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全
【摘 要】從目前形勢來看高職院的五年制學生已成為大學生隊伍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無論從知識能力還是心理素質上這些人都屬于大學校園中的弱勢群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他們的先天不足和后期畸形的發展,面對這種狀況,一定要找到一個符合五年制高職生特點的教育方法,才能讓這些學生不白白浪費五年的大好時光,能更好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五年制課程設置 計算機 對策
1 初中起點五年制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結構不合理,各類課程設置比例失調,課時安排不科學
從目前形勢來看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已成為大學生隊伍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無論從知識能力還是心理素質上這些人都屬于大學校園中的弱勢群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他們的先天不足和后期畸形的發展,面對這種狀況,一定要找到一個符合五年制高職生特點的教育方法,才能讓這些學生不白白浪費五年的大好時光,能更好的健康發展。
首先針對學院初中起點五年制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我們發現,學院的課程安排理論性課程比例較大,實踐類課程比例相對較小,遠遠超出了這些學生的理解水平。大多數學生由于心智欠成熟,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也只是對那些音樂、體育、書法這些藝術類課程有著一定的興趣,對于難以理解的文化基礎課和計算機專業課學習熱情不高,對教師的說教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大學校園一節課一個半小時,如果是還是一門無法引起興趣的課程,對他們來說真的是無比煎熬,在這種狀態下,讓他們能安安靜靜地聽老師講解枯燥的理論課,是很難實現的。
其次原有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設置是面向三年制的高職生,五年制的學生由于沒有經過三年緊張的高中生活,沒有養成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這些的貧弱和思想上的不成熟,思維方式的過于簡單,在沒有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之前,更加需要高職院校的老師結合實際采用合理的教育模式。
1.2 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偏深,實踐操作步驟過于繁鎖
“每一門課程總是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重系統性和完整性,輕整體優化;重統一要求,輕個性發展;重基礎,輕應用;課程內容雖然很多,但沒有將現代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方法完全融入其中”,尤其沒有把學科教育的新理念、教學面向的新對象融入到學科教學中。同時,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過多、過深,技能操作過于繁鎖,不注重教學對象的改變,導致很多的學生實踐能力弱,不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會動腦思考問題。例如,筆者從教的《動畫設計》,這門課程是應該說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從原則上來講,學生對這種操作類的課程應有著深厚的興趣。但是五年制的學生卻認為一個動畫的制作需要這么多的前期準備工作,腳本的設計、角色的繪制、色彩的選擇、動畫的銜接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是沒有耐心地逐一去完成,從而使他們產生的那點興致也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這些也必將影響教學的效果。
1.3 課程評價方法單一,以考試、考查為主要形式,注重結果,輕視過程考核
目前,學院計算機專業的考核方式已經不再要求一張試卷定成績;可以采用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由于過程考核的比例沒有加大,使得學生的出勤率不高,學生的遲到和早退現象頻頻出現,平時的技能訓練復制現象嚴重,使得過程考核失去了實際存在的意義,面對這些實際出現的問題,更加要求我們這些教師制定明確的量化考核機制,使過程考核起到真正的教育意義。
2 優化初中起點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對策
2.1 在課程結構方面:以學科特點為依據,適當調整課程結構,突出專業特色
計算機專業應遵循學科特點和實用性原則安排課程,突出專業特色。在課程結構上,可將計算機專業的全部課程分為四大模塊: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拓展課。公共基礎課旨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主要課程包括:語數英等;專業基礎課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簡單操作,培養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初步了解,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意識,主要課程包括:計算機基礎課,常用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的簡單維護等;專業技能課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常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主要課程包括:網頁設計、動畫設計、平面設計、辦公自動化、計算機英語等;專業拓展課旨在滿足學生培養特長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主要課程包括:網站后臺開發、Java手機軟件開發、多媒體處理技術、局域網組網技術等。
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各模塊課程間的設置比例,比如在學校的前兩年,可增加公共基礎課和技能基礎課的設置比例,如音樂、書法、體育等,后三年可增加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設置比例,增加一些實用性強、能為就業直接服務的課程設置比例,如動畫制作、平面設計、手機軟件開發等。同時,為一至四年級所有學生提供開放的專業拓展課選修機會,學生每學期可選擇2~3門自己喜歡的專業拓展課進行專項訓練,從而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專多能。
此外,在專業課程中學校可適當開設大學生就業所需要的一些課程,如就業指導、心理、社交禮儀等,從而讓學生深入了解所學專業,增強學生的專業意識。
2.2 在課程內容方面,以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為目標,適當整合理論課程,增強課程的實用性
首先,教師要及時根據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內容,降低理論難度,加強專業指向性,使教學內容貼近社會生活實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如在動畫設計的學習中,在讓學生學習基本鼠繪的同時,我們可精心設計一些簡單小角色的繪制來加強計算機操作基本功的訓練。對于動畫的制作刪減復雜的動畫制作,短時間就能完成一個簡單作品,對于在專業基礎課當中有重復性內容的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盡量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
2.3 在課程評價方面,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根本,加強過程評價,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筆者認為,對于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可采用課堂提問、記筆記與課后作業(平時成績50%)+期末考試(期末成績50%)的方式進行考試。對于專業技能課可采用平時考查(出勤情況、遲到、早退、上機實訓)(60%)+期末考查(40%)的方式進行考查,加強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對于專業基礎課中的實踐環節和專業技能課中的各門課程,教師都應制定出詳細的考核標準,制訂實施計劃,將其滲透到日常教學和教育實踐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日常學習和訓練。
為保障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質量,保證學生進入高職階段學習時能跟得上、學得好,只有運用外部壓力才讓學生養成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學習態度,五年制高職教育才能有長久的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