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 楊飛
摘要:目的 觀察并分析64 層螺旋 CT 冠狀動脈成像診斷冠心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115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應用 64 層螺旋 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進行診斷,分析其診斷結果。結果 本組患者中,檢查成功的患者共計113例;共計77例患者的冠狀動脈各支存在病變,其中共計61例屬于冠狀動脈狹窄,共計80支,本組行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的患者中,共計2例患者的其他冠脈分支出現程度各異的再狹窄現象;本組行冠狀動脈支架放置術的10例患者中,共計2例出現再狹窄情況;本組行冠狀動脈搭橋術的3例患者中,共計2例出現閉塞現象;檢出心肌橋的患者共計5例;檢出斑塊的患者共計50例,合80 處。結論 在冠心病的診斷中,64 層螺旋 CT 冠狀動脈成像能夠有效地反映出患者的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可以有效地評價冠狀動脈搭橋術、冠狀動脈支架術等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可推廣。
關鍵詞:冠心病;64 層螺旋 CT 冠狀動脈成像;診斷
在臨床上,冠心病屬于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患者的心肌會出現嚴重缺氧缺血表現,需要及時診治。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冠心病的診斷中,64 層螺旋 CT 冠狀動脈成像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為了明確這一診斷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特開展本次研究,現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2月~2014年12月選取115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應用 64 層螺旋 CT冠狀動脈成像技術進行診斷,其中,男65例,女50例,年齡38~83歲,平均(54.2±3.2)歲;冠心病的相關風險性因素主要是包括:家族史、年齡大于或等于40 歲、存在高血壓、血脂增高或者糖尿病等合并癥、肥胖、吸煙等,如果患者同時具備上述 3 項及以上指標,即可作為篩查指標。
1.2方法
1.2.1掃描相關參數 本研究中應用SIEMENS sensation 64層螺旋 CT機(西門子公司),其管電壓和mAs分別是120kV和900mAs,檢查過程中的旋轉時間為0.35s/r;如果患者的心率大于或等于75次/min ,那么在檢查前1h時,需要給予患者30mg的β受體阻滯劑進行口服。平掃方法:檢查過程中的掃描起始部位為主動脈根部,需要掃描到患者的心臟下緣部位,然后借助于冠狀動脈鈣化分析軟件對患者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進行計算,然后需要對患者的左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以及右冠狀動脈等進行掃描;在采集冠狀動脈數據時:需要借助于雙筒壓力注射器,然后需要選取患者的經肘正中靜脈部位,并注射70ml碘普羅胺與40ml生理鹽水的混合液。
1.2.2處理圖像 本研究中主要是借助于回顧性心電門控對圖像進行采集并重建,然后對圖像的R-R 間期進行預覽,以便于選取最清晰的時相;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圖像處理技術主要是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技術、曲面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
1.2.3評估圖像質量 Ⅰ級:患者的冠狀動脈分支均能夠清晰地顯示,不存在階梯狀偽影,也不存在中斷情況;Ⅱ級:患者的冠狀動脈分支的邊界比較模糊,并且部分可存在輕度的階梯狀偽影;Ⅲ級:患者的冠狀動脈分支模糊不清,并且部分存在嚴重的階梯狀偽影[1]。其中,可用于評估的為Ⅰ、Ⅱ級兩級。
1.2.4分析冠狀動脈病變 本研究中,由兩位影像科中級以上職稱的醫師評估冠狀動脈病變情況,本研究中把冠狀動脈主要是劃分成15段。需要借助于冠狀動脈狹窄評估軟件評估患者的狹窄面積,然后需要輔之以目測直徑法對患者的血管狹窄程度進行計算,患者的血管狹窄程度就等于狹窄血管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徑與狹窄處直徑之差與狹窄近心端血管直徑的比值。 本研究中,冠狀動脈狹窄的分級標準[2]為:Ⅰ級:管徑狹窄面積小于50%;Ⅱ級:管徑狹窄面積處于50%與75%之間;Ⅲ級:管徑狹窄大于75%;Ⅳ級:管徑狹窄十分接近于100%,也即血管閉塞。
2 結果
本研究中,觀察患者的冠狀動脈后處理圖像質量情況可見,Ⅰ級患者共計55例,Ⅱ級患者共計60例,所以均能夠符合臨床診斷的相關要求;在檢查過程中,共計2例患者出現心率突然加快現象,導致其圖像質量為Ⅲ級,所以無法用于臨床診斷,因此,本研究中的診斷成功率是98.3%(113/115)。
本組患者中,共計77例患者的冠狀動脈各支存在病變,其中共計61例屬于冠狀動脈狹窄,共計80支,本組行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的患者中,共計2例患者的其他冠脈分支出現程度各異的再狹窄現象;本組行冠狀動脈支架放置術的10例患者中,共計2例出現再狹窄情況;本組行冠狀動脈搭橋術的3例患者中,共計2例出現閉塞現象;檢出心肌橋的患者共計5例;檢出斑塊的患者共計50例,合80 處,其中,共計33處軟斑塊,共計25處硬斑塊,共計22處混合性斑塊,患者的總鈣化積分為2.5~1380.5分。
3 討論
在應用64 層螺旋 CT診斷冠心病的過程中,其數據采集各向同性,且檢查過程中的掃描速度快,此外,這一診斷技術的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以及密度分辨率均較高,所以采集冠狀動脈數據僅僅需要10~13s。此外,64層螺旋 CT診斷在圖像后處理中主要是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積再現技術、曲面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等技術,能夠獲得清晰完整的冠狀動脈各分支圖像,可以對患者的冠狀動脈的各主要分支進行全面探查和分析,應用價值十分顯著[3]。本研究中,115例患者的診斷成功率是98.3%(113/115),這表明,在冠心病的診斷中,64 層螺旋 CT 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價值顯著,可推廣。但是在檢查過程中,心率的快慢變化和患者的心臟搏動情況均會對圖像質量產生影響,所以,在檢查過程中,患者的心率需要始終控制在70 次/min 以內,以最大限度地確保診斷效果。
參考文獻:
[1]汪洋,朱斌,欒煒,等.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2):138-140.
[2]樸成浩.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8):1200-1202.
[3]張楨.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價值[J].浙江臨床醫學,2012,14(2):162-164.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