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旗

摘 要:客家傳統民居隨著歷史的發展,仍然保留著自己的特色,客家民居的布局,建筑的風水考究,建筑內部的裝飾對現今的設計都起著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通過對客家民居的大致了解,以蝙蝠紋樣為出發點,對其進行簡要的分析,通過單一的紋樣分析,能夠知道過去的民居裝飾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與考究,對現今的設計起到巨大的參考學習價值。
關鍵詞:客家;粵東北;蝙蝠紋
1 粵東北客家地區概況
“客家”作為漢民族的一大民系,廣東是其主要分布地,而粵東北的梅州地區又是廣東客家的聚集地,從客家歷史發展的脈絡來看,粵東北的梅州時期處于客家發展的重要階段。
今梅州下轄梅江、梅縣二區,西轄興寧、五華市縣,北轄平遠、蕉嶺二縣而與贛南相接,東有大埔縣而與閩西相連,南以豐順縣與潮州相近。在自然生態系統、經濟技術系統、社會組織系統以及文化觀念系統綜合作用下,梅州地區成為客家民居建筑的大觀園和博物館。據普查,梅州地區擁有各類傳統民居共計16461棟,其中梅縣有2422棟、梅江區421棟、興寧4751棟、
五華2106棟、平遠1248棟、蕉嶺874棟、大埔3433棟、豐順1206棟。[1]這些傳統民居及裝飾既體現了對中原建筑文化的繼承,又體現了客家先輩在遷徙和發展過程中對地域的適應性設計智慧;既展現了客家精神和人文歷史,又體現了民居架構者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文化涵養以及喜好、愿望、追求等。
2 粵東北客家民居的類型及傳統紋樣
關于粵東北客家傳統民居的類型,大致分為杠屋、堂橫屋、圍龍屋、圍樓以及其他共五大類。梅州地區客家傳統民居,大凡普通百姓的居所,無論在建筑的體量和風格上都顯得較為樸素簡潔,簡單而又實用,裝飾主要以自然為題材,精神象征意義相對于其他大型的客家民居較弱,如張裕葡萄酒的創始人張弼士故居——光祿第屬于粵東北客家民居中的高級住宅,重裝飾,在風格上古雅而不失富麗,象征財富、權力和文化品位之類的空間造型、色彩與藝術裝飾,具有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豐富的文本敘述。
客家屬于漢族民系中的一支,其文化理念同樣源自中原漢族。因此客家建筑中的裝飾題材與漢族其他民系并沒有太多的區別。客家建筑中常用的紋飾題材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
第一,以人物為主的題材;第二,珍禽瑞獸,如龍鳳、獅子、麒麟、鹿、鶴、喜鵲、蝙蝠、羊、魚等;第三,植物紋樣;第四,器物組合圖案;第五,文字類圖案,有福壽字、雙喜字等;第六,以暗八仙、佛八寶和吉祥圖案為雕刻題材。
3 客家民居蝙蝠紋樣的造型藝術的分析
因蝙蝠的“蝠”與“福”同音,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與追捧,蝙蝠紋樣在人們生活環境中不僅承載著人們趨吉避兇、重生利命的思想意識,而且就其載體而言本身就具有美化裝飾的作用,蝙蝠紋是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結合體。因此,被大量地運用在客家民居,作為建筑的裝飾紋樣題材。民間對蝙蝠紋樣的刻畫并未寫實地刻畫,按部就班,而是對蝙蝠紋的整個造型紋樣進行美化抽象化,將蝙蝠的頭部刻畫得如龍似虎,虎頭云耳,展翅飛翔,錯落有致,將原本并不美的蝙蝠變得祥云卷翅。在此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對其進行簡要的分析
3.1 蝙蝠紋樣的構圖分析
首先從蝙蝠紋的整體造型構成來分析,在構成元素方面來講,蝙蝠紋的造型刻畫多以線條為主,注重線條的刻畫。通過雕刻的技法,將蝙蝠的造型用簡練、輕巧、圓潤的線條,將蝙蝠體態輕盈、展翅飛翔很好地表現出來。同時,利用線條和面的結合,蝙蝠的整體造型對稱完整。其次從蝙蝠紋的外形輪廓來分析,蝙蝠的外形輪廓,以梅州地區客家民居當中出現的,多為圓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四種。外輪廓的變化主要是根據蝙蝠紋所在的位置和形態來變化的。例如,一般在細部構件上出現的蝙蝠紋樣,其形態較為圓潤,而在隔扇的格心部分出現的木雕蝙蝠紋則雕刻得更為細致,通常以方形為主。梁架的員光的木雕蝙蝠紋則多以倒掛式為主,其外輪廓則主要為三角形。從蝙蝠紋樣的整個構成角度分析,主要以對稱式、中心發射式、連續飛翔式、自由飛翔式為主。在處理單只的蝙蝠紋樣時多以對稱式為主,家具的幾腿上的木雕蝙蝠紋則多是呼應式,其雕刻的蝙蝠高低錯落,大小不一,通常起點綴的作用。而在梁架裝飾上的蝙蝠紋則以發射式為主,呈五福捧壽的形式。
3.2 蝙蝠紋樣的寓意分析
在紋樣寓意方面,在中國古代,蝙蝠就被人們看做是希望、幸福、美好的化身,因此蝙蝠紋樣才會不斷地被人們運用在家具、建筑裝飾、陳設品上,蝙蝠的“蝠”與“福”諧音,被人們認為是幸福的象征。倒掛的蝙蝠寓意“福到了”,首先從雕刻的數量上來分析,一般雕刻一只蝙蝠則寓意為長壽。兩只意為富足有余,三只意為康寧,四只表示修好德,五只喻考終命。如果多只蝙蝠雕刻在一起,意為福氣多多。其次,蝙蝠紋與其他紋樣的組合也具有其他寓意,如“蝙蝠與馬組合——馬上得福”“蝙蝠、山石加如意或靈芝——福壽如意、萬代如意”“蝙蝠與云紋組合——洪福齊天”“蝙蝠與壽字組合——五福捧壽”。這些也都大量地出現在梅州地區的客家民居裝飾中。
3.3 蝙蝠紋的造型分析
到掛式蝙蝠是蝙蝠裝飾紋樣的主要類型之一,通過分析其倒掛的造型不同分為收攏式和平展式。
以張弼士故居——光祿第為例,對其裝飾出現的倒掛收攏式蝙蝠紋進行分析,主要通過據蝙蝠紋翅膀、軀干、尾部、頭等幾個部位進行觀察得出以下幾種形式
4 結語
本文以清代家具蝙蝠裝飾紋樣為對象,研究甚少,主要以清代家具蝙蝠裝飾紋樣的造型藝術為研究內容展開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歸納得出清代家具蝙蝠紋的基本造型形式和構圖關系。對于清代家具蝙蝠裝飾紋樣這樣一個針對性較強的研究對象,在深入的分析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例如,木文實物圖片多數來源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和黑龍江省圖書館,或許還有新的有關清代家具蝙蝠紋的圖片資料還未發現;對構圖關系方面的研究,除面積關系外,還包含其他關系,所以有待進一步細化;另外,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清代家具蝙蝠裝飾紋樣的造型形式和構圖關系這兩方面的聯系有待于更加深入地探索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余志.客都家園——中國梅州傳統民居擷英[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1:268-281.
[2] 張智艷,吳衛.傳統“五福捧壽”紋樣符號闡釋[J].藝術百家,2008(52):158.
[3] 張智艷.傳統蝙蝠紋樣藝術符號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