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行骨科植入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措施。方法 應用回顧性分析法,對2013年6月~2015年6月來我院接受骨科植入術治療的13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歸納總結導致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并統計加強預防控制措施后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可導致骨科植入術術后患者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手術室環境、物品、空氣以及操作技術等,2014年6月我院加強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相關措施后,骨科植入術后手術部位而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只有充分做好手術室監控工作,并熟練掌握相應技術,嚴格遵循手術規章制度,才能有效防止骨科植入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骨科植入術;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措施
骨科植入術在臨床骨科中應用廣泛,臨床療效十分理想,但人工假體和各種內固定材料在人體的植入也屬于一種醫源性創傷,可引發多種術后并發癥,手術部位感染即為其中一種[1]。感染發生后,不僅會影響手術療效,還會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對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加強了各項針對性預防措施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預防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應用回顧性分析法,對由2013年6月~2015年6月來我院接受骨科植入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中隨機抽出的136份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136例患者中,男76例,女60例,年齡7~83歲,平均年齡(35.8±6.7)歲,病程20min~8年。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包括四肢骨折71例,關節置換29例,骨盆11例,頸椎17例,胸椎8例。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治療過程、植入物、手術部位感染的例數、引發感染的原因以及輔助檢查等內容進行歸納統計,總結可引發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1.3觀察指標 統計加強預防措施前后136例患者中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并分析導致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結果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統計分析,確保錄入過程客觀真實,以95%為可信區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以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013年6月~2014年6月選取的6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骨科植入術術后出現手術部位感染,感染發生率為7.4%;2014年6月~2015年6月選取的6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骨科植入術術后出現手術部位感染,感染發生率為1.5%。加強預防措施前后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對比,χ2=4.093,P<0.05。
136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在術后出現手術部位感染,感染發生率為4.4%。經分析,引發手術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手術室環境因素、操作技術因素、物品因素、抗菌藥物使用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
3 討論
骨科植入術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因素包括:①手術室環境:⑴手術室布局與醫院感染和預防原則不相符合,存在區域劃分不合理,三通道設計不科學,人流物流相互交叉等問題,致使患者手術部位被感染的機率加大[3];⑵手術室內空氣潔凈度會對手術部位的愈合產生之間的影響,若存在空氣不流通、空氣消毒不到位、手術室內未設置持續空氣凈化設備等問題,或存在醫務人員未嚴格遵循手術室著裝要求和消毒要求,致使空氣被污染等問題,均將直接影響手術部位的愈合,使感染的概率增大;②操作技術:外科洗手消毒流程不規范,穿無菌手術衣等方法不正確,未能嚴格科學的對患者進行消毒,進行鋪巾操作;手術時間過長,切口沖洗消毒工作不徹底,引流管放置不科學;術中未做好保溫工作[4];③物品因素:未嚴格按照相應程序進行手術器械的清洗或清洗不徹底,致使污染物殘留并形成生物膜,進而導致滅菌失敗;對于一次性物品以及植入物的管理不規范,存在疏漏,致使一次性物品或植入物被污染教[5];④在圍手術期,未能科學合理的應用抗菌藥物;⑤患者自身抵抗力差,患有其他疾病。
由上述結果可知,加強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措施之前,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為7.4%,明顯高于加強預防措施后(1.5%),表明加強預防措施實施后,相應檢測管理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手術部位感染情況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預防控制的具體措施:①加強培訓,以提升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無菌技能操作,醫院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檢查活動,確保消毒隔離制度落實到位;②監控手術室環境,在院內啟用層流手術室,科學合理的劃分三區,將手術室分為一般手術間、感染手術間以及無菌手術間。凡是進行骨科植入術,均在無菌手術室內操作,安排特定的人員定期對手術物品進行消毒,并在每臺手術前1h,開啟空調凈化系統。手術過程中,盡量減少開門的次數,同時嚴格禁止開著手術室的門進行手術,嚴格禁止在手術過程中開啟污染物出口,避免室內空氣受到污染[6];③術中管理:嚴格規范外科洗手流程,確保皮膚消毒范圍足夠大,消毒時,以切口為中心,緩慢向外周涂擦,嚴格遵照相關要求進行無菌手術單的鋪陳,將手術薄膜緊貼皮膚,避免出現滑動現象;護士在嚴格進行洗手消毒后,按照次序依次在臺上擺放無菌物品,同時精神高度集中,準確快速的為臨床醫師傳遞器械,并及時歸為手術器械,清理器械表面的血跡,更換擦拭器械的紗布。進一步規范無菌操作,醫生還需注重手術技巧的提升,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在安裝假體前必須充分做好止血工作,確保負壓吸引通暢,同時將出現在術野內的骨屑滲出,以預防感染,降低放置引流的概率,術中,注意用無菌巾保護術野[7];④手術器械管理:嚴格遵循規范流程清洗器械,將器械上的污漬和致熱源清理干凈,手術前1d,進行外來手術器械的清洗和霉菌,并進行快速的生物檢測,確認合格后,第一時間送入手術室中備用;⑤物品管理:嚴格把握一次性無菌物品的進貨渠道,確保貨物為三證齊全的合格品,使用之前,還需認真檢查滅菌標識、滅菌日期、外包裝有無破損情況,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確保能夠快速查詢追溯;⑥術中,需以患者的手術種類和可能感染的病原體為參照,嚴格按照抗菌藥物的用藥指南選擇抗菌藥物,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和使用頻次。
參考文獻:
[1]范朝剛.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指南更新的解讀[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6):549-552.
[2]任建安.胃腸外科圍手術期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與治療策略[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6):533-536.
[3]鄔飛娟.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調查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57-58.
[4]許曉秋,張棟.骨科手術部位感染率及危險因素的回顧性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0,9(2):109-111.
[5]孫炳慧.某院骨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回顧性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2):78-80.
[6]陳曉生,楊周生,莊澤紅,等.創傷骨科手術過程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9):1274-127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