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金農是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因其在書畫方面都非常有名望,所以研究者居多,但觀其研究現狀基本都以書體或繪畫全貌為主。而筆者則選取其具有獨特風貌的梅花作品《寄人籬下》進行研究,主要從此作品的裝飾性美感、古拙散逸的筆墨韻味、悲涼孤寂的心境三個方面進行探析,以期達到共鳴。
關鍵詞:金農;《寄人籬下》
金農是“揚州八怪”畫家中的重要成員,在藝術方面成就很高。在書法上異于常人的“漆書”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繪畫上以畫梅花的成就最高,具有獨特的風貌。本文所讀的是金農花鳥畫梅花中的其中一幅作品,此作品與其他梅花無論在構圖、用筆還是心境上的表現均有獨特之處,特別是他的世俗人情之感的表現,令筆者久久不能忘懷。
1 金農生平與花卉畫概況
金農(1687~1763年),字壽門,一字司農,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恥春亭翁、百二硯田富翁、心出家庵粥飯僧、如來最小第、曲江外史、龍梭仙客等,浙江杭州人。雖一生都“期有所遇”于朝廷,但乾隆元年(1736年)之后,一直走書畫道路。60歲之前主要來往于杭州、揚州間,60歲后基本定居揚州,展開“和蔥和蒜賣街頭”的書畫生涯,成為“揚州八怪”畫家中重要一員。
金農所涉及的花卉題材廣泛,表現手法多樣。有沈陽故宮博物院藏《雜畫》冊中的枇杷、南天竹、芭蕉、水仙等的白描表現手法;有故宮博物院藏《花卉》冊中柳枝、西瓜、紅杏等色彩點寫的意筆畫;還有天津藝術博物館藏《花卉》冊、《雜畫》冊中枇杷、繡球、葡萄、楊梅、牡丹的墨筆點寫。然而,金農表現最多的還是以墨筆點寫為主的梅花題材表現。此《寄人籬下》圖是他眾多墨梅畫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是金農心境的真實反映,具有濃濃的詩意。
2 讀金農花鳥畫梅花《寄人籬下》
金農的墨梅作品很多,有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梅花三絕》,有藏于安徽博物館的《梅花》軸及揚州博物館藏的《梅花》軸。此《寄人籬下》圖冊是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梅花三絕》冊中的一幅作品,紙本墨筆,縱23.2厘米,橫33.3厘米。其作品與其他梅花圖不同,很是特別。畫面簡約,僅有一籬笆內透出梅花而灑落于地,右邊題曰:“寄人籬下”,耐人尋味。悉心研讀發現金農在構圖、用筆、及意境的追求上均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2.1 裝飾美感的構圖追求
此《寄人籬下》圖頁,構圖具有強烈的裝飾性。之所以說他有裝飾美感,主要體現畫面中有秩序性、重復性、對稱性、夸張性。首先此幅為長方形構圖,金農為了加強方形的感受運用了三組豎線條,即兩組籬笆的豎線和題款的豎線。并且讓其畫面中從左往右數的第二道籬笆門把畫面分成了左右兩邊對稱的視覺效果,為了加強這種對稱的美感,非常巧妙地運用籬笆間的深色的繩索,把畫面分割成了幾個相互對稱的塊面。然后再看畫面中的梅花,如果從籬笆門的正中間給它畫一條線的畫就會發現,梅花的比例也是對稱的,具有均衡之美。因畫面中用最深的墨色來題款、用大塊面稍淡的墨色來畫籬笆、用淡墨勾寫梅花,使畫面黑白灰、虛實感得到了最大的夸張而具有美感。
2.2 古拙散逸的筆墨追求
金農的梅花畫法可追溯到宋元時期,師法揚無咎等人而得古人之意。在乾隆二十五年的《梅花圖軸》中,金農在款中提到:“宋釋氏澤禪師善畫梅,嘗云:用心四十年才能作花圈少圓耳。元趙子固亦云濃墨點椒大是難事,可見古人不茍敗煤禿管,豈肯輕易落與紙上耶。予畫梅率意為之,每當一圈一點處深領此語之妙,以示吾門諸弟子也?!绷硗饨疝r畫梅以“漆書”入畫而具有古拙之感,且金農才思敏捷,用筆松動靈活,畫梅率意為之而具有散逸之美,這樣的美感在籬笆和梅花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金農在畫籬笆時用筆、用墨、用水非常的活,枯濕、濃淡對比強烈,中側峰兼用。例如,畫面中的右邊的籬笆門,金農以筆根為水、筆中為淡墨、筆尖為濃墨的中鋒用筆中,寫出了籬笆的門邊黑色,隨著筆尖濃墨的減少,接下來的線條慢慢地變淡,使得每一根線條之間墨色層次富有變化。然后直到筆尖的濃墨用完時,根據毛筆的含水量進行蘸水蘸墨,待整塊籬笆門畫完后看起來有濃淡濃的虛實變化而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又因用筆靈活多變,中側峰兼用而得了一種松動之感。在梅花的畫法上金農比較簡練率意地運用了勾圈點染法,而具有清逸之美。金農的這種古拙散逸的筆墨追求是與他的人生經歷相對應的,在不知不覺的作畫過程中,筆墨隨著內心的情感自然流淌。
2.3 悲涼孤寂的心境反映
《寄人籬下》構圖特別,畫面元素單純,只有籬笆、梅、題款組成。圖中籬笆將畫面分割成院內和院外兩個不同的世界,體現了金農的生活狀態,他雖為以買畫為生,但是他一生“期有所遇”于朝廷。院內梅花半隱半現,在左邊籬笆門的下方有散落的碎花瓣與上面半露的梅花遙相呼應,更增添了畫面的悲涼氣氛。金農自喻為圖中的梅花,雖有凋零但還是繁花累累,然花再好,門敞開著,卻無賞花之人,透露出懷才不遇的無奈與感傷。畫中“寄人籬下”的題字大而濃重,更加深了這種孤寂、悲涼、蕭瑟之感。這幅圖把作者曾流落揚州、寄人籬下的怨憤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金農在此幅畫中把梅花的形式美與詩意美推向了極致,使書法與繪畫相互呼應達到了獨特美的境界。
3 金農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金農為揚州八怪之首,“漆書”個性強烈,受到世人追捧。他的繪畫題材涉及廣泛,畫法多變,以墨梅成就最高。他作畫重視師法大自然的造化和個人獨特的感受,抒發個性,自成一家;以書法入畫法,注重詩書畫印的結合;用筆簡練古拙,使情感得到充分的體現。金農在畫史上具有變革的意義,給后人很大的啟發,追隨者眾多,如羅聘、陳彭、項均等。
參考文獻:
[1] 孔六慶.中國藝術專史花鳥卷[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
[2] 杭玫.中國畫大師經典系列叢書:金農[M].北京:中國書店,2011.
作者簡介:蔣佶伯(1982—),女,云南大理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助教,云南文山學院藝術學院中國畫教師,研究方向:中國畫藝術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