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文
【摘 要】環境保護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在醫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從廢棄物處理、實驗方法的優化、高新技術應用等幾個方面提出了醫用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路徑。因此,在醫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使得環保意識流淌于醫學專業學生的血壓中,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醫用化學實驗 實驗教學 環保意識 實驗綠色化
醫用化學實驗是醫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課程,通過醫用化學實驗不僅使得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
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求真精神。在醫用化學實驗中會產生“三廢”,雖然醫用化學實驗產生的污染物較少,排放量不大,但是醫用化學實驗的化學試劑種類十分多,有些化學物質毒性較大,不易分解,如果不進行有效處理就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威脅。
醫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對象是醫學專業的學生,他們未來將會走上醫院、藥廠、生物企業等部門的工作崗位上,這些單位是環境控制的主要對象,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后果將十分嚴重,因而醫學專業的學生的環保意識,將關系到這些企業和單位的環保建設,從而影響到我國的環境治理水平,關系到人類健康和子孫后代福祉。因此,在醫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使得環保意識流淌于醫學專業學生的血壓中,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通過廢棄物處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醫用化學實驗中要讓學生養成節儉的習慣,同時要注重對廢棄物的回收處理,設計廢棄物處理裝置,對于能夠再利用廢棄物應當進行處理后再次利用,對于不可回收廢棄物應當進行適當處理,如固體以及液體廢物應當倒入廢物池內,進行專門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排放。有毒氣體及時燒掉,成為無毒物質,進而減少其對人體以及環境所造成危害。所有實驗產物、廢棄試劑和物品必須分類回收,實驗室應設有分類廢物收集桶,詳細注入記錄,并在可能的條件下進行預處理降低毒性或減小體積和重量,便于暫存,做到有毒物無毒化或變廢為寶。處理廢棄物時,可由實驗室管理人員或化學教師帶領學生操作,按照科學計算,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處理。這樣既提高了實驗的科學性,為實驗操作的規范化奠定了基礎,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學生學到實際應用技術,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將綠色理念貫徹于言行之中。
應該根據化學試劑的屬性,用綠色環保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例如:廢酸液、廢堿液可進行中和,有機溶劑回收于有機污桶內,采用蒸餾、精餾等分離辦法回收;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廢液,可以蒸餾后繼續使用;實驗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堿的廢棄物是茶渣,茶渣是綠色無害的,可以做成植物生長的肥料;破損的瓷質蒸發皿和坩堝可以用做沸石等等。實驗過程中打開排風裝置排出廢氣,保持室內空氣流動。這樣既減少了實驗對環境的污染又節約了成本,還可使學生在醫用化學實驗中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2 通過實驗方法的優化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醫用化學實驗中對對于污染嚴重、危害性大的實驗應排除或進行重新設計,通過實驗優化的方法,較少污染。實驗優化就是對原有實驗中的實驗操作、實驗裝置按照降低污染的目標,通過合理化的手段進行改造,最好既能達到實驗目的,完成實驗任務,又能減少污染。在醫用化學實驗中常常會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質,因而實驗中試劑使用越多,對環境污染的潛在威脅就越大。其實很多醫用化學實驗并不需要太多的化學試劑就能達到實驗目的;而有些醫用化學實驗,因為化學試劑的過多使用反而達不到理想的實驗效果。所以在醫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在保證實驗效果的情況下,盡可能少使用試劑,養成節約藥品的良好習慣。
對于一些有毒氣體的性質試驗和制備實驗中,就必須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及時燒掉,把有毒氣體轉化成無毒或毒性降解物。對于分散的幾個實驗進行合理設計,從而使其成為一個整體,使得在實驗過程中一個實驗產物成為另外一個實驗中原料。比如關于鐵化合物性質實驗中,便能夠將其設計成為系列實驗,將KMnO4溶液及(NH4)2SO4·FeSO4溶液進行混合,用H2SO酸化,觀察顏色變化。學生能夠明白Fe2+還原性;然后加2滴KSCN溶液后,溶液變成血紅色,可完成Fe3+定性檢測實驗;然后加入少量NaF,血紅色消失,學生可以明白掩蔽Fe3+的方法,以及F-的配位反應;繼續可以滴加NaOH,Fe(OH)3沉淀析出,能使學生明白配位平衡的移動。將性質實驗如此設計能夠大大減少化學試劑的使用以及廢液的排放,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更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3 通過高新技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可以通過微型化學實驗和多媒體等高新技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微型化學實驗就是盡量利用最少化學試劑得到較明顯化學反應結果,并且得到準確化學信息。微型實驗儀器可以利用一些廢棄物,如青霉素藥瓶可以做試劑瓶、集氣瓶,一次性輸液器可以做導氣管、滴管,一次性注射器可以用于貯氣、加氣、貯液、加液,裝藥片的塑料板可以做點滴板等等。微型實驗的試劑用量少,僅為常規實驗的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甚至更少。微型化實驗對于一些毒性大、藥品貴、耗能多、易燃、易爆、污染嚴重的化學實驗尤為適合和必要,能夠杜絕或明顯減少實驗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在實際實驗教學過程中有些試劑有毒有害,在很大程度上破壞環境。對于該類實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不但能夠使學生將實驗現象看到,將實驗操作流程掌握,另外還能夠防止污染人體以及環境,從而也就能夠使綠色化實驗教學得以真正實現。目前還無法通過改進實驗來減少污染危害,對于這類實驗,可采用多媒體技術演示。如鈉或鉀和水的劇烈反應生成強堿和氫氣的實驗,采用多媒體教學,既可達到身臨其境的教學效果,又保證師生的健康和安全,達到“零排放、零污染”。
參考文獻:
[1]朱曉彤,劉永民,張榮麗.探討“綠色”醫用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4,04:277.
[2]方苗利.醫用基礎化學實驗中體現綠色化學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02:114+153.
[3]林曉輝,董建,陳震,葛燕青,姜洪麗,曹曉群.以基礎化學實驗為載體培養學生綠色化意識與技能[J].實驗室科學,2013,01: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