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妍 王海

摘要:目的 手術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效果探究。方法 選擇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入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慢性化膿性患者98例,分析其各項臨床治療資料,綜合評估術后療效情況。結果 手術前、后,98例患者純音測聽的結果有顯著變化,對比檢測均值得出:t=5.67,P<0.05,這表明手術治療降低了患者的純音氣導聽閾數值。術后第6個月,有74例聽力提高,有效率占75.51%(74/98)。此外,出現10例并發癥患者,占10.20%,經有效處理后,均被消除。結論 將手術方法運用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中,能夠取得較好療效,且副反應小,值得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手術治療;臨床效果
化膿性中耳炎作為臨床上比較多見耳科疾病,醫院常采取手術方式對此病進行治療[1]。長期實踐證實,手術方法確能取得較顯著的效果[2],為進一步探究具體療效情況,本文選擇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入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慢性化膿性患者98例,通過綜合分析各項臨床資料,探究治療效果情況,現作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入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慢性化膿性患者98例,包括59例男性、39例女性,年齡為21~73歲,平均(42±11.85)歲,病程在為4個月~34年,平均(18±2.78)年。所選患者都有聽力降低、耳流膿等疾病史,治療前都接受過CT檢測,經顳骨分辨率、純音測聽檢查,確證耳內出現化膿炎癥、膽脂瘤,部分患者還出現不同程度的聽骨鏈損壞病癥。按鼓膜穿孔位置不同進行分型:21例單純型、32例骨瘍型、45例膽脂瘤型。
1.2方法 術前,向患者施行局部麻醉與強化麻醉,按照CT檢測結果確定中耳炎分型,并規劃具體手術方案。
1.2.1對于單純型、膽脂瘤型、骨瘍型的中耳炎病癥患者,醫生通常實施改良乳突切除術,主要切除已病變組織,同時清理術后耳腔及病灶,最后采取鼓室成形術保留聽力功能。操作方法:施行麻醉后,操作者由患者耳后切開術口,打開鼓竇、上部鼓室與乳突氣房,祛除以上部位附近已病變的組織。借助引流導管探查患者咽鼓管是否通暢,如果聽骨被包裹于肉芽中(或聽骨鏈已中斷),要磨去耳道后上緣的部分骨質,便于探查后鼓室、上鼓室情況。然后,以顯微鏡為導向,除去肉芽組織,將耳道外部的皮瓣剝開,構建鼓膜移植床,再植進顳肌筋膜內,修復鼓膜缺損部位。
1.2.2對膽脂瘤型與骨瘍型的聽骨鏈全部受損患者 通常實施開放型鼓室成形手術,即施行麻醉后,操作者由患者耳后切開術口,先行常規乳突切除處理,打開面神經隱窩、上部鼓室與鼓竇,對面神經嵴加以磨低處理,使外側一段稍稍超過鼓乳縫,平行于外耳道底部,而內側一段稍稍超過砧骨窩與半規管隆突的水平線,再徹底除掉已病變的組織。同時,借助引流導管探查患者咽鼓管的通暢情況,若聽骨被包裹于肉芽中(或聽骨鏈已中斷),要磨去耳道后上緣的部分骨質,便于探查后鼓室、上鼓室相關情況,再以顯微鏡為導向,除去肉芽組織,將耳道外部的皮瓣剝開,構建鼓膜移植床,再植進顳肌筋膜內,修復鼓膜缺損部位。
1.3觀察指標 手術前、后,分別檢查患者純音測聽情況,術后測試聽力改善具體結果,并觀察相關并發癥出現情況。以患者聽力改善效果作為評估療效的首要依據,療效標準有聽力提高、無改善、下降三個等級。當中,聽力提高:術后,患者聽力提升在10dBHL以上;聽力無改善:術后,患者聽力提升幅度在10dBHL以下;聽力下降:術后,患者聽力較術前下降,且超過5dBHL。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20.0版統計軟件予以處理,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表明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手術前、后患者純音測聽結果對比 手術前,患者純音測聽的結果均值是(52±6.14)dBHL;手術后,患者純音測聽的結果均值是( 41±7.13)dBHL。對比手術前、后純音測聽檢測均值得出:t=5.67,P<0.05。這表明,手術治療降低了患者的純音氣導聽閾數值。
2.2術后患者聽力改善結果 術后第6個月隨訪中,調查98例患者聽力情況,有74例聽力提高,22例聽力無改善,2例聽力下降,有效率占75.51%(74/98),見表1。
2.3術后患者并發癥出現情況 術后6個月內,共出現10例并發癥患者,占10.20%。當中有傷口感染5例,頭暈病狀4例,出現面癱病狀1例。經及時對癥處理后,并發癥都被消除。
3 討論
化膿性的中耳炎會牽涉到耳黏膜、骨膜及周圍組織出現病變,患病期間患者會伴有連續性(或間歇性)耳聾、耳內淌膿、鼓膜穿孔等并發癥狀[3]。患上這種疾病后,患者的抵抗力逐漸降低,特別是年齡較小的患者易被病毒菌體侵襲,致使急性的中耳炎癥惡化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4]。為根治此病癥,臨床醫師要按照鼓膜的穿孔情況確定手術方法及方案,以實現完全消除中耳病變組織,完好保留患者聽力的治療目標[5]。
此研究中,手術前、后,98例患者純音測聽的結果有顯著變化,對比檢測均值得出:t=5.67,P<0.05,表明手術治療降低了患者的純音氣導聽閾數值。術后第6個月,有74例聽力提高,有效率占75.51%(74/98)。此外,出現10例并發癥患者,占10.20%,經有效處理后,均被消除。由此可見,采用手術方法對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實施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療效,且副反應小,應予以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郭娣.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與氧氟沙星聯合局部用藥對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活動期的臨床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63.
[2]司瑜,張志鋼,黃春宇,等. Toll樣受體在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中耳膽脂瘤中的差異表達及其意義[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2,47(5):388-393.
[3]湯永波,宋麗華.甲硝唑與氟哌酸聯用方案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4):68-69.
[4]阿依恒·曲庫爾汗,王遠強,木拉提·阿地力,等.慢性中耳乳突炎性疾病不同手術方式的療效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5,15(8):726-728.
[5]秦瑋.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術治療慢性化膿性及膽脂瘤中耳炎療效觀察[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5,23(5):539-54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