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龍飛
【摘 要】民航隨著我國科技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人民日常出行比較常見且極為重要的交通方式。民航安全在航空事業的發展中一直以來均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人的因素在民航安全中存在一定影響。通過對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將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將其改進后應用于其他領域當中。本文首先將對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分析方法進行綜述,自此基礎上較為細致的分析民航安全中人的可靠性。
【關鍵詞】民航安全 人的因素 人的可靠性
據調查顯示,現今世界上出現的航空事故,幾乎有70%由認為因素造成。為此,諸多學者以及專家均認為應該在提升航空器可靠度的同時,重視提升人的可靠性。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研究方面認為,航空安全中出現的,與人的因素相關的問題當中,存在比較復雜的各層次原因,且各層次原因之間存在一定聯系。為了對人的因素進行良好判斷,現今已經能夠通過人的因素分析與分類系統、維修差錯決斷工具進行相應原因的查找。筆者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上,對前人的研究結果進行綜述,以便進一步支持提高民航安全中人的可靠性觀點。
1 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分析方法
當前,國外學者在民航安全中的因素分析方法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分析與研究模型。但是,實際應用當中所得到的成果卻十分有限。其中,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了人的因素分析與分類系統(HFACS)和維修差錯決斷工具(MEDA)兩種。
1.1 HFACS分析工具
HFACS分析工具的提出基礎為“瑞士奶酪”理論模型[1]。道格拉斯、維格曼、斯科特、夏佩爾等根據“瑞士奶酪”理論模型,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與利用,進而提出了HFACS分析工具。HFACS分析工具當中主要對“瑞士奶酪”當中的四個層次的失效情況進行了描述。每一次描述均與“瑞士奶酪”;理論模型中的層次相互吻合。其中由下向上基本包括組織影響、不安全的監督、不安全行為的前提條件、不安全行為。組織影響與不安全的監督均為隱性差錯;不安全行為前提條件可以是隱性差錯亦可以是顯性差錯;不安全行為則完全屬于顯性差錯。
在實際的分析過程中,HFACS分析工具會從上至下,即從顯性差錯向隱性差錯進行逐步分析,從人的不安全行為一直深入到組織影響方面。但是,在分析當中,HFACS分析工具只能夠相對的發現隱藏在各因素之間的縱向相關性:首先,人的不安全行為中會對差錯進行分類,包括知覺差錯、決策差錯、技能差錯。雖然進行了相應分類,但是分類比較粗糙,不能夠幫助分析人員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錯誤。其次,HFACS分析工具的各個層次均存在一定聯系。但是,在分析人的不安全行為前提條件時,極易將相類似的差錯歸為一體。例如,對人的個人準備狀態差與生理狀態差不能夠清晰進行界定。
1.2 MEDA分析工具
MEDA分析工具在最初屬于一個比較嚴格的對結構差錯進行調查的工具,能夠準確的尋找導致事故出現的影響因素。整個工具運行的原理為:人并不會故意犯錯?;诖?,MEDA分析工具在分析過程中,認為一旦發生了維修工作相關差錯時間后,便會對相關的人員進行深層次的談話,在談話過程中尋找導致差錯出現的原因,該種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比較簡單,但是亦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缺陷:首先,MEDA分析工具主要對于差錯相關的人員進行談話,進而尋找導致差錯出現的原因。事實上,在調查的過程中,無論是訪談人員或者受訪人員,均會受到訪談技巧、配合程度、個人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由此導致最終的訪談結果出現可信度方面的差異[2]。其次,MEDA分析工具主要對差錯進行調查,且由人為執行。若調查人員對差錯的分類并不清晰,將會難以進一步對差錯進行識別,更不利于進行防范與糾正。
2 民航安全中人的可靠性分析研究
由于利用HFACS和MEDA分析均不能夠良好的對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進行深入挖掘與判斷。但是,現實中必須對民航安全進行保證,因而必須對人的可靠性進行提高。為此,結合民航安全的自身特點形成了一種HRA分析技術,主要對人的失誤進行恰當分類,對人的失誤進行準確的辨識,對人的失誤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對人失誤的概率進行準確的計算等,并且提出相應的失誤預防與糾正措施等。
HRA分析技術早在核工業中便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于發展,將其應用到民航安全對人的可靠性進行分析方面。首先整個操作運行的過程便已經呈現出了高度的自動化與復雜化,通過對航空器、空管運行系統、儀表等,將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完整的反應給飛行與空管人員,待做出準確的決策后方進行進一步的控制操作。其次,在操作人員失誤特點方面,HRA分析技術發展,人的失誤具有可變性、可修復性、重復性等。而在操作人員的認知過程方面,則呈現人的認知包括基本認知,主要從接收信息、觀察信息、解釋信息、分析信息等方面入手,進而做出相應的計劃與決策[3]。最終形成的數據可用性方面,能夠根據實時特點,對民航安全特點進行結合,對多種因素進行分析,大量數據均比較可靠。
3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今國內外對民航安全中人的因素研究方面,雖然已經能夠利用HFACS和MEDA進行分析。但是,由于人存在一定的社會性、心理性、生理性與精神性,上述兩種工具并不能夠恰當的對人的內在認知歷程進行探究。只能夠處于外在的行為輸出考慮對差錯進行分類與分析。其中,HFACS并不能夠對差錯分類進行明確,考慮并不全,最終的結果亦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識別。而MEDA在一定程度上雖然能夠對人的知覺與決策進行相應的考慮,但是其差錯分類卻比較簡單,主要通過訪談技術挖掘分析對象,需要較好的配合度與訪談技術。但是,在民航安全中應用HRA將能夠良好的對人的可靠性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杜紅兵,鄧麗娟.民航飛行中的人為因素研究方法[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5,06(01):5-10.
[2]王宗義.試論民航安全質量管理[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3(18):76-77.
[3]陳農田.航空中人的因素理論研究綜述[J].人類工效學,2014,11(0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