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艷芳

摘要:目的 分析碧蘭麻與利多卡因在牙體牙髓病麻醉治療的對比。方法 將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牙體牙髓病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分組法將其均分成觀察組51例以及對照組51例。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碧蘭麻麻醉;給予對照組利多卡因麻醉。對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應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經過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觀察組麻醉有效率為96.08%(49/51);對照組麻醉有效率為84.31%(43/51),同時觀察組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92%(2/51);對照組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76%(6/51)。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結論 針對于牙體牙髓病患者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選擇采用碧蘭麻進行有效麻醉能夠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時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較少,效果優于利多卡因麻醉,可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碧蘭麻;利多卡因;牙體牙髓??;麻醉效果
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便是牙體牙髓病,主要分為牙髓組織疾病以及牙齒硬組織疾病兩類[1]。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臨床中多采用去髓術等方式治療。但人體牙髓中存在較多的神經纖維,在進食以及治療都將造成刺激從而引發難以忍受的疼痛,所以為患者選擇科學、有效的麻醉方式顯得極其重要,同時也是保證患者順利接受治療的關鍵因素[2]。本次研究將分析碧蘭麻與利多卡因在牙體牙髓病麻醉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牙體牙髓病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電腦分組法將其均分成觀察組51例以及對照組51例。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碧蘭麻麻醉;給予對照組利多卡因麻醉。其中對照組男26例,女25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56.3±13.2)歲;觀察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24~78歲,平均年齡(58.3±15.3)歲。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為牙體牙髓病患者。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患者;③嚴重過敏體質患者;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相同,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全部采用碧蘭麻進行麻醉,成分為阿替卡因4%+1∶100000腎上腺素局部浸潤麻醉。選擇專用的注射器在患者牙唇頰側根尖區黏膜注射;劑量為:單根牙0.8ml,多根牙1.6ml。對照組患者采用2%鹽酸利多卡因浸潤麻醉,注射方法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黏膜下麻醉,劑量為4ml。
1.3觀察指標 將患者的麻醉效果分為:①徹底麻醉:麻醉后患者在治療中未發生任何疼痛感;②良好麻醉:在治療中患者存在輕微的疼痛感,但能夠耐受,可以順利完成手術;③有效麻醉:在治療中患者疼痛情況明顯,勉強可忍耐至手術結束;④麻醉無效:麻醉后患者疼痛感強烈,無法耐受,無法順利進行手術。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數據全部經過SPSS20.0軟件分析,其中以(x±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使用t做計量資料對比。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進行驗證,P值如果<0.05則說明兩組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觀察組麻醉有效率為96.08%(49/51);對照組麻醉有效率為84.31%(43/51),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麻醉后的不良反應為:1例頭暈、1例頭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92%(2/51);對照組患者發生2例嘔吐、2例惡心、1例頭暈、1例心律失常,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76%(6/51)。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目前,臨床中使用的最多的麻醉藥物之一便是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具有不良反應少且麻醉效果好等諸多優勢。但牙髓病患者有較多的神經纖維,所以導致部分患者在采用利多卡因進行麻醉治療后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情況嚴重患者甚至無法順利完成手術。此外,與其他麻醉藥相比利多卡因的麻醉時間相對較短,對于需要長時間治療的患者很難達到理想的麻醉效果[3]。所以在對牙體牙髓病患者治療時急需一種行之有效的麻醉方式以提升患者的治療安全性。
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的碧蘭麻屬酰胺類麻醉藥,是一種典型的口腔專用麻醉藥物,腎上腺素以及鹽酸阿替卡因是其中的主要成分。相關資料報道,阿替卡因可對局部神經纖維傳導起到良好的阻斷作用,而腎上腺素則具備超強的組織滲透性,較小劑量的黏膜局部注射便能夠在組織中迅速擴散[4],4min便可起效同時能夠起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腎上腺素對血管起到良好的收縮作用,降低了阿替卡因循環時間,使得局部組織血藥濃度得到了有效維持,所以適用于需長時間治療的患者,使得代謝物可以在腎臟迅速排除,即便對患者多次使用同樣能夠減低蓄積的危險[5]。
綜上所述,經過不同的麻醉方式后,觀察組麻醉有效率為96.08%(49/51);對照組麻醉有效率為84.31%(43/51),同時觀察組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92%(2/51);對照組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76%(6/51)。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說明了針對于牙體牙髓病患者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選擇采用碧蘭麻進行有效麻醉能夠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時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較少,效果優于利多卡因麻醉,可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凱,唐小山,楊啟祥,等.碧蘭麻與利多卡因在牙體牙髓病麻醉治療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7:130-132.
[2]王維明,魏鐵鋼.碧蘭麻與利多卡因在牙體牙髓病麻醉治療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5,20:55-55,58.
[3]陳強.碧蘭麻治療牙髓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3):1406-1406.
[4]楊美君.碧蘭麻在牙體牙髓病治療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2):94-95.
[5]沈子晶.牙髓治療中碧蘭麻與利多卡因浸潤麻醉的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z3):224-225.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