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要:目的 探討7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在接受射頻消融術前、中及后期的護理措施。方法 抽取70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例,均采取射頻消融術;對所有患者提供圍術期護理(術前指導、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觀察治療結局。結果 1次治療:45例療效優;20例患者療效為良,術后患者部存在腫脹或者麻木感,約7d后徹底恢復;5例患者需再次進行手術;臨床治療優良率92.86%;治愈后,對患者展開1年時間的隨訪,無1例復發情況。結論 對射頻消融術患者提供科學到位的術后護理,有助于患者盡早康復。
關鍵詞:三叉神經痛;射頻消融術;護理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DSA),屬于臨床常見的疾病綜合征,其主要特征為面部劇痛。目前,三叉神經痛的患病人數為182/10萬人,每年發病率約3~5萬人。本文對7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采用射頻消融及護理,現將結果統計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70例,男女分別為27、43例;年齡47~81歲,中位61.0歲;病程3個月~14年。其中,右側、左側和雙側痛分別為21、30和19例;單純Ⅰ支、Ⅱ支、Ⅲ支分別為10、11和23例,Ⅱ和Ⅲ支共同受累者26例;通過藥物或者封閉等療法,效果不佳。
1.2方法 取患者仰臥位,DSA下分別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針對第III支患者,需取其側臥位,經下頜切跡中點進行側入;利用神經射頻儀(購自瑞典Elekta公司),9號長約9.7cm、工作裸端2mm,并用聚四氟乙烯穿刺針進行穿刺;畢后,置入熱電偶針頭,分別定位行感覺和運動神經;成功后,采用模擬脈沖模式,采用溫控射頻進行熱凝毀損(3次),溫度分別為55℃、65℃和75℃,時間分別為30s、60s和60s;疼痛位置徹底喪失觸覺,則治療完畢。術后,使用1~2d止血藥,3d抗生素,以防治顱內感染。
1.3臨床護理
1.3.1術前指導 ①告知患者了解顏面的方位、分布情況,如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等;②向患者講解術中體位擺放的重要性,消毒鋪巾后需予以固定,避免干擾無菌區;③提醒患者術中多同醫生交流,并如實回答醫生的提問。針對文化水平低,普通話不利索的患者,術前需告知他們潛在的情況及要求,并通過手勢予以表達。
1.3.2術中配合 了解射頻儀的使用步驟,準確輸入參數,并讀出儀器上的阻抗值。①找到靶點:確認感覺神經時,需調整為高頻低電流(100Hz),電流0.03~1.0MA,脈寬500 US;運動神經被排除時,調整為低頻高電流(3Hz),電流0.03~2.0MA,脈寬500US;認真觀察患者的反應,尋找靶點。譬如,第Ⅲ支穿刺完成后,下頜、測舌以及口角有疼痛感;第II支導致上嘴唇、鼻側顴區出現疼痛;臨床根據影像結果,可判定穿刺針靶點準確。②毀損靶點:靶點確認后設置射頻程序, 溫度分別為55、65、75℃,時間分別為30、60、60s 3次射頻熱凝毀損[1]。③檢測:疼痛處已徹底喪失痛覺,患者出現觸覺后完成治療。④護士、醫生以及患者間,應予以認真溝通;患者應將自身的反應、要求告知醫生,并盡量予以解決。
1.3.3術后護理
1.3.3.1生命體征監測 術后4h,對患者血壓和脈搏進行監測;針對高血壓患者,還需遵醫囑服用降壓藥。檢查穿刺處是否有出血、皮下瘀斑或者是滲血現象;取患者半臥位,將患者頭部偏向健側,以加快血液循環,避免頭部腫脹。
1.3.3.2心理護理 積極同患者溝通,若患者術后原三叉神經痛仍存在,可再予手術,嚴禁熱敷。
1.3.3.3基礎護理 術后,提醒患者臥床休息,重視生活護理。飲食方面,需清淡為主,減少刺激性食物。術后,患者口腔觸覺會逐漸減退,加上咀嚼肌伴麻痹感,有必要使用健側咀嚼,并注重口腔護理。
1.3.3.4惡心、嘔吐護理 術后,患者或可出現惡心、嘔吐癥狀,1~2d內消退;若嚴重,則需肌注鹽酸甲氧氯普胺。
1.3.3.5出院指導 提醒患者少抽煙、少喝酒,避免過硬食物;同時需做好面部保暖,增加有氧運動,保持愉快情致,利于康復。
1.4療效評定 疼痛徹底消失,優;疼痛有所緩解,但不必使用鎮痛藥,良;疼痛減輕不明顯,可。
2 結果
本研究70例射頻溫度,控制于55~70℃,時間2~3min左右痛覺不再;1次治療:45例療效優;20例患者療效為良,術后患者部存在腫脹或者麻木感,約7d后徹底恢復;5例患者需再次進行手術;臨床治療優良率92.86%;治愈后,對患者展開1年時間的隨訪,無1例復發情況。
3 討論
現階段,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尚無明確的病因,藥物療效不佳,外科半月節后感覺根切斷術,酒精注射等均為破壞性療法,患者面部易麻木,甚至喪失原有的觸覺、溫覺。1965年Sweet提出:在70℃~75℃條件下,無髓鞘細纖維(Aδ、C纖維)易變性,而髓粗纖維(Aα、Aβ纖維)對溫度具有較強的耐受性。當射頻電流流經神經組織,離子在高頻電流影響下會震動生熱,利用熱敏電阻對尖端處組織進行溫度監測。按照不同的輸出電流、電壓,局部組織可達到某種溫度;于半月節內或者是神經主干處,破壞蛋白質凝固,將耐熱性較好的粗纖維保留;減少患者的身體疼痛,從而較好地保存觸覺、溫覺[2,3]。該種方法擁有較多的適應證,效果佳,并發癥率低,可在醫院加以推廣。本科使用神經射頻儀(購自瑞典Elekta公司),不僅幫助患者減輕了神經射頻過程中的痛苦,同時還可對半月神經節內或者是神經主干上的細纖維進行選擇性破壞,總療效 94.64%,進而緩解原發性三叉神經痛。通過對本研究70例接受射頻消融術的患者提供圍術期護理,筆者認為:臨床護士需認真了解本病的特征和手術操作機理,并對患者開展術前指導;正確使用操作儀,術中積極配合醫生、患者,提供科學到位的術后護理,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張軍,劉會春,周磊,等.原發性肝癌的射頻治療效果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1,01.
[2]王春華,尹玉華,劉莉,等.172例原發性肝癌行射頻消融治療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0,36.
[3]高慶軍,王洋,曾強.射頻消融聯合手術治療原發性肝癌[J].河北醫藥,2010,06.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