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維吾爾族葫蘆藝術是在葫蘆文化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民間手工藝,是傳播維吾爾族民間文化的載體。葫蘆文化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和學術價值。對維吾爾族葫蘆藝術本身存在的價值進行研究、保護與發展具有必要性。
關鍵詞:葫蘆藝術;價值;繼承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是維吾爾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為滿足本民族物質與精神需求而出現的裝飾品。隨著現代化社會的到來,維吾爾族葫蘆藝術和其他民間手工面臨著困境。但它是維吾爾族長期生活的產物,它不僅是裝飾品而且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學術價值,所以對葫蘆藝術進行研究非常有必要。
1 文化價值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發展得比較晚,它不僅是工藝審美的一種形式,而且是維吾爾族文化的一種載體。維吾爾族葫蘆文化是中華葫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維吾爾族葫蘆文化有著不同于其他民族葫蘆文化的鮮明民族特色。
維吾爾族葫蘆用途廣泛,可作日常器具、葫蘆油燈、過河用具、葫蘆游戲,體現出維吾爾族人民的原始自然崇拜遺跡。葫蘆藝術其表現內容為幾何圖案、植物圖案、書法為形式、人物、風景,其不僅是一種藝術品,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其承載著維吾爾族裝飾審美觀、生活情趣與生活精神。維吾爾族民間葫蘆藝術愛好者深入維吾爾族民間生活中,形象地、直接地、全面地體現了維吾爾族民間和民族文化。
2 學術價值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無論是題材、技法,與內地相比有獨特之處,質地獨缺性、內容的豐富性、風格多樣性,在中國葫蘆藝術中獨具無二。完善與發展、保護與繼承維吾爾族葫蘆藝術,是中國葫蘆藝術的發展增加新的內容。維吾爾族葫蘆藝術新時代發展起來的民間手工藝多種多樣。目前,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還沒有深刻意識到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的多方面價值,更沒有意識到保護與繼承的重要性。
3 旅游經濟價值
隨著經濟的提高,維吾爾族旅游市場的發展,葫蘆藝術自身獨特的審美價值將吸引國內外游客的眼球。維吾爾族手工藝打造葫蘆藝術產業參加新疆內舉辦的博覽會,獲得國內國外消費者的點贊。這不但提升了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的形象,促進了葫蘆藝術的發展,而且成為旅游產業中具民族特色的一環,對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4 歷史價值
要保護與繼承葫蘆藝術我們可以從維吾爾族民間生活、當時特定歷史空間下維吾爾族居住的政府工藝方式、經濟發展等內容。民間手工藝的失傳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內容。
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增加物質需求審美意識的提升,民間手工藝很自然就會脫離他們視線,現代機器化的經濟市場中民間手工藝很難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面臨失傳。目前出臺的一系列保護民間手工藝的調整政策、得到了群多民間手工藝保護與繼承。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是中國葫蘆藝術之中的一個奇葩,是中國民間文化中新發展起來的民族文化象征,如今如此發展的科技社會,應該扎實地做好繼承與保護民間文化這方面的工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也為日后宣揚與推廣發展民間藝術提供必要的資源。
5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的發展與繼承
5.1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與內地葫蘆藝術的比較
蘭州葫蘆藝術在國內葫蘆中比較有名。蘭州刻葫蘆源于魏晉時期。魏晉時期,蘭州為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又是聯系東西發展的一條紐帶。當時胡商從和田帶來巨型葫蘆,原本用于盛水,后來蘭州藝人在葫蘆上刻圖案和文字,這便是最早的蘭州刻葫蘆。
蘭州的葫蘆藝術與國內其他地區的葫蘆藝術一樣內容表現主要應用山水風景、花鳥、龍、詩詞書法,變成葫蘆工藝品。獨特之處在于,中國畫風格比較濃、創作方法上追求“實”和“虛”的結合、顏色清淡比較協調、技法精致、線條流暢、人物傳神。觀看他們制作的葫蘆工藝品,不難發現作者對國畫、中國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水平。
5.2 發展與繼承葫蘆藝術的措施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發展過程中,民間藝人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目前,維吾爾族從事葫蘆藝術的對象除了民間藝人外還有攻讀美術學院的學生,他們制作葫蘆藝術使葫蘆藝術興起、發展、創新,使葫蘆藝術的知名度不斷地提高,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第一,挖掘維吾爾族民間葫蘆藝術藝人,重視他們的培養與培養新的學者是保護與發展葫蘆藝術的重要環節。
第二,地方政府支持下開展當地知名藝人與國內知名藝人技術與經驗交流會,重視已有的葫蘆藝術民間藝人進行培養與技術的提高,建立專業性的葫蘆藝術藝人隊伍;實現技術、技巧、結構、表現內容、文化涵義等方面的突破,同時借鑒國內先進的技術與維吾爾族獨特的文化嫁接到葫蘆上,鼓勵葫蘆文化產業的建設,創造葫蘆藝術品牌。
第三,通過有效的教育把葫蘆藝術內容通過教育引入各新疆各高校美術教育與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學生認識民間藝術的價值、尊重民間工藝的精神。同時,培養挖掘民間工藝與繼承與保護民間工藝的人才,使學生從小接觸民間藝術培養感情,樹立挖掘、保護、發展民間藝術的意識。
第四,當地政府重視葫蘆基地的建設,結合新疆地理特色研發出各種品種的特色葫蘆,制作成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葫蘆藝術為新興起的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搭建平臺。
6 結語
維吾爾族葫蘆藝術進入文化市場后,其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給當地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不斷提升了葫蘆文化的創新水平。在挖掘維吾爾族葫蘆藝術市場經濟和擴展葫蘆藝術形式的同時,我們要認真地思考維吾爾族葫蘆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其繼承的不是單純的葫蘆文化,而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必須使其達到良性的循環延續。
參考文獻:
[1] 段超.再論民族文化生態的保護和建設[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4).
[2] 徐杰舜.中國葫蘆文化的人類學解讀[J].民族藝術,1997(01).
[3] 扈慶學.葫蘆民俗文化意義淺析[J].民俗研究,2008(12).
[4] 許林.甘肅雕刻葫蘆藝術傳承述略[J].美術大觀,2009(05).
[5] 趙申.中華葫蘆文化談略[A].中國民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1996.
[6] 王強.葫蘆藝術人絆腳研究[J].新疆: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4(03).
[7] 易善炳.喀什地區民間葫蘆藝術探究[J].山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5(02).
作者簡介:阿扎提古麗·依米提(1977—),女,新疆和田人,藝術碩士,喀什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民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