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軍

“互聯網+農業”看起來很美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作為理論落地的開拓者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鏈系統效率低下,農業現代化程度依然很低,產業鏈面臨“內憂外患”。擁抱互聯網也就成了農業未來的新出路,作為最傳統的產業,農業被互聯網改造的潛力最大。
“互聯網+農業”正處風口,吹來了機遇,也有挑戰,當巨大發展與產業升級的機會迎面而來時,中國農業如何迎風起飛,落地執行,需要更多農業建設者們的冷思考和熱處理。
不僅僅是把農產品搬到網上售賣
“互聯網+農業”實現的是農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不再只是簡單互聯網接入農業,或者農業融合互聯網,從而實現去中間化,提升效率等舊有模式,而是成功地將互聯網與社會資本帶入驅動農業發展的軌道中。
概括起來看,圍繞農業生產,整個農業產業鏈系統包括農資供應、農業金融、農業生產以及農產品的流通加工消費等環節。通過與互聯網的結合,其中農資和農產品的流通環節都已取得突破進展。
去年5月,國務院出臺了“電商國八條”,提出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中央財政將拿出2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政策的出臺進一步推動了農資、農產品電商行業的發展。
推進互聯網和農業達到真正融合的關鍵,應該是著眼于整條產業鏈的融合而不僅僅是其中的某一環節。同樣,“互聯網+農業”融合而成的電商平臺,不僅僅是把農產品搬到網上售賣,而應該考慮對農業產業鏈的完善和革新。
正如聯想搞農業的模式,就著手打造互聯網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聯想對農業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僅運用互聯網技術管控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確保品質,同時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產品營銷,最終將農業的各個環節打通,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再比如,阿里集團也在布局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計劃將農村電商依托于旗下整個生態圈發展,支付寶、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微貸等業務都已跟農村掛鉤,未來運用大數據將直接介入農村金融市場,滿足農民的資金需求。
“互聯網+農業”在探索實踐中創新出了許多新穎的結合模式。但不管是互聯網技術深度運用的智能農業模式,還是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農資農產品電商服務模式,抑或是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摩拳擦掌的資本一波接著一波,是借著“農業+互聯網”的概念吹起一輪泡沫,還是通過深刻改造和深度融合讓農業產業迎接互聯網大潮所帶來的巨大發展與產業升級,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太過“嘗鮮”,也許會死在黎明之前
“互聯網+農業”看起來很美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作為理論落地的開拓者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作為“互聯網+農業”這場變革的主體,農民能否接受互聯網的洗禮,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農人”,是互聯網與農業真正實現深度融合的關鍵。為農民重新教授市場經濟的基礎知識在長期來看一定是存在其重要性的,使農民能夠看得懂市場走向,做出市場預測,從而進行正確的市場決策。而這對于當前我國農民群體受教育情況的現狀而言,無疑是有些超前的。但當務之急可以把握的,首先是充分調動農民接受互聯網從而轉變傳統經營的積極性,培訓農民了解“互聯網+農業”運作模式與操作方法。
其次,農業是高風險弱質產業,自然因素影響著整個生產過程?!盎ヂ摼W+農業”雖然能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加速流通提供有力支撐,市場經濟的內在契約性約束也越來越被農民了解,但面對自然風險的不可控性,農民仍可能被迫違約。當違約責任被農民歸咎于互聯網的負面性因素時,就難免會滋生抵觸互聯網的心態,其結果不排除“農業減互聯網”的出現。
雖然國家已經開始實施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只有通過大面積土地流轉,才有可能實現農業規?;同F代化,為“互聯網+農業”奠定基礎。但是,目前土地的整體流轉速度仍然偏慢,更多的地方仍處于探索階段。絕大部分的土地仍然處于小規模種植狀態,這正是“互聯網+農業”介入農村的一道難關。
“互聯網+農業”企業必須在設計渠道戰略時,還需破解農村“無賒不成店”的思維習慣,破解追債難的問題?!盎ヂ摼W+農業”企業可以利用現有的農村市場線下渠道,將產品和服務打進農村。但是,由于農村大部分渠道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賒欠現象,即農民賒欠零售商,零售商賒欠批發商,批發商賒欠上級經銷商,如果遇到年景不好,有些欠款就可能逾期不還甚至成為壞賬。“互聯網+農業”企業一旦想通過法律手段追討,則可能出現維權成本遠高于最終所得欠款的尷尬處境。
還需警惕唯互聯網模式陷阱。互聯網熱風下,不少企業老板成了唯互聯網論,張口閉口都是互聯網思維,網絡化手段。事實上,人是多場景消費者,轉型中的農業從傳統渠道到網絡營銷更需要多消費場景,唯互聯網模式只能是營銷飄在天上,銷售跌到谷底。歸根到底,農產品營銷從頂層設計到路徑選擇都要有清晰的設計。傳統農業企業家必須重視的一點是,網上很多看起來很美的農產品電商模式,事實上并沒有實現盈利,對于本身資金鏈就緊張的傳統農業企業,太過“嘗鮮”,說不定會死在黎明之前。
毫無疑問,“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將帶給農業巨大的模式變革,但是,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大變革下,有成功,但也永遠不乏失敗的案例。當農業遇到“互聯網+”,農業企業能否選擇“互聯網+”和企業原有模式的最佳接入點,新模式能否真正落地執行,并給企業帶來新的競爭優勢,這是農業企業家們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作者系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