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石友 袁帥 譚青松
【摘 要】本文根據安化縣1951-2010年氣候資料進行統計,對安化黑茶的生長的氣候條件進行了分析。表明安化縣的氣溫、降水、日照等氣候條件極其有利于黑茶的種植。本文還對統計出影響安化黑茶的生產的主要氣候災害為夏季的大風、暴雨、干旱和春季的凍害。最后文章對黑茶生產中氣候服務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黑茶 氣候 氣象服務
安化位于湖南中部和西部相交的過渡地帶,地處雪峰山脈東北端,境內峰巒起伏,森林密布,云霧彌漫,并且資水從西至東貫穿而過,資水兩岸是山崖接綠洲。這種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清新的自然環境有利于茶樹生長。安化茶葉葉寬肉厚,內含物豐富,品質優良。
安化黑茶為湖南省益陽市特有的地理標志產品,在安化縣茶園面積達18萬畝,可采摘面積12.9萬畝,茶葉年加工量3.16萬噸,綜合產值達34.6億元。黑茶的主要分布在安化縣的柘溪鎮、馬路鎮、奎溪鎮、煙溪鎮、南金鄉、渠江鎮、古樓鄉、平口鎮、東坪鎮、田莊鄉、江南鎮、小淹鎮、滔溪鎮、長塘鎮、仙溪鎮、大福鎮、梅城鎮、清塘鎮、樂安鎮、龍塘鄉、冷市鎮、羊角塘鎮等22個鄉鎮。
安化黑茶外形色澤黑潤或黑褐,湯色橙黃或橙紅明亮,香氣純正或帶獨特松煙香;滋味醇厚或醇和,極耐沖泡。具有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消食解膩、清熱解毒、利尿解乏、消滯去寒辟,改善便秘,增進食欲等保健功能,對緩解腹脹,止瀉和胃有明顯效果。本文通過對1951—2010年安化縣氣候特征分析,并結合茶葉生長條件,分析了安化黑茶種植對光、熱、水等農業氣候的獨特要求。本文還結合茶農對氣象服務要求探討黑茶種植區氣象服務方法。
1 安化縣氣候特征概況
安化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1981-2010年平均氣溫16.4℃,1月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氣溫-5.5℃(1999年12月22日);7月平均氣溫27.5℃,極端最高氣溫41.5℃(2011年7月29日)。1951-2011年最低月均氣溫1.4℃(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29.2℃(1971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2.9℃,最大日較差13.2℃(1971年7月19日)。生長期年平均294.0天,無霜期年平均275天,最長達312天,最短為248天。1981-2010年平均日照時數1312.1小時,年總輻射105.9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63.3天(一般為1月15日~次年1月13日)。1981-2010年平均降水量1715.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73.2天,最多達203天(1994年),最少為140天(1986年)。極端年最大雨量2295.9毫米(1977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221.4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6月最多。
2 黑茶生長的氣候條件
2.1 溫度
黑茶茶樹是喜溫暖氣候,適宜在日均氣溫 20~30℃、≥10℃的年活動積溫在 4000℃以上、 平均極端最低氣溫≥-10.0℃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當極端日平均氣溫≥35.0℃且持續幾天, 再加上大氣和土壤干旱,茶樹會出現葉片脫落,最高氣溫達 40℃時,有的茶樹出現成葉灼傷和嫩梢萎蔫;冬季茶樹對低溫凍害較為敏感,一般只能忍耐-15℃~-5℃的低溫。
從表1、可以看出安化縣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平均值為4.5℃,從平均旬氣溫可以發現氣溫最低出現在1月下旬為4.2℃。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7和8月為26.9℃,旬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8月上旬為27.9℃。1951-2010年平均氣溫16.48℃。表現出安化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而且由于安化多山地日夜氣溫差較大,多云霧天氣,再加上安化茶葉生產區氣溫 10℃活動積溫大于5000℃有利于茶葉的生長。
2.2 水分
黑茶茶樹栽培地區年降水量應在 1000~1400mm,最適宜為 1500mm左右。由于茶樹存在生長季節耗水多,休眠期間耗水少的特點,生長期的月降水量要求 100mm 以上,如連續幾個月降雨量少于50mm,又未采取人工灌溉措施,茶樹將受旱。但若降水過多,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過高,茶園易遭受濕害。茶園內空氣相對濕度一般以80%~90%為宜,日最低相對濕度最好也在 70%以上,小于 50%時新梢生長受抑制,低于40%時對茶樹有害。
安化縣夏季主要一偏南風為主,水汽充足,從表2中可以看出降水量最多出現在6月降水量為281.9mm,春季和和夏季降水較多,都占到全年降水量的36%,秋季降水占到全年16%,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12%,1951-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791.9mm,安化縣雨期平均每年從4月10日開始,結束于10月10,雨季期為180d,此時溫度較高,且是茶葉生長最旺盛期,極其有利茶葉的生長。安化全年降水較多,為喜濕的茶葉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再加上安化常年濕度大,霧露較多,易形成漫反射,有利茶葉內形成含氮化合物、芳香物,使得茶葉內含物質豐富。
2.3 日照
光照時間的長短,與茶樹的生育關系密切。可見光是茶樹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光源,茶樹對紅橙光有較大的吸收,且在紅橙光照射下,茶樹生育迅速。茶樹喜光耐陰, 適合遮陰生長,忌強光直射。全光照條件下的茶樹, 葉形小,葉片厚, 節間短, 葉質硬脆且葉芽易老化,制成的茶葉品質低。茶樹適宜在漫射光下生長,在漫射光照射下,可產生較多的葉綠素 B,而它能有效地利用漫射光中的藍紫光,形成多種氨基酸,利于提高茶葉香氣。 高山云霧下生長的茶樹茶氨基酸、 葉綠素和含氮芳香物質多,茶多酚少,茶葉質量高。因此, 茶園適度遮陰,可提高茶葉氨基酸總量,芽梢含水量高,茶葉嫩性高。
3-7月太陽總輻射增加,安化縣的氣溫、降水、日照也開始增加。從表3可以看出春季安化縣的平均日照不到3h/d,有利于茶樹的生長和氨基酸、 葉綠素和含氮芳香物質的合成,提高茶的品質。夏季平均日照達到了6h/d,相對較長的日照時間,抑制了茶樹的生殖生長,延長了茶樹的開花結實期,使得茶樹的營養生長時間拉長,從而提高茶的品質。再加上安化縣茶葉種植區大多在峭壁陡坡之間和巖坑谷中,四周密林環抱,陽光穿過密林或巖石間漫射在茶樹上。且安化多霧氣籠罩,陽光穿過水汽層,直射光減少,漫射光增多,促使茶葉內含物增加,尤其是芳香物質的種類和數量,從而形成安化黑茶獨特的品質風格。
3 氣象災害對安化黑茶不利影響
安化縣氣象局對進30年來對黑茶產量產生重要影響的氣象災害天氣進行了統計,主要影響安化黑茶的災害天氣是:大風,安化縣山地丘陵較多,夏季對流旺盛,易形成大風天氣,當茶樹遭受大風時枝梢易倍折斷,葉芽易被打落,嚴重的影響黑茶的產量。暴雨,安化縣是湖南四大暴雨區之一,夏季多暴雨,連續的暴雨天氣容易是茶樹死亡,或者使得枝梢折斷嚴重的影響茶葉的產量,而干旱是茶葉的品質下降,嚴重的能使茶樹死亡。春凍,春季出現的倒春寒容易使茶樹出現凍害,會影響茶樹成活生長和春茶產量。
4 提高安化黑茶氣象服務探討
4.1 增加種茶區自動站建設
區域站的建設,有利于安化縣干旱監測和汛期局地性強降水的監測提供專項氣象服務, 在對全縣農業區劃、作物品種推廣和改良以及防災減災中具有積極作用,掌握氣候資源能夠更好的服務于茶葉生產。
4.2 增加電子顯示屏建設
在茶葉集中種植區設立電子顯示屏,電子顯示屏以其色彩豐富、效果好、可視距離遠,能顯示各種圖案、文字等顯著優點,傳輸快。再加上氣象預警服務具有用戶分布較分散,數量多,實時性的特點, 要求氣象警報信息傳輸迅速、準確、 安全。所以對于氣象預警的發布電子顯示屏具有其獨特作用。
4.3 增加氣象培訓、科普活動
增強種茶區茶農對氣象常識的了解,氣象局應該以點帶面的方式在在茶葉種植區,培訓一批優秀的氣象信息員。這些氣象信息員通過培訓了解了一些氣象常識,熟悉一些常用氣象術語,并掌握通過氣候預報和旬月報來安排農業生產,對氣象局發送的氣象預警能夠及時幫助茶農應對。氣象局工作人員應該對茶區進行科普活動,讓他們了解氣象知識并結合氣象知識和農業技術科學的種植黑茶。
4.4 加強各種災害性天氣防范
在各種茶區設立人工影響天氣炮點,通過對天氣掌握適時的加強人工影響天氣,積極開展人工防雹、增雨工作, 盡可能減輕冰雹和干旱對茶葉生產的影響。
4.5 加強冬季對茶農防凍指導
在冬季日最低溫<-10℃ ,早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最低氣溫<0℃時, 茶葉易受凍害, 為避免或減輕倒春寒對春茶的危害,氣象局應該根據氣溫的變化,指導茶農通過茶叢覆蓋、 噴水結凍防霜、 噴水灌溉防凍、 噴水洗霜、 熏煙防凍等防御措施。 在凍害發生時,應指導茶農通過積雪清除, 松土增溫。 在凍害發生后,應指導茶農合理施肥, 加強管理,以恢復樹勢, 減輕凍害影響。
5 結語
(1)安化縣獨特的氣候條件對黑茶的生產具有明顯優秀,特別是在溫度、降水、日照等氣象條件非常適合于生產優品質的茶葉。(2)安化黑茶的種植也受到一些危害天氣的影響,如夏季大風、暴雨、干旱,春季凍害的影響。(3)加強對安化黑茶種植的氣象服務有利于安化黑茶的生產,并且能夠減少氣象災害對黑茶種植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