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楊

摘要:目的 探究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對其負性情緒及舒適度的影響。方法 臨床納入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非全身麻醉患者112例,按隨機投擲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6例行一般護理,研究組56例結合護理干預,探究兩組間生命體征、心理狀態、滿意程度、舒適度。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生命體征水平相比對照組有所改善,P<0.05。護理后研究組心理狀態水平相比對照組有所好轉,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總滿意率88%相比于對照組55%有所提升,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舒適程度相比于對照組有所提高,P<0.05。結論 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命體征水平、心理狀態、滿意程度、舒適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手術室;非全身麻醉;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egative emotion and comfort level for patients with local anesthesia.Methods 112 patients of taking the local anesthesia from July 2013 to August 2014 in our Operating Room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6 cases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study group adopt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The vital signs,mental state,satisfaction and comfort level for two groups were explor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vital sign for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mental state for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satisfaction rate for study group(88%)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55%)(P<0.05);the comfort level for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ocal anesthesia,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vital sign,mental state,satisfaction and comfort level.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Operating room;Local anesthesia;Influence
手術對患者機體的損害較大,破壞了臟器組織等的完整性,且病情一般較急重,患者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1]。現選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非全身麻醉患者112例,其中56例結合護理干預,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112例均為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非全身麻醉患者。所有患者按隨機投擲法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為(40.2±3.6)歲。研究組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為(40.5±3.2)歲。上述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常規幫助患者取合適體位,術前進行物品的準備,幫助醫師進行手術衣的穿脫。
1.2.2研究組 結合對照組的護理措施增加:①術前護理:術前應對患者進行手術相關情況的介紹,告知其手術的步驟、原理、疾病的知識及手術的必要性。告知其禁食、禁水等手術前相關事項,使患者消除對手術的恐懼。②術中護理: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環境的介紹,態度應熱情沉穩,消除陌生感。手術時協助醫生進行器械的傳遞,并時刻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失血情況及溫度。術中可對患者的肢體進行碰觸,對患者進行鼓勵,可適當播放舒緩音樂,使患者放松。③術后護理:縫合前應對器械進行兩人的清點,手術結束后對污血進行擦拭,整理患者衣物及被單,送患者會病房做好交接。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生命體征 護理后研究組生命體征水平相比對照組有所改善,P<0.05,見表1。
2.2心理情況 護理后研究組心理狀態水平相比對照組有所好轉,P<0.05,見表2。
2.3滿意度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總滿意率88%相比于對照組55%有所提升,χ2=26.72,P<0.05。
2.4舒適度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舒適程度總分(106.4±5.24)相比于對照組(86.54±5.21)有所提高,t=20.16,P<0.05。
3 討論
手術可對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進行破壞,增加了疾病的危險性,手術患者均需要進行麻醉處理,一般分為兩種,局部麻醉與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清醒狀態,因而對手術的恐懼感更加強烈[2]。
護理干預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護理模式,有研究顯示[3],對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明顯的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了生活質量及預后情況,維持了良好的護患關系。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生命體征水平、心理狀態水平相比對照組有所好轉,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總滿意率、舒適程度相比于對照組有所提高,P<0.05。結果提示,有曉得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了解到治療的原理及重要性,增加患者的配合程度,從而提高手術的質量,減少風險[4]。
綜上所述,實施護理干預后明顯的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程度、舒適度,改善了心理狀態及生命體征水平,值得臨床普及推廣。
參考文獻:
[1]蕢曉予.手術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4):142-143
[2]王薇.意象對話技術應用于非全身麻醉手術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6):22-24
[3]周艷,林紅.手術室舒適護理對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舒適度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5,21(9):1539-1542
[4]朱慧娟.椎管內麻醉下行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的手術配合[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5):6251-6251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