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之一,長久以來煤炭在我國能源構成中都占有比較大的比重。隨著煤炭的大量使用,煤炭的儲存成為廣大煤炭生產企業和煤炭消耗企業所必須面臨的問題。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煤炭的儲存方式經歷了從開放式煤場逐步發展為半封閉和封閉式煤場,在煤炭儲存過程中如何兼顧經濟和環保兩方面的需求成為煤炭儲存工作的重要課題。本文對環形煤場和傳統的露天條形煤場儲煤特點進行了對比分析,對煤炭儲存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環形煤場 條形煤場 環保 經濟
1概述
煤炭的儲存是煤炭生產企業和煤炭消耗企業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最早,露天煤場是煤炭儲存的主要形式,隨著工程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環保問題的不斷重視,煤炭的儲存正朝著半封閉、封閉的方向發展,其儲存形式在逐步的優化升級,其環保性能和煤炭儲存的綜合能力都在進步,科學高效的煤炭儲存形式為企業打造節能、環保的生產型企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露天條形煤場和圓形煤場的比較
2.1露天條形煤場
露天條形煤場是開放式儲煤場,長久以來是我國煤炭最常規的儲存方式,曾經是我國最主要的煤炭儲存方式,其主要特點是結構簡單,建設資金投入少,由于長期的技術積累,技術應用十分成熟,存放不同種類的煤炭靈活性強,可以充分利用現場土地的實際情況,決定存放煤炭的高度和數量,且場地開闊通風好,煤炭的自燃問題容易解決。開放式條形煤場的建造十分簡便,只需剝離場地少量的土層,鋪設碎石壓實,然后在表面覆蓋一層煤矸石再壓實,配備所需的機械設備后即可投入使用。露天條形煤場的儲煤損耗較大,雨水和大風天氣都很容易造成儲煤的流失,并且煤炭受潮后不利于其使用,影響企業生產的連續性。同時,煤粉也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時露天條形煤場土地使用面積大,土地利用率偏低。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和用地成本的不斷提高,這種形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露天條形煤場已經面臨淘汰。[1]
2.2環形煤場
環形煤場又叫圓形煤場。全封閉的環形煤場近年來得到了廣泛應用。與以往的露天條形煤場相比,環形煤場在日常運行、環境保護以及節約場地等方面都有很大改進。環形煤場采用先進先出,后進后出的生產原則,使煤炭的存放時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取煤機全方位取煤,可以將存煤基本取凈,避免了煤炭取不盡或者部分煤炭長期存放的問題。封閉式環形煤場的通風方式為自然通風,內部留有通道便于推煤機的進出,每個環形煤場配有一臺圓形堆料機和一臺取料機。堆料機和取料機的運輸能力和所對應的設備相適應,固定煤斗設置在煤場內中心柱下用作正常上煤使用,在煤場內備有一個緊急煤斗,在取料機故障維護時使用。堆煤機和取煤機的操作可以通過人工和PLC自動控制。[2]
環形煤場的優點主要有:(1)煤場的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土石用量少,土地利用率高;(2)煤場采用全封閉結構,煤炭在儲存過程中不受天氣因素的影響,基本不存在損耗,且煤炭質量有保障,有利于保障企業生產過程中煤炭可靠持續的供應;(3)設備運行可以進行全程自動化控制,設備技術先進,可靠性高,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4)造型美觀,可與周圍建筑搭配,易于融入周圍建筑環境,同時封閉式的存儲,有效的降低了煤場對周圍環境的粉塵污染,環保性能得到大大增強;(5)緊急煤斗的設立有利于保障生產的連續性和可靠性。環形煤場的劣勢在于相對來講其設備投資較大,施工任務重,建設周期長,其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由于封閉式的結構構成,通風不好容易造成煤炭自燃,因此必須增強消防意識,嚴防火災的發生。全封閉的圓形煤場廣泛用于場地面積受制約并且對環境保護要求較高的場合中。[3]
2.3兩種儲煤方式的比較結果
雖然環形煤場在建設方面的投資較大,但由于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隨著可以用作儲煤場地的土地資源的不斷減少,土地資源使用成本在不斷提高,環形煤場建設投資劣勢隨著其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得到彌補,甚至在有些地區建設投資可以被完全抵消,而且環形煤場在環境保護和其他方面的優勢,相對露天條形煤場也是非常明顯的。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露天條形煤場已經基本絕跡,如今只是在土地成本很低,對環境要求也不高的偏遠地區依舊存在。由于環形煤場的優越性,其在企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正不斷得到推廣。
3結語
環形煤場相對露天條形煤場,其科技含量高,自動化機械化運作,生產效率高,且土地使用率和環保性能好,美觀實用,優勢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但與此同時,如何對其進行改進,進一步提高其土地使用率,改良設備使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和設備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改善通風,避免煤炭自燃等問題還需解決。此外,在不斷的生產和實踐中,圓筒倉以及薄殼式半球形煤倉等新式倉儲形式被提出并投入使用,可見煤炭的儲存技術也在迅速的發展。[4]新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不固步自封,綜合多種優越的煤炭儲存方式的優缺點,從經濟、技術以及環保等方面出發,設計出更為先進的儲煤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羅宇東,譚衛國.燃煤電廠新型方形全封閉煤場與現有煤場形式的比較[J].廣東電力,2007,20(5):51-53.
[2]曾先進,卓鄭煒.全封閉圓形煤場在運煤系統中的應用[J].福建建筑,2008(12),13-14,36.
[3]譚振云.大型燃煤電廠封閉式貯煤場技術性能比較[J].電力建設,2012,33(5):67-70.
[4]王林.新型大容量環保型儲煤場[J].起重運輸機械,2007,(2).
作者簡介:盧金龍(1974—),男,天津薊縣人,???,工程師,主要火電機組燃料專業設備檢修的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