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
摘要: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內窺鏡設備和技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鼻內鏡作為內窺鏡的分支,已成為呼吸內科和耳鼻喉科等領域的重要術式。本次研究報告了148例鼻竇炎患者行鼻內鏡手術的圍手術期的護理。本組148例患者均順利度過圍手術期,痊愈出院。關鍵詞:鼻竇炎;鼻內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鼻竇炎的主要病因是鼻道竇口復合體的病變,導致了鼻竇引流和通氣障礙。目前,我科通過鼻內鏡外科手術治療,目的是去除阻塞因素,恢復鼻竇功能。我們對148例鼻竇炎患者行鼻內鏡手術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148例中,男110例,女38例,年齡15~70歲,平均(42.5±2.3)歲。患者病癥類型包括比重隔偏曲75例,鼻竇炎69例,鼻息肉4例。術后均給予抗炎止血及時對癥治療,術后24~48 h撤除鼻腔內紗條,于術后7 d痊愈出院。
1.2方法 手術方法包括Messeklinger術式和Wigand術式[2],本組148例患者均采用從前向后法。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主要根據患者全身和局部狀況,選擇對患者最佳的麻醉方式。手術基本步驟是先切除鉤突,進而由前向后循序開放篩泡、切除中鼻甲基板開放后組篩竇、切除篩蝶板開放蝶竇。切除鼻囟門擴大上頜竇-自然口以及開放前篩竇各氣房和額竇口可在上述程序完成后進行,亦可在上述程序中穿插進行。術腔用凡士林油紗條填塞[2]。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患者對手術普遍存在恐懼、焦慮、緊張的心理,所以對患者應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介紹鼻竇炎發病機理及治療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和意義及鼻內鏡的優越性和醫生精湛的技術,取得信任并配合治療。
2.1.2術前準備 常規做好術前檢查,如血液、心電圖、胸透,尤其是X線或CT檢查,明確病變的準備,確保手術安全,常規備口周及鼻前庭皮膚剪鼻毛,以免影響術后感染及鼻內鏡的順利操作。指導患者術前用呋喃西林漱口,保持術前的口腔衛生。
2.1.3健康教育 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感冒,禁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中、術后咳嗽,多尺蔬菜,保持大便通暢,以免用力排便而誘發鼻腔出血,為患者講解術前半小時用藥的目的及手術的大致過程,使患者順利的配合完成手術。
2.2術中護理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并抬高頭部15°左右,同時親切與患者交談,以分散其注意力,指導患者用口呼吸,并作深呼吸以放松自己,觀察術中反應,并給予情感支持,提醒患者勿咽下血液,記錄出血量及鼻腔填塞的紗條數量,按要求留取標本送檢。
2.3術后護理
2.3.1病情觀察 觀察生命體征,早期并發癥,如患者出現牙齒麻木、疼痛及少量出血可安慰患者,暫不需處理。如發生眶周血腫、復視、腦脊液漏等,則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2.3.2體位 全麻患者術后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6 h后去半臥位。局麻患者術后去半臥位,利于鼻腔分泌物滲出物引流及血液回流,同時減輕頭部充血及腫脹,減輕疼痛,告訴患者勿將血液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適。抽取紗條后可行平臥位。
2.3.3疼痛 術后疼痛是由于手術及傷口堵塞鼻腔的刺激所致,并常伴有頭痛,導致患者無法休息,必要時可視病情給予止痛劑,告訴患者避免咳嗽或打噴嚏,以免鼻腔內紗條松動或脫出而引起出血,教會患者如何打噴嚏,可用手指按人中,作深呼吸或用舌尖抵住硬腭以制止[1]。可按醫囑給予撲爾敏片4 mg口服,3次/d,預防因順時的氣流沖擊過大,導致患者疼痛加劇。
2.3.4滲血 告訴患者及家屬有少量滲血是正常現象,勿緊張。患者手術結束可用鼻前紗貼在患者二鼻孔前,鼻前紗可觀察前鼻孔的出血量,及時更換前鼻紗,并記錄數量,囑患者如有血液流下,一定要吐出,吐在一次性口杯中以便觀察后鼻孔的出血量,并血液進入胃內,刺激胃粘膜引起惡心、嘔吐,若滲血較多及時告訴醫護人員。
2.3.5口腔護理 全麻患者術后6 h,局麻患者術后2 h用呋喃西林液輕輕漱口,將口內殘留血跡及時吐出,每天漱口數次,保持口腔清潔無異味,防止口腔感染,促進食欲。
2.3.6飲食 全麻患者術后6 h,局麻患者術后2 h可進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可少量多餐,保證營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3.7用藥 遵醫囑及時抗生素,預防感染。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3.8術后換藥 術后24~48 h抽出鼻腔凡士林油紗條。抽紗條時因鼻心反射,可發生暈厥的情況,我們在術后第2d開始滴液狀石蠟以潤滑紗條,便于抽取減少因紗條牽拉刺激而發生鼻心反射,在抽紗條時,每抽取一根后,讓患者稍作放松,以適應鼻腔壓力逐漸減小過程。紗條抽盡后改用呋麻滴鼻,防止出血并利于通氣。
2.4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2.4.1顱內出血 觀察患者有無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表現,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
2.4.2球后視神經炎 觀察患者有無視力障礙或眼球運動障礙,給予對癥處理。
2.4.3眶內血腫 患者是否出現“熊貓眼”,本組148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術后出現“熊貓眼”,我們采取24 h之內用冰敷眼周圍,24 h后用熱敷,術后5~7 d癥狀消失。
2.4.4腦脊液鼻漏 觀察患者鼻腔內有無清水樣分泌物流出。
2.5出院指導 患者因改善自鼻腔通氣后,往往忽視出院后的鼻腔沖洗過程。因此,告訴患者鼻腔沖洗階段是術后綜合治療的關鍵,是促進粘膜上皮化的過程,如不定時復診,會導致術腔粘連或竇口狹窄閉鎖,形成遷延性炎癥。一般術后1~4 w,沖洗2次/d,此后從第2個月開始至第3個月,沖洗1次/d,隨訪不少于6個月。預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3個月內勿做劇烈運動,避免用力擤鼻及不良的挖鼻習慣,如出現鼻塞、流膿涕、出血、頭痛等不適及時復診,并詳細記錄每次復診的情況。
3 結論
通過148例手術護理,我們認為:根據鼻內鏡手術的要求進行相應的術前準備、術后護理、術后并發癥觀察與護理及出院指導是圍手術護理的關鍵,是患者得到真正實惠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149-173.
[2]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9-110.
[3]鄭瓊躍.鼻內鏡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2):171-171.
[4]嚴淑玲.全麻術下行鼻內鏡手術患者的護理[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02(1):161-162.
[5]武學玲.鼻內鏡鼻息肉手術患者46例圍術期護理干預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08(8):257-257.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