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佐勝

摘要:目的 研究和比較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CT檢查在腎上腺腫瘤患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收集經病理證實的腎上腺腫瘤患者共69例,在他們手術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CT檢查,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作為對照組,CT檢查的結果作為觀察組。結果 觀察組的定性診斷符合率為94.2%,明顯高于對照組73.9%的定性診斷符合率,P<0.05;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定位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4.2%和97.1%,組間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腎上腺腫瘤患者的診斷過程中,CT檢查具有較高的腫瘤定位診斷符合率和定性診斷符合率,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定位診斷率較高,因此臨床上可以將兩種檢查方式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CT檢查;腎上腺腫瘤;診斷價值
腎上腺作為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與腎臟有著密切的關系,其本身的體積較小,具有調節糖代謝、鹽代謝、水代謝、蛋白質代謝等功能[1]。腎上腺腫瘤是泌尿外科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幾年發病率呈現出了逐年升高的趨勢。而由于腎上腺的體積較小,因此給診斷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及時的發現和早期的治療對于腎上腺腫瘤患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臨床上對于腎上腺腫瘤的診斷方式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CT檢查,本次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腎上腺腫瘤患者共69例,其中,男29例,女40例;年齡在21歲~69歲,平均年齡為(43.2±10.9)歲。手術后經病理診斷發現69例患者中有34例為腎上腺皮脂腺瘤,12例為嗜鉻細胞瘤,10例為腎上腺皮質瘤樣增生,7例為腎上腺轉移癌,3例為皮脂腺癌,3例為髓樣脂肪瘤。所有患者手術前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CT檢查,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作為對照組,CT檢查的結果作為觀察組。
1.2方法
1.2.1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使用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ACUSON),將探頭的中心頻率設置為3.5MHz?;颊呖崭谷⊙雠P位、俯臥位及側臥位,對兩側的7~9肋間進行掃查。掃查患者的肝臟、右腎上極、下腔靜脈,以顯示右側的腎上腺區域;掃查患者的脾、腹主動脈、左腎上極,以顯示左側的腎上腺區域。針對高度懷疑存在腎上腺腫瘤的患者,應將掃查的范圍擴大至膀胱周圍、腎門區、腹部大血管的周圍。在掃查的過程中要觀察腫物的大小、是否包膜、血流情況、內部回聲以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
1.2.2 CT檢查 采用西門子全身CT掃描機,患者在掃描前30min口服500mL的清水,從而使胃腸道充盈。對腎上腺區進行平掃,設置層厚5mm,掃查的范圍從腎上腺頂到達腎門區。之后進行增強掃描,使用歐乃派克對比劑,劑量為75mL。
1.3評價指標 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經病理實證,將兩組診斷結果的定位診斷符合率和定性診斷符合率進行統計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其中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χ2和t值進行檢驗,差異性用P值進行判定,P值小于0.05表示本次試驗數據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P值大于0.05代表無統計學研究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定性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的定位診斷符合率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相關的研究發現,由于腎上腺位于人體的后腹膜,而且一旦出現腫瘤組織,來源非常復雜,再加上腎上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形態學并沒有顯著差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臨床診斷的難度,對患者的治療也造成了較大影響[3]。
在本次研究中,對腎上腺腫瘤患者采用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螺旋CT檢查,經研究發現,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當中,只有51例患者的術前診斷與病理診斷相同,其余有2例嗜鉻細胞瘤漏診,10例腎上腺皮質瘤樣增生誤診成腎上腺腺瘤,3例皮脂腺癌和2例髓樣脂肪瘤只做出了定位診斷,1例雙側腎上腺腫瘤只查出一側。而在CT檢查中,只有2例腎上腺轉移癌沒有確診,2例腎上腺皮質瘤樣增生誤診成了腎上腺腺瘤。研究發現,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漏診原因包括了腫瘤物體積較小,通常只有0.6cm~1.1cm,同時受到患者腸氣和體形的影響,腫瘤物不易顯示,尤其是左側腎上腺區的小腫瘤物,顯示均不滿意[4]。在檢查時應要求患者空腹,并結合背部和側腰部的掃查,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深吸氣,從而使腎上腺區的顯示更佳[5]。
而在CT檢查中,2例腎上腺轉移癌漏診,這是因為1例的瘤體位于腹部主動脈的前方、胰腺的后方,另外1例的瘤體位于腎下極和腎門之間,而這兩部位均在CT檢查的范圍以外,因此可以先經超聲檢查提示后,再進行CT檢查。
本研究中CT檢查的定位診斷符合率為97.1%,定性診斷符合率為94.2%,因此CT檢查已經逐漸成為了腎上腺腫瘤患者的必備診斷方式。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具有廉價、簡便、無創等優點,且定位診斷的符合率也較高,因此可以作為腎上腺腫瘤患者的首選診斷方式[6,7]。
綜上所述,在腎上腺腫瘤患者的診斷過程中,CT檢查具有較高的腫瘤定位診斷符合率和定性診斷符合率,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定位診斷率較高,因此臨床上可以將兩種檢查方式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率。
參考文獻:
[1]李從蕊.CT及彩色多普勒對腎上腺皮質癌診斷價值的比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07):373-374.
[2]杜沂雨,屈維勇.CT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腎上腺皮質癌的定性及定位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2,25(28):18-20,20.
[3]樸雯雯,伍海翔,顏海嬰,等.腎上腺轉移性腫瘤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及臨床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3,09(04):211-212.
[4]鄭麗娟,許東陽,王巖,等.腎上腺腫瘤聲像圖特征在判斷良惡性質中的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23(05):372-374.
[5]馬家蓮,許延發,任曉萍,等.腎上腺腫瘤超聲與病理相關性探討[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2011,22(04):378-380.
[6]林振湖,林禮務,薛恩生,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腎上腺腫瘤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2,03(06):339-341.
[7]孫志霞,喬鋒利,楊艷艷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檢查對腎上腺腫瘤診斷價值的比較[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6(01):198-200.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