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義的攝影構圖其實就等于攝影創作本身,它對于攝影師思想感受的表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遵循簡單性與統一性原則,能夠更好地通過攝影畫面語言進行表達。本文從主題、內容、形式三個方面淺析這一原則的內涵,對于攝影作品創作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攝影構圖;簡單性;統一性
攝影構圖是攝影師用以傳情達意的一種造型手段。在攝影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攝影師憑借對光線、色彩、影調、線條、形狀等構圖元素的表達特征的認識與理解,選擇與主題契合的內容與表現形式來構成畫面,從而傳達個人的思想感受。有了好的構圖,攝影師就可以引導觀眾以一種可控的方式來解讀攝影作品。這種可控的方式不僅僅是引導觀眾通過畫面中的元素來理解攝影師的親身感受,更是要引導觀眾以一種合理的視線方式來觀看攝影作品。正如愛德華·韋斯頓所說,好的構圖就是最強烈的觀看方式,通過適宜的元素展現與視線引導,使觀眾讀懂內容,明確攝影師的親身感受。而人眼觀察事物的清晰度與注意力是不統一的,因此,為了獲得最強烈的影像表達,攝影構圖需要遵循簡單性與統一性原則。
1 簡單性的內涵
1.1 準確有度的主題表達
攝影表意的范圍非常廣泛,凡是攝影師所能感受到的都能夠運用攝影的方式進行表達。但受到攝影局限性的限制,攝影師在實際拍攝中應盡量選擇適合于攝影語言表達的內容進行表達,同時,主題的選擇應準確有度,所表達的內容既不能過于寬泛,又不能太多繁雜,否則觀眾就很難理解作品。所謂的攝影局限性,就是攝影是瞬間的記錄,它記錄的僅僅是事物發展中一個短暫的瞬間。對于處于發展變化中的事物進行片段的截取,在表達上難免是以偏概全的。另外,攝影作品所呈現的是平面的靜止的畫面,在有限的二維畫面中,觀眾只能通過視覺來解讀作品,所以說它的表達會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攝影創作中,我們所要選擇的主題與表達的內容必須明確,不可貪大求全,不可面面俱到,不可含含糊糊,表達應有節制,應有分寸。什么都說了,就等于什么都沒說。
1.2 簡練的畫面內容
簡單深刻的一句話往往要比一段冗長的演講更有力度,攝影的表達也需要如此。選擇和舍棄是攝影師在攝影構圖中經常做的工作,選擇那些有利于主題表達的內容進行展現,將那些與主題無關的內容舍棄,這樣的工作目的在于更準確、更有力地表達主題。法國著名攝影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20世紀末提出了決定性瞬間,一直對現代攝影有深遠的影響。他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決定性的時刻”,在那一時刻、那一瞬間所記錄的畫面揭示著事物的本質內涵。這一瞬間是被攝對象在典型環境、典型狀態下的典型瞬間,光線、影調等構圖元素與主題契合。而我們這里所說的提煉畫面內容,即是對典型瞬間下本質內容的選擇。在攝影作品的畫面中,每一個元素、每一個細節都影響著作品的表達,然而最本質、最簡練的語言傳達是更有力度的。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我們要圍繞主題,對拍攝場景進行一定的提煉,選擇有利于主題表達的內容進行畫面呈現,從而以精準、簡練的畫面語言向觀眾傳達所要表達的主題。
1.3 簡潔的畫面形式
畫面構成越簡潔,越容易控制和引導觀眾的注意力。當你在觀察一個物體的時候,你會發現只有你盯著的部分是清晰的,而這個物體的其他部分都是相對模糊的,這是因為我們能夠清晰觀察的視角僅僅只有3度。我們在觀看景物時,視線是游動的,我們先會去觀察吸引人的部分,再去觀察稍微顯弱的部分,最后將這些部分組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對于攝影語言的表達來說,一定要有重點表現的內容,這個內容在畫面中應突出有力,如果沒有,觀眾的視線就會在畫面中游走,不知所措,難以理解作品的主題。因此,在構圖中,我們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使觀眾先去關注我們認為重要的信息,而簡潔的畫面構成就能夠達到這樣的訴求。試想一下,如果你的主體在一些元素的包圍中,勢必會影響欣賞者的注意力,從而削弱畫面主體的表現力。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調整景深、控制影調、改變拍攝角度等方式來使主體更加突出,這也就更能夠使觀眾快速找到重點,理解作品內涵。
2 統一性的內涵
2.1 統一的思想
每一張攝影作品都要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即是攝影師所要表達的思想感受,它是攝影師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與評價,也是作品的靈魂。如果一張攝影作品缺少統一的思想,即使它有完美的構圖,也不會給觀眾傳達任何有意義的內容,那么拍攝也就毫無意義了。正如亞當斯所說,“清晰銳利但思想混亂的照片是無用的”。有了統一的思想,我們的表達就有了依據,所有元素都將圍繞統一的思想進行選擇,表達更有凝聚力。這一統一的思想將作用于作品創作的整個過程,然而往往被理解成一個更狹義的概念,即興趣中心。興趣中心指畫面中最引人矚目的部位,通常就是被攝主體本身。照片中所有其他事物都必須是從屬的,這些從屬事物要盡可能地配合主體,烘托主體,以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從而表達攝影師的思想感受??梢钥闯?,統一的思想所涵蓋的范圍要比興趣中心更廣,興趣中心的選擇要依據于統一的思想,根據統一的思想選擇適宜的興趣中心來表達。
2.2 構圖元素多樣統一
攝影畫面語言的表達并不是任何一個構圖元素就能完成的,它是由光線、色彩、影調、線條、形狀等構圖元素相互協調,共同完成表達的。同時,像音樂需要節奏、音色以及其他音樂特性互相配合才能形成優美的旋律一樣,在攝影畫面中,構圖元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之間存在相互的關系,將畫面中所有的元素巧妙地聯系起來,就能夠產生視覺和諧,提升視覺趣味性。布列松認為:“我們所要表現的主題,像一粒鉆石上的各個切面,有著不同的細節,閃耀著不同的色彩,應該把它們集中概括地表現出來。”這不僅是在強調畫面內容對于主題的展現,從畫面形式這個方面來說,畫面中所有的元素應是一個整體,應圍繞同一主題進行表現。當然,在元素的呈現上肯定會有主次區分,應在多樣統一的原則下,有意識地采用某一類構圖元素作為畫面中的主要元素,決定畫面的主要表現方向,并在與其他構圖元素的對比中協調各種構圖元素在畫面中的呈現,從而形成攝影畫面獨有的內在張力。
3 結語
縱觀攝影史上優秀的攝影作品,在畫面語言的表達上,其內容、形式、關系并不是那么的簡單,這也許與我們上面所表述的觀點有些矛盾,但這是可以解釋的。面對復雜混亂的場景或是主題,優秀的攝影師能夠很好地根據內心的感受對畫面內容、形式進行統籌,使畫面成為一個復雜的整體,這樣主題的表現既有深度又有寬度,同時,作品在主題傳達上還是統一且有力度的。這種統籌與控制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與鍛煉,而這一切的開始,就是我們要堅持攝影構圖的簡單性與統一性原則,慢慢培養自身對于復雜內容的控制能力,不斷地通過簡單的構圖創作出有價值的照片,隨著自身對于攝影以及這個世界認識的加深,創作出更有意義的影像。
參考文獻:
[1] Bruce Barnbaum(美).攝影的藝術[M].樊智毅,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2] 唐東平.攝影作品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唐東平.攝影構圖[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
[4] 卡蒂埃-布列松(法).思想的眼睛:布列松論攝影[M].趙欣,譯.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代雅赤(1988—),男,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畢業于云南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