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安全的戶外游戲場所倍受家長的關注,創造一個安全的兒童游戲場所是居住區景觀設計中首先考慮的問題。本文從材料選擇、設計高度、交通、游戲器械等幾個方面來論述,在兒童游戲場地設計中對安全空間的營造。
關鍵詞:兒童;游戲場地;游戲設施;安全
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08年聯合出版的《世界預防兒童傷害報告》顯示,3~5歲之間的兒童是意外發生最高的群體。而戶外活動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動,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安全性。而居住區兒童游戲場所承載著兒童活動與游戲的功能,其安全性越來越受到廣大家長的關注。因此,對活動場地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其安全性。
1 防護高度和地面材料安全
在居住區兒童游戲場所中,不合適的防護高度和地面材料的選用會對兒童的安全構成不同程度的威脅。防護地面可以是沙地,安全地墊,木屑等,但是必須有足夠的厚度來減緩沖擊力。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The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已就活動器械和彈性鋪面制訂了安全性導則,松軟型材料如沙、綠豆石和護料,如果得到正當維護并且厚度適宜(高于1.8米的器械一般需要30cm厚),其防護效果不遜于橡膠墊、泡沫橡膠及注塑鋪面等商業型材料。但是,要注意設計游戲空間的最高跌落點,超過一定的高度,再好的鋪面緩沖材料也會失去它的保護作用。對于材料的選擇,要符合國家標準,盡可能地選擇安全的自然材料,如:沙土、木材、廢舊的輪胎等,不使用含有毒物質的材料,如含有鋁,砷的木料以及其他廢舊材料,如舊電線桿,鐵路枕木等。
對于防護高度,在器械下部的跌落區,即器械周邊向外1.8米的區域內,地面必須鋪設緩沖撞擊的面材。若場地邊界設有防護圍欄,高度至少要有1.2米高且不允許攀爬,平臺、階梯和離地面50cm高的爬梯或鄰近地區,都應該有至少lm高的欄桿。
2 交通安全
兒童游戲場地應注意交通安全的問題,地點應盡量選擇遠離機動車道以及車道的交叉路口,遠離停車場,遠離車輛拐角處,減少汽車的干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兒童戶外活動的安全。因為兒童在這個成長階段有個顯著特點,即進行游戲和玩耍時比較專注,常常以自我或小團體為中心,不太注意周圍發生的事情,喜愛跑來跑去。因此,在場地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交通系統的規劃設置,避免兒童亂跑時處于司機視野盲區而發生意外。
另外,即使兒童活動范圍較大,而且已經為他們設置了一個比較安全的游戲場所,他們有時候還要跑到道路上玩耍,容易存在安全隱患。處理的方法通常是進行適當的圍合,在兒童游樂場與交通道路連接處利用綠籬、欄桿、水池等進行適當的圍合,假如靠近綠地等沒有安全隱患的一側則不需要圍合,以便讓兒童增加更多的游戲空間。因此,合理規劃居住區的道路系統,將人流量大的道路遠離兒童游憩空間,限制車輛的穿過,提高空間的穩定性以利于兒童活動的開展。例如:瑞典哥德堡郊外Skintebo小區實行人流和車流嚴格分開,在規劃的步行道上結合住宅組合空間布置了活動場所和兒童游戲設施等,使步行道充滿生氣和活力。而車行道背向住宅,只有車輛能過,無人愿意在上面走。
3 游戲器械安全
在戶外活動空間中游戲器械和設施本身可能存在著對兒童造成傷害的問題。
因此居住區的兒童游戲器械在設計和選擇時要注意以下內容:
第一,盡量選擇自然材質的游戲器械,選擇商業化的游戲設施一定要符合標準,嚴禁有毒有害的材料制作器械設施,兒童接觸這些物質容易引起過敏等癥狀。如油漆的使用不僅使易敏體質的兒童發生過敏癥狀,在夏天使用油漆、鐵質、不銹鋼等材料經過高溫暴曬,溫度急劇升高,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玩耍的過程中很容易被燙傷。
第二,游戲設施上的開孔大小要根據兒童的尺寸,以免兒童的頭、手指、腳趾、手臂被夾住或卡住;突出的釘子、螺栓或鋒利的邊緣和尖角等容易鉤住衣服導致兒童突然失去平衡造成危險或劃傷皮膚;金屬和木頭的邊角都應磨圓,金屬構件沒有焊接的突出物,以免刺傷或劃傷,金屬構件邊緣應滾圓或有圈形保護蓋;木頭部件應該光滑,并且沒有較大的裂紋,以免兒童在玩耍時夾傷手指或腳趾。
第三,活動場地器材中的所有固定裝置,如混凝土底腳或柔性攀緣器材底部的橫向支架,必須安裝在地面或保護面層材料的底層之下以防止絆倒使用者。
第四,對于訂購的商業化成品游戲器械,應選擇符合安全標準的游戲產品,有安裝經驗的工作人員進行安裝,最大限度地保證其牢固性及安全性。
4 設計標準與規范
目前,我國還沒有關于兒童游戲場所這方面系統的標準和規范,需要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美國關于兒童游戲場所安全的標準有兩套: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制定的方針和美國材料實驗協會規定的標準。美國的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制定了公共游戲場地安全手冊,來保護兒童在游戲場所的活動安全。它是基于NEISS提供的受傷數據、專家觀點、公眾評論和研究數據作為依據制定。手冊分別詳述了2~5歲和6~12歲兒童的游戲區域。借鑒美國關于兒童游戲場地的安全標準,概括整理出以下幾點關于兒童游戲場地的設計標準與規范:
第一,年齡。游戲場地要根據兒童不同年齡段進行分區、設計,學齡前兒童指的是2~5歲的幼兒,學齡兒童指的是6~12歲的兒童。包括游戲類型、游戲設施的材料、規格、顏色、高度以及設施的區域安排。在混合區域,即適合所有兒童的活動場地上,設計路徑和景觀最好要根據兩個不同的年齡段分開設計。同時,活動區域里要安裝指示牌,以指導家長們帶領孩子到相應的區域游戲。
第二,護攔和保護性屏障。在離地面一定高度的游戲器械上,要根據設備高度設計安裝護欄或保護性屏障,在學齡前兒童使用的設備上,護攔的高度要達90cm,保護性屏障則要超過90cm,以防跌落。在學齡兒童使用的設備上,護攔的高度則要更高,應視具體情況來定。
第三,滑梯與秋千。戶外的滑梯和秋千非常適用于活潑的場合,游樂設施的結構安全耐用,其設計巧妙,色彩和諧,備受兒童喜愛,也是兒童使用頻率較高的游戲器械之一。因此,在材料的選擇上應避免使用金屬材料,以免夏季高溫燙傷兒童。對獨立式滑梯而言,兩側應有護壁,以免兒童在滑行的過程中脫離滑道,高度至少要有10cm高。在居住區兒童游戲空間中,旋轉式滑梯是不主張采用的。對于秋千的設置,支架上每根橫桿上懸掛的秋千不能超過兩個。同時,將秋千縛在混合結構上亦不可取。當秋千靜止時,兩個相鄰的秋千之間的距離不少于60cm。
第四,安全區。安全區內地面應覆蓋保護性鋪面材料,如沙、木屑、碎樹皮、工程木纖維、橡膠、仿塑膠材料等,包括設施的下方和四周以及設施周圍180cm內的區域都應鋪設保護性地面材料。對某些特定的設施,例如秋于和滑梯,其安全區的范圍超過180cm。
另外,對于容易刺傷皮膚的銳邊、尖角要堅決避免,對可能劃破衣物或觸傷身體的突出物、扭點、尖角也要避免。各緊固件一定要安裝嚴密,防止松散。此外,還應注意的是:表面設備下方和周圍的鋪面材料要有臨界高度,因為這是利用率很高的一部分。滑梯和設施的表層決不能采用金屬材料,這不僅是出于安全的考慮,也是因為金屬表面經長時間曝曬以后,會達到很高的溫度。
以上標準是以美國兒童為參照制定的,并不完全適合于中國的兒童,所以我們應該制定符合本國兒童要求的標準。使兒童游戲場地的設計建設有所依據。
5 結語
安全的室外居住環境倍受家長和兒童關注,創造一個安全的室外兒童游戲環境也是我們在設計時應首先考慮的問題。在兒童活動場地設計過程中,應避免危險因素或容易對兒童造成傷害的隱患。當然,沒有一個活動場地會是絕對安全的。在很多情況下,兒童受傷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兒童特點,以兒童的心理、行為特點出發,從多個角度出發設計真正符合兒童的、安全的戶外活動空間。
參考文獻:
[1] 魯思(美).簡捷圖示兒童建筑環境設計手冊[M] .程瑾,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 方咸孚.居住區兒童游戲場的規劃與設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3] Mitsuru Senda.兒童游戲空間與玩具[M] .王德生,譯.臺灣:六合出版社,1984.
[4] 黃麗霞,楊振華.住宅區兒童游戲空間的創造[J].住宅科技,2005(6).
[5] 李宇紅,徐少民.城市兒童游戲場空間構成研究[J].新建筑,1999(6).
[6] 楊焰文,肖毅強.兒童游戲場地系統規劃探析[J].規劃師,2001(1).
[7] 唐莉英.城市兒童游戲場空間研究[D].西南交通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作者簡介:陳傳榮(1980—),女,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