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峰

摘要:目的 分析肱骨外科頸骨折伴肱骨頭前脫位中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療效。方法 選取曾在我院診治的肱骨外科頸骨折伴肱骨頭前脫位患者46例,對其臨床資料給與回顧性分析。系統總結手術當中各種應用程序,對術后療效進行分析。結果 本批患者相應評定結果為:患者優為40例,良為5例,差為1例,其總優良率為97.83%。結論 對于肱骨外科頸骨折伴肱骨頭前脫位患者,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給與治療,不僅療效明顯而且還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在臨床當中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肱骨外科頸骨折;肱骨頭前脫位;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療效
所謂肱骨外科頸骨折實質上是指,在對肱骨進行揭解剖下,其頸下2~4 cm范圍內的骨折狀況,這部分區域同時也是最為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同時,由于在其內側位置,經過腋血管及臂叢神經,當發生肚骨外科頸骨折狀況時,易發生神經血管損傷合并狀況,而對于肚骨外科頸骨折伴隨相應的骨頭前脫位狀況,在骨折當中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骨折損傷現象,不僅會造成相應活動性的疾病形式,而且還會引發更為嚴重的其它環節的疾病狀況,這種疾病形式在臨床當中較為少見,并且在具體治療方法上也存在較大難度。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曾在我院診治的肱骨外科頸骨折伴肱骨頭前脫位患者46例,對其臨床資料給與回顧性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當中,男性患者為30例,女性患者為16例,,其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為(42.6±1.2)歲;其年齡分布為:患者<30歲為4例,30~60歲為41例,60~65歲患者為1例。骨折原因:由摔傷造成骨折患者為41例,5例為重物砸傷骨折,患者左側骨折為30例,右側骨折為16例,患者上述癥狀外,顱腦損傷合并患者為6例,本次研究患者均需對其行胸片檢查及肚骨正位手術治療。
1.2方法 在術前先行患者仰臥姿位,用軟墊將患者肩腳骨內側緣墊高,將手術臺頭高度調整至35°,然后對患者行全身麻醉操作,根據患者實際身體狀況及病情需要,對麻醉合理調整。應在肩關節前內側選擇切口,盡量選擇“L”行皮膚部 位[1],一些三角肌前緣鎖骨相關依附部分,切口前需將其先行切斷,,術中中還應充分考量頭靜脈,根據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間狀況,給與切口正確入路,同時,應將頭靜脈以及胸大肌給與相應內側牽引操作,促使肚骨解剖頸得以充分暴露,且還應將嚎突下或盂下脫位給與暴露調整,并對其采取推擠操作,促使肱骨頭在相應肩關節盂內等到準確復位操作,然后再將肱骨頭的遠端實施有效牽引操作,將頭頸部實施復位,復位過程中應充分保證復位準確,還應對肩腳下肌下緣腋神經狀況給與有效的保護。并對其采取鋼釘固定操作,對其內固定,應采取相應螺釘、解剖鋼板或鋼針實施立體化固定操作,利用CT對其骨折復位情況進行相應透視查看,與此同時,還應注重修復相應周韌帶、肩袖等部位工作[2]。
1.3統計學方法 對所得觀察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分析,采用t及χ2對計量及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表示所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效果分析 患者治愈出院后,對其開展相應隨訪工作,其隨訪時間范圍在1~2年,所選取患者肚骨外科頸骨折伴肚骨頭前脫位狀況均得到較好恢復,其中患者優為40例,良為5例,差為1例,造成差的1例患者,其出現相應肚骨頭壞死癥狀,主要原因在于其原先性發生肚骨頭的粉碎性骨折引起;其總優良率為97.83%,見表1。
2.2治療時間分析 所選取患者當中,住院時間在7 d以下患者為11例,住院時間在7~10 d為26例,住院時間為10~14 d為9例,平均住院時間為(7.3±1.9)d,見表2。
3 討論
肚骨外科頸骨折伴肚骨頭前脫位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比較嚴重的骨折現象,其所造成的股骨頭壞死比率很高,肚骨頭的血液循環,通常情況下主要由旋肚前和旋肚后動脈來負責,二者在相應的肩腳下肌下緣處出現吻合狀況,如果出現當中的一部分大結節和小結節,存在故障發生情況,就會對人體的血液循環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傷狀況,甚至還會出現壞死的現象。運用通常手法對其采取復位治療,其相應的成功率存在較低狀況,并且對于重臂叢神經的風險狀況會造成加重的后果,對于腋血管所造成的損傷狀況,還可能造成進一步加重的風險[3]。通常情況下,對于肚骨外科頸骨折伴肚骨頭前脫位治療,較為常見的是采用人工肚骨頭置換方法,然而其相應的普及狀況不能到達實際狀況。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對肚骨外科頸骨折伴肚骨頭前脫位進行治療,不僅具體的操作方法比較簡單,而且還可以很好的避免發生相關部位的損傷狀況[4]。當對患部進行內固定時,對于鋼板的使用不需要進行塑形操作,與解剖鋼板相比,其在軟組織分離及骨膜受壓面積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減少效果,能夠促進血供的正常運行;在對其固定操作中,對其鋼板及螺釘的使用也要采取適當原則,當對相應螺釘固定好后,可對其采取交叉固定的方法來完成操作,這種方法能夠避免發生螺釘松動、移位及骨折復位丟失等狀況的發生,但是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還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對其進行合理使用。
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還應該注意注意起術后相應并發癥的預防工作。在術后應盡量避免如盂肚韌帶、肚骨頭相連處的軟組織狀況等部位的損傷狀況,對相應的殘留的肚骨頭血供狀況,采取有效方法進行維持,應禁止出現游離肚骨頭的現象[5]。如若相關鋼板所存在的放置位置過高狀況,對肩關節活動功能就會造成嚴重影響,還會出現相應峰下撞擊綜合征的發生狀況,因此需要對鋼板的位置狀況進行適度調整。
綜上所述,對于肚骨外科頸骨折伴肚骨頭前脫位病癥,采取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能夠使肚骨頭壞死的相應概率達到不斷降低的效果,不僅療效明顯而且還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在臨床當中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陳鏡潮,羅春強,趙金平,等.肱骨外科頸骨折伴肱骨頭前脫位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8):188-189.
[2]Edwards SL,Wilson NA,Zhang LQ et al.Two-part surgical neck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humeru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wo fixation techniques[J].The Journal of Bone and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2006,88(10):2258-2264.
[3]劉世男,楊劍.肩關節脫位并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診治[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2,22(3).
[4]盧曉斌,葉慶玉,王振亮.手術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4,(15).
[5]易元成,顧潔夫.手術復位治療肩關節前脫位合并肱骨外科頸骨折[J].湖北醫科大學學報,1999,(2):128-129.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