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舒靚
摘 要:當今社會經濟的日益增長導致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個性化的追求,而解構主義的出現對傳統服裝設計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設計風格,它是出現在人們視線里一種全新的理念。
關鍵詞:川久保玲;解構主義;服裝設計
對現在社會來說,人們利用服裝起到一個保護和裝飾的作用,原始社會利用那時的所謂“服裝”僅僅是為了達到遮羞這一目的,而現下社會人們不僅僅為穿,服裝還表現人的一種身份、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個人品位。作為歷史的一面鏡子,服裝總是能客觀地反映社會文化生活的點點滴滴。如今,人們對服裝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解構主義在服裝設計上的應用得到了更多民眾的關注,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設計風格。
日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興起了獨具“日本風格”的設計,一批優秀的設計師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如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草間彌生等。在這些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尤為突出,她將解構主義作為她靈感的來源也可以說是設計的核心,不斷地在自己的設計當中沖破傳統的束縛并加以創新,將這種全新的設計形式為自己所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解構主義(服裝)的概述
解構主義起源于后現代主義,所以他們兩者有諸多相像的地方。后現代主義藝術包括解構主義,它為解構主義提供了不少必要的基礎,然而解構主義的出現,是設計師們吸取后現代主義的精華加以獨特創造而來的,解構主義好似是一個被破壞的過程,然而卻是在構建一種新的內在秩序。筆者認為,解構主義就是一種對傳統的挑戰,將人們心中所認定的東西進行批判,把內在結構進行拆解再重構,破壞所謂的規則。
服裝與藝術是密不可分的,在不同時期,藝術品位以及精神內涵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人們日常所穿著的服飾上面。服裝設計中的解構主義從主觀上來講更加注重審美主體也就是人的感受,客觀來說解構主義更加注重對服裝本身的研究。解構主義在服裝上的應用主要體現為非對稱、破壞、散亂殘缺、突變、失重、超常等特征。解構主義服裝常常運用超越概念的設計理念,選用更加豐富多彩的面料打造出簡約利落的廓形,給人以干凈利落的感覺。在造型上常常選用不對稱的剪裁以及利落的線條,所以外觀給人們帶來一種未完成的視覺感受。解構主義服裝在整體來看好像是凌亂不堪的,打破了原有的結構美,在細節上卻體現出很多內在的聯系。
2 基于東方文化的川久保玲的解構理念
2.1 東方的設計理念
東方的設計理念是更注重“人”這個審美主體,審美主體首先要與審美對象相協調,與此同時在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基礎之上讓穿著者自由發揮創作而非讓服裝設計師在一開始就被限定在一定的內容形式上。
從古至今,人們總是單純追求服裝在人體上的外觀形式效果,追求夸張的立體層次造型,卻忽視了真正穿衣服的“人”。東方的解構主義與西方傳統服裝的設計思維是相對立的。東方理念里的服裝并不僅僅是一個人為了穿上它而塑造出完美的曲線形態,而是讓穿著者也可以為了強調自身的舒適度以及自己對服裝的審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隨意調節所穿著的服裝,而不會被局限于設計師已經設計好的服裝造型之中。
2.2 川久保玲解構理念的形成及其設計主張
解構主義服裝看似結構被打亂,實質卻是疏而不散的,東方設計思維的微妙之處就體現在了這里,這賦予了川久保玲服裝作品一種特殊的感召力。川久保玲的設計基于東方,與西方的設計理念相融合,不管是從外在形式還是內在精神,都不是一味地從服裝本身的形式上追求夸張的外觀效果所打造的立體層次。川久保玲的這種非常自我的創作意識,就是擅于讓穿著者去體會和支配自己的價值,體驗更加舒服而又自然的穿著感受。可能也正是因為川久保玲并沒有接受過正統的學院式訓練,導致她在創作過程中可以自由發揮完全不受一些所謂原則、標準的限制,任由自己去發揮。川久保玲在20世紀80年代推出Comme Des Garcons,品牌服裝的造型以充滿大的、黑色的、方形的結構為主,這些亮點在當時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她的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服裝結構線條,也不再為了凸顯女性身材的線條美而設計。這讓她成為了一位另類設計師,一位時裝界的創造者。黑色寄托了川久保玲的設計理念,她讓黑色在近幾十年席卷全球。
3 川久保玲解構主義服飾特點分析
3.1 造型分析
川久保玲的服裝將顛倒錯亂的詭異口袋、弱化的肩部線條,加之非正常比例的袖子隨意放置在服裝上面,多層次結構、包裹、纏繞等都成為她獨一無二的設計特點。這種非對稱的平衡美不僅完美詮釋了川久保玲獨特的設計理念,同時讓人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按照自己的領悟和對自身的體會去隨意支配服裝造型,讓自己在服裝里得到更大的滿足。
3.2 顏色分析
川久保玲最喜歡黑色,黑色在色彩學中被定義為“無彩色”,黑色不同于其他一切色彩。永恒不變的黑白灰,經典又不失個性,展示出川久保玲獨特的審美精神以及她獨特的個性。川久保玲還會在一成不變的黑色當中加入彩色,所以她的服裝有時也會形成強烈的色彩風格對比。川久保玲服裝中的這種黑色的魅力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獨特的色彩語言同其他要素(造型、面料)的有機配合也讓服裝顯得大氣、協調。
3.3 面料分析
川久保玲在服裝的面料使用中采用不同的平面幾何圖案進行拼貼和不同色塊的組合,運用不規整的縫線裝飾等等。[1]服裝新型面料的多樣性越來越多地被設計師們所需要并運用到設計當中,各種材質都可以作為面料來制作時裝,不同的面料制作出的服裝所產生的視覺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像塑料,像金屬。川久保玲不同于同時代的其他設計師們,她善于將面料與造型解構緊密配合。
4 解構主義服裝的國際化趨勢
如今人們在享受著物質文明的同時又開始對現代工業秩序以及人性上的異化產生反感,深深厭惡現代社會一些現象,人們希望通過某種方式去凈化自己的心靈。所以,當代的服裝設計也該遵循這種原則,聽從大眾內心對審美的需求,不斷創新設計,滿足人們心靈安寧的需求以及人們越來越追求真實、自由的心理。
解構主義大師馬丁·馬吉拉(Maison Martin Margiela)在2015春夏系列中,將不規則剪裁和拼接做到了極致又完全嚴絲合縫,我們絲毫不會覺得怪異。馬丁·馬吉拉慣于運用超越概念的設計理念,運用簡約修身的剪裁和面料的豐富性打造出簡約利落的廓型,夸張的拼色設計及細節處理表達了他的一種理念:年輕不受限制。馬丁·馬吉拉作為當代國際上解構主義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深受川久保玲設計影響的設計師,他的作品之所以長久得到時尚人士的追捧說明他的設計滿足了人們對于時尚的追求的一種心理,也對將來國際上時尚的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5 結語
解構主義并不是一味無原則地去打破結構,它看似雜亂無章實則疏而不散。如今,設計師們還需要在當下社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傳統與現實,過去與未來,在虛實之間做到緊密聯系。
參考文獻:
[1] 汪婷婷,朱和平.川久保玲解構主義服裝設計風格探析 [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96-99.
[2] 斯圖亞特·西姆.從結構到解構——法國20世紀思想主潮(上下卷)[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3] 喬納森·卡勒.論解構:結構主義之后的理論與批評[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4] J·希利斯·米勒.重申解構主義[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