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雨
摘 要:定格動畫是集繪畫、藝術、音樂、拍攝、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的藝術形式。通過單幀拍攝,再利用視覺殘留原理進行連續快速放映,使靜止的圖形產生運動的形態。運用不同的拍攝技巧和不同材料定格動畫,使其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就是定格動畫的魅力所在。剪紙動畫是定格動畫的一個分支,運用中國民間藝術——剪紙對動畫進行的再創造。剪紙動畫作為中國傳統的動畫類型,一直在國產動畫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詞:剪紙;定格動畫;材料
剪紙動畫是將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運用到美術片設計制作中的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片類型。
1 早期中國剪紙動畫
中國首部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是以萬古蟾為首的動畫制作人,實地考察和研究剪紙并將剪紙這門藝術運用到動畫里。作為第一部初步探索和研究剪紙的動畫,在《豬八戒吃西瓜》這部動畫中,人物形象多為側面,在人物的全身做了很多關節與皮影戲中的關節相結合。同時在這部動畫中,豬八戒、孫悟空、唐三藏、沙和尚這幾個人物形象都以平面繪畫雕刻為主。把控人物的動作節奏的是通過將人物放在攝影機下面,撥一個動作拍攝一幀這樣的方式進行拍攝的。作為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經過先前這樣的探索,在《漁童》這部動畫中,不論是塑造的人物形象,還是拍攝技巧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人物動作上結合了舞蹈型的動作,運用剪紙的形式強調了裝飾風格,著重表現了剪紙藝術的魅力。場景上也產生了切換多場景的形式,擺脫了《豬八戒吃西瓜》中單一的場景方式。
這些探索和研究使中國剪紙動畫走向輝煌,1961《人參娃娃》,該片獲得了民主德國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短片和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埃及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電影“銀美人魚獎”,這是首次在國際獲獎的中國剪紙動畫。1963由萬古蟾、錢運達導演的《金色的海螺》是此時最優秀的剪紙動畫片。這部電影在人物造型和動作設計上比較成熟。在塑造人物方面,還是結合了皮影和剪紙的方法,同時又加入了繪畫技巧,再也不是平面剪紙了。在動作方面結合了傳統戲劇的表演形式,使其表演和內容相結合,場景與中國繪畫相結合發揮了更大的名族特色。在1964年6月獲得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國際電影節“盧蒙巴獎”。中國剪紙動畫的輝煌時期有十多部動畫在國際上獲得了很多獎項。例如,《長在屋子里的竹筍》(1976年)獲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猴子撈月》(1981年)獲加拿大第十屆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一等獎;保加利亞第四屆卡部落奧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鷸蚌相爭》(1983年)獲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等獎;南斯拉夫國際青少年電影中心動畫片特別獎;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第三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火童》(1984年)獲首屆日本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C組一等獎;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草人》獲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第二屆日本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C組一等獎。中國剪紙動畫走上了鼎盛時期,都是以中國的民族特色為著重點。故事情節都是從中國傳統故事而來,有著深刻的寓意,對人們有強烈的教育意義。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剪紙動畫的衰退,21世紀以來,中國的剪紙動畫少之又少,大家紛紛加入了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的行列。但在新時期下中國剪紙動畫也在緩緩向前發展,不同的剪紙形式紛紛呈現在大家面前,并且結合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如今的剪紙形式五花八門,有歐洲剪紙(也叫做剪影)以剪影的方式制作動畫,也有以色彩色塊的方式,單幀拍攝的動畫,還有結合二維平面,用電腦繪制,制作關節,通過搭建場景再逐一拍攝。現在三維動畫也在模擬紙質效果并通過綁定骨骼表情系統,材質燈光進行剪紙動畫效果。
2 國外剪紙動畫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剪紙動畫已經從傳統向新世紀發展。如今剪紙動畫的類型多種多樣,不再僅限于中國傳統工藝上的剪紙。
法國剪紙動畫《三個發明家》Les trois inventeurs1980,本片在2006年法國Annecy國際動畫電影節上評選出的“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位列第76名。此片運用的是紙雕的形式,以精美的紙藝雕刻呈現出一系列故事。而且故意挑選了巴洛克甚至是已經走向扭曲的洛可可風格,應用的剪紙形式更加繁雜。
法國剪紙動畫《王子與公主》Princes et princesses(2000)。本動畫為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最佳動畫影片。以剪影的方式呈現師徒三人創造的六個小故事,剪影畫面穿越中世紀的歐洲、古埃及還有日本。
《英國剪紙動畫 剪紙工藝》The Paper Architect(2013)。本片由紙張建筑師Davy and Kristin McGuire制作,將真人與立體剪紙相融合,將裝置藝術與文藝的獨白和投影的夢幻恰到好處地融合到了一起。
現在剪紙動畫再也不是局限于平面動畫,而是逐漸走向了立體。通過研究中國傳統剪紙動畫,并結合了國外的剪紙動畫。筆者得到了啟發,開始制作一系列利用遠近構圖的方式層層疊嶂立體的剪紙場景進行動畫制作。雖然場景的景深還是會受到紙片本身的影響造成平面單薄的效果,但是通過前后近遠景的擺放,再通過一幀一幀的拍攝,使剪紙動畫不再是單單的平面運動。利用前后景觀的錯落,還讓筆者在創作中有個小小的發現——鏡頭語言的運用,近景遠景的切換,剪紙動畫再也不是單一的鏡頭運動了,可以準確運用中景、近景、遠景、推拉搖移等多種鏡頭語言。
以上是筆者對剪紙動畫的發展線索的梳理,以及對剪紙動畫在新世紀的發展和新的藝術形式的分析。通過分析正在嘗試的作品,筆者認為剪紙動畫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以前,在新世紀要邁開步伐運用新技術、新形式進行實踐,在前進的過程要不斷本著傳承與開拓的精神。不能忘記以前,也要展望未來。注重實踐,敢于實踐,將其應用到我國剪紙動畫的設計與應用中去。
參考文獻:
[1] 杉浦康平(日).造型的誕生[M].李建華,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2] 馮文,孫立軍.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