.流水中船的上水速度為U-V,下水速度為U+V,則上下水平均速度為U+V+U-V/2=Ub.因為靜水中船速為U,靜水和流水往返行程均為2S。
得結論為船在靜水和流水中往返一次時間相同。
模型2:a.流水中船上水用時間:t上=s/UV下水用時間t下=S/U+V往返總時間t1=t上+t下=S/U-V+S/U+V=2US/U的平方-V的平方b.靜水中往返總時間t2=2S/U-2US/U的平方C:比較∵U平方>U的平方-V的平方∴t1>t2得結論,船在靜水中往返所用時間要短些。
對于兩個截然不同的結論是有效的,也弄清了模型1失效的原因是簡單地采用算術平均值求平均速度所致。學以致用,必須對相關的數學知識充分吃透和掌握,否則將得出錯誤的結論。
培養學生運用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在教學過程中,應正確處理好抓“雙基”、培養三大能力和加強應用教學的關系,防止厚此薄彼的片面作法。
總之,提高數學素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對數學教師來說,只有在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這一形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