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肅
摘 要:機械設計基礎是職業院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內容包含機械制圖、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等很多方面,是培養學生綜合機械知識和機械創新能力的課程。要學好這門課程,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另外,這門課程也可以說是目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基礎課程,要想在技能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關鍵詞:機械設計 實驗課程 技能大賽
目前,職業院校已經普遍實施了一體化教學,機械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習機械理論知識,還要進行機械專業實訓教學。但是大多數職業院校在進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時,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師課堂教授的方式,并沒有實施一體化教學。另一方面,在各個高校中,雖然大多數高校也已經獨立設置機械設計基礎實驗課程,但還僅僅局限于形式,實驗課程的內容往往未能自成體系,零散依附于理論課程,實驗安排也仍依附于理論教學進程。
實踐表明,若只是照本宣科,又或是進行一些獨立的、沒有聯系的實訓實驗,是不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的,而且更難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迫切需要科學地、系統地將課程理論知識和現有的實訓實驗設備相結合,構建一體化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以及內容結構模塊,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為技能大賽打好基礎。
一、明確實驗教學的目標
教學歸根結底為了就業服務,所以要學以致用。職業院校的學生是要到機械生產的一線崗位上工作的,因此,安排的實驗教學內容應該盡量貼近實際的生產,但又要從學生的實際基礎出發,不能揠苗助長。實驗課程的目標也要從基礎開始,循序漸進,配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從簡單到復雜,讓學生充分接觸一些機械零件和設備,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直觀體驗。把教材中理論的內容在生產實際對應起來,然后配合后續的實踐課程,將知識系統化、能力實踐化,讓學生做好參加技能大賽的準備,提早認知機械設備。
二、合理安排實驗教學的時間
在各大高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課程一般是獨立設課,實驗教學的時間和理論教學缺乏協調。職業院校現在普遍采用“雙師型”教學,完全可以在理論課程的同時進行實驗教學,上課的地點也可以安排在一體化教室,安排在技能大賽的相關設備旁邊上課。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在實驗課上更快上手,事半功倍。
三、準確構建實驗教學體系
實驗教學內容體系要體現實驗教學具體目標。教學內容應該以《機械設計基礎》教材為基礎,針對教學重點設置相應的實驗課程,以機械設計為主線,遵循技能大賽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則,開展學科知識綜合應用和動手能力培養,內容體系做適當拓展,即將課程的相關實驗內容與技能大賽的項目進行有機結合。這樣的實驗內容體系設計打破了原機械設計基礎系列課程內容體系,內涵得到強化提升,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實現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學以致用的要求。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所以實驗教學要編寫合適的實驗報告,編寫需要和教學目標同步,要與實驗活動緊密相關,將一個實驗的目的、內容、過程方法等都體現在實驗報告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保持學習探索的興趣,自始至終參與全過程,并及時記錄實驗過程。
四、嚴謹實施實驗教學
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要求教師對實驗項目非常熟悉。類似減速器的拆裝實驗,教師自己應該能快速準確地完成拆裝,并在演示過程中邊做邊講解,結合現有設備還可以進行場景錄像。實驗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有條件的可以讓學生一人一個零件進行觀察和體會,也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自己動手拆裝,有問題及時解決,及時進行記錄。在不同的實驗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創新性。先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并把不同的方案拿出來討論和比較,教師最后進行綜合評價,得出可行性結論,并讓學生實施。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應該從基礎課程開始,技能大賽選手選拔也應該從基礎課程起步。機械設計基礎是機械類專業的重要理論課程,學好這門課程還應該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立德.機械設計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張一嗚.關于提高大學生動手能力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0(33).
[3]梁豐,朱林劍,陳慶紅等.在機械基礎實驗中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0(2).
[4]奚鷹.機械基礎實驗教程[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金華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