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爽
摘要:目的 探討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護理方法與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9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98例患者中,6例患者發生動脈瘤破裂再出血,其中有1例死亡,其他4例患者行開顱血腫清除術之后獲得痊愈;4例患者出現一側肢體偏癱,在經過積極的治療之后病情好轉。其他患者均康復出院。結論 對行血管內栓塞術的顱內動脈瘤患者施行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能夠預防再出血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血管內栓塞;顱內動脈瘤;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8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98 patients,6 patients had a rupture and bleeding,and 1 patients died,and the other 4 patients were cured after craniotomy hematoma removal;4 patients suffered from limb paralysis,and the condition improved after active treatment.Other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Intracranial aneurysms;Nursing
顱內動脈瘤是神經外科中比較常見的腦血管意外,發病部位多在顱內動脈管壁,患者多為中老年女性[1]。顱內動脈瘤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其致病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先天性因素,即先天動脈發育不良;另一種是后天性因素,即動脈硬化、感染、創傷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9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本次研究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56例;年齡為30~66歲,平均年齡(46.7±4.8)歲;病情:頸內動脈瘤29例,大腦動脈瘤24例,前交通動脈瘤26例,椎基底動脈瘤19例。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一側股動脈血管內栓塞術進行治療:給患者行腦血管造影,從而判斷出動脈瘤的位置、大小、形狀、數目以及是否出現血管痙攣的情況,之后再根據得到的信息來確定具體的手術方案。
1.2.2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對患者施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1.2.2.1術前護理 ①對神志清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叮囑其在床上靜臥休息,并在床上排泄;同時,為使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給予其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果患者患有習慣性頑固性便秘,則應給予其果導片進行治療,如果患者還是排便困難,則可以給予患者開塞露以納肛;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控制血壓的波動,避免患者因不良刺激而發生血壓升高的情況[2]。②對昏迷患者,護理人員應給患者疏通大便,留置導尿管并防止尿潴留的發生,控制血壓的波動。③常規備皮,并建立靜脈通道,持續泵入尼莫地平以預防術中腦血管痙攣;對有癲癇史的患者,術前給予抗癲癇藥。
1.2.2.2術后護理 ①仔細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以及生命體征,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則立即向醫生報告。②對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幫助其取去枕仰臥位,并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以防止誤吸;對清醒后的患者,護理人員將床頭抬高15°~30°,從而有利于顱內靜脈血回流;清醒8h后,護理人員可給予患者少量的流質食物,等到惡心、嘔吐等癥狀消失之后再給予普食;叮囑患者多喝水以便將造影劑排出體外;對沒有完全清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加強看護,并適當約束其肢體、加床欄,防止患者因躁動不安而導致墜床、導管脫管。③穿刺部位的護理。穿刺側的肢體應制動24h,并使用沙袋加壓包扎穿刺部位6~8h;觀察穿刺側股動脈的搏動情況以及末梢的血運情況,從而防止穿刺點出現血腫[3]。
1.2.2.3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為預防動脈瘤再破裂,護理人員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以及瞳孔的變化,如果患者出現了意識轉差、煩躁不安、血壓波動、瞳孔改變等情況,則說明患者可能發生動脈瘤再破裂,此時護理人員應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并將情況告知醫生。
2結果
本次研究的9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發生動脈瘤破裂再出血,其中1例死亡,其他4例患者行開顱血腫清除術之后獲得痊愈;4例患者出現一側肢體偏癱,在經過積極的治療之后病情好轉。其余的58例患者均康復出院。
3討論
介入性血管內栓塞術是當前臨床中治療顱內動脈瘤的重要手段。作為一種微創手術,血管內栓塞術的優點要多于傳統的開顱手術。然而,行血管內栓塞術進行治療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本次研究對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做了分析與探討,并總結出以下幾點護理體會:①術前應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而實施合理的護理,比如神志清醒的患者與昏迷不醒的患者,其護理方式各有不同;②術后應將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作為工作的重點,防止動脈瘤再破裂、腦血管痙攣、腦梗死、癲癇等并發癥給患者帶來生命危險。
綜上,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護理非常重要,臨床中應給予重視,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謝玉環.顱內動脈瘤患者行血管內栓塞治療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安徽醫藥,2012,45(09):1374-1375.
[2]馬麗.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37(21):2880-2881.
[3]王國芳,朱青峰.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4,12(01):53-54.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