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偉
摘 要:二胡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但是隨著東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二胡的演奏表現出明顯的西方化傾向。并且,二胡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作品移植和改編,能夠突出民族特色的創新性曲目嚴重缺乏,導致二胡的藝術發展缺乏鮮明的民族特性。本文主要立足于對二胡傳統特性的分析,簡要闡述在東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如何保有二胡的民族色彩。
關鍵詞:二胡藝術;民族特性;實踐分析
1 二胡的民族特性
1.1 二胡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
二胡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拉弦樂器,在長期的發展中,不斷演變為發音柔美、音樂表現力強、民族特色濃厚的演奏樂器。二胡的具體來源眾說紛紜,較為確切的是起源于彈弦樂器,不同的學說觀念側重于不同的時代背景研究,需要在古代文獻與歷史資料的總結分析中推敲驗證。隨著研究方法的推陳出新,對于二胡的來源比較權威的說法在于二胡并非舶來品,也不是由彈弦樂器演變而來,而是在擊弦樂器的發展中自成一派。
1.2 二胡的音色與制作材料凸顯出民族特性
二胡的音色與西洋樂器的小提琴有著顯著的差異性,小提琴的音色遠離人聲,而二胡則是比較接近人聲。小提琴由于很早就完成了系統化的音樂處理體系,音色更加接近于器音,與人聲的差異較大。所謂的人聲是指音樂的發音在質感、音色上更加的接近于人的嗓音,器音表示音樂的音色更加表現為人為以接近制造的聲音,不屬于任何自然音像。對于二胡來說,音質表達人聲為顯著特色。與此同時,二胡的制作工藝也表現出明顯的民族特色。二胡的制作材料都是天然的原素材,如蟒皮、老紅木、紫檀木,天然的材料使用意味著保留更多的自然屬性,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念,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材料的選擇與制作觀念中凸顯了傳統文化的傳達。
2 二胡音樂作品的民族性表達
2.1 樂曲結構的民族性表達
樂曲的結構可以理解為曲式結構,但是不同于西方的曲式結構。中國的傳統音樂表現出明顯的原生性,長期采用師徒傳教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所以缺乏西方音樂教學的系統性與形式感。但是中國的傳統音樂也有屬于自己的音樂模式,有的結構表現得比較隱蔽,有的音樂結構表現得非常靈活,需要按照不同的音樂形態進行曲式劃分。中國的音樂強調統一,西方音樂更加注重對比,中國的傳統音樂主張在結構的統一中實現“和”的審美表達,對于二胡這一傳統民族樂器來說就是在結構的高度統一中實現民族文化的傳遞與表達。
2.2 樂曲調式的民族特性
在中國二胡作品中單一五聲調式具有典型性,如《八月桂花遍地開》《北京有個金太陽》《奔馳在千里草原上》等。雖然這些調式不依賴于和聲,但是卻需要依賴于調式,所以大部分的音樂都需要在調式支點音來組織框架。最為典型的特征在于音樂句法的統一。比如《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一首D宮五聲調式樂曲,樂曲就是以調式主音D宮音上方五度A微音和上方二度E商音作為其調式支撐音。所以,二胡的音樂作品以其五聲性旋律為主要特點,在調式上表現出明顯的民族特性。與此同時,二胡樂曲的旋律發展也具有明顯的民族性,最為常見的特征在于變奏、承遞、展衍三種。這些旋律發展手法主要是以音樂材料為基礎,集中體現我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一”注重統一的傳統宇宙觀。在漸變式的旋律處理原則下體現以和為美的傳統觀念,使二胡的樂曲表現出明顯的地域色彩。
2.3 在節奏節拍中表現出民族特色
中國的傳統音樂的節奏、節拍與本民族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化背景有著緊密聯系。比如中國漢族的音樂很少使用三拍子,源于漢語大多有多單音或者雙字節詞組有關,都體現出音樂的節奏,節拍有鮮明的民族性。我國傳統二胡音樂的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散起,在樂曲的開始部分采用散板。這種音樂表現形式主要在《一枝花》《江河水》《江南春色》《天山風情》等音樂作品中,這種音樂表現方式被臺灣學者王鎮華評價為“開始是散板,零零落落的,大家好像是在調音的樣子,事實上,是調來調去便把大家的心情調進去了。”這就是說,在散板的音樂表現中能夠營造音樂意境,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散板位于音樂主體的中間部分。這種音樂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兩種,分別為夾在主體音樂中樂句與樂句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過渡部分,另一種表現為散板出現在樂曲中間的高潮部分。前者主要具有放緩情緒、改變節奏等功能,為兩部分之間的音樂銜接奠定基礎,產生自然的情緒過渡與音樂曲調的變換,代表作有《豫北敘事曲》《秦腔主題隨想曲》《草原新牧民》《椰島風情》《燕趙春潮》等。后者在于在緊湊的音樂節奏變換中實現音樂節奏的縱向變位,在伴奏音樂的組織,規范與控制中實現兩者的協調配合,如《新婚別》中的“驚變”部分。最后,散節拍會以出現在音樂的結尾部分實現與散起的首尾呼應,在音樂結構的重復再現,協調統一中實現我國傳統音樂以和為美的價值觀念。常見的代表作品有《一枝花》《秦腔主題隨想曲》《豫北敘事曲》《江南春色》等。
3 潤腔手法體現二胡的民族特性
二胡的潤腔手法主要表現在變化多端的演奏形式,最具典型性的以滑音和揉弦為主。滑音是二胡重要的左手演奏技巧之一,屬于非跳躍式的運動。二胡的滑音種類多種多樣,有上滑音、下滑音、墊指滑音和回滑音。墊指滑音,主要是指在手腕帶動下三個手指聯合運動,將音一指一指地傳遞下去而奏出的滑音。滑音在具體的演奏過程中可以結合變化多端的幅度、速度等因素,可以表現出明顯的情緒、風格與內容,產生豐富的藝術美感。
揉弦手法民族特色顯著。與西方樂器的小提琴相比,二胡以其獨特的結構特征使得二胡演奏的揉弦方式豐富多樣,凡是通過改變琴弦有效震動長度或張力而產生持續音波的方法都可以叫做揉弦,其基本方式有滾揉、壓揉。在揉弦的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滾揉的音波需要在音準基線上下均勻揉動。它主要是借鑒于西洋弦樂的揉搓手法形成,揉弦的頻率與幅度都可以靈活調整,揉弦雖然具有諸多不可取代的特征,但是揉弦音波的深度與力度都需要符合樂曲的需要才能實現最好的藝術表達。在具體的二胡演奏過程中需要將壓揉與滾揉兩種揉弦方式結合使用,這兩種揉弦手法都是以手掌的上下擺動帶動手指的運動,所以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并不會產生矛盾。
4 結語
二胡以及二胡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主要表現在樂器的制作、樂曲的調式、結構表達、演奏手法以及二胡演奏背后的文化觀念上。但是,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匯合,當代的二胡演奏表現出明顯的西洋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自身民族特色的發展與表達。所以,二胡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需要積極借鑒西方音樂的藝術精髓,同時發揚和繼承我國二胡的民族特性,在彼此的協調配合中實現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的深入發展,切實樹立我國的國際形象。
參考文獻:
[1] 喬建中.民族器樂地方派別的新景觀——從秦派二胡的生成和繁盛說起[J].民族音樂,2010.
[2] 牛苗苗.激越豪放與凄婉雅致——從魯日融先生的《曲江吟》看秦派二胡的藝術特征[J].音樂天地,2009.
[3] 喬建中.秦風 秦腔 秦派——二胡《秦腔主題隨想曲》散議[J].人民音樂,1995(9).
[4] 劉春曙,王耀華.福建民間音樂簡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