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祥濤
當春風吹過田野,春雨潤過谷物之后,茶也就適時登場了。家鄉信陽是一個著名的產茶區,每逢谷雨到來之前,我們都能喝到新上市的雨前毛尖。那可是一種上好的綠茶,每次喝它時,都能喝出不同的感受、別樣的心情。許是有得天獨厚條件的緣故,使我竟養成了喜歡喝綠茶的習慣。在這大好的春光里,別人在忙著醉春,可我卻忙著醉茶了。
醉綠茶的過程,我是有講究的。之前,需找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子,這樣可以看到泡茶的全部。少許的茶立在杯里,初看是一種物質,從表象上去分析,它是無語的。而沖入沸水之后,它就產生了化學般的變化,水在慢慢升高,隨之所有的情節和故事都會一一地展現出來。
這個時候我就去想象,想象的結果它都不會再是一杯普通的茶了,它就有了藝術的效果。于是,我就坐在一杯剛沖泡的綠茶前,看變化了的茶、水和霧氣。
茶一葉一葉地舒展開了,像似一個才睡醒的少女,緩緩地伸展著身姿,朦朧中還帶有些夢意,笑靨里依然存有余味。我不敢去猜想那里面是否有蟬聲和鳥鳴,是否還有杜鵑的聲音。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茶已升華為一種想象,葉已還原了一個本真的自己。
此時,最歡快的自然是水中的茶葉了,它們跳起了水中的舞蹈,開始時是天鵝舞,隨后是交誼舞和獨舞。它們的舞臺在杯中,它們的世界也在杯中,舞不盡的是風花雪月,舞不完的是春華秋實。
再看那些水,已不是一個透明的晶體了,它已著了茶的色調,儼然成了茶的同類。不過透明還是保存著,只是淡綠色的水讓人有了一種欲望。
撩人欲望的還有隨之彌漫的一股清香。那些香會是栗香,也會是蘭草花香。這香是要看茶的產地的,看這些茶是與誰為鄰了。如果茶是長在栗鄉,那些爛漫的栗花是不會放過它周圍所有物質的,結果茶葉的每一寸光陰都會熏染上栗花的香氣。要是茶生長在山崖或是小溪之畔,就會與蘭草花結為好友的,那樣茶就有了蘭草花的氣味與性情。
最讓人注目的莫過于綠茶與水交融后所產生的氣體。說是蒸氣,但更像是霧。那些霧裊然上升的形式獨特而多姿,它會在杯口形成一個霧罩,在其上面環繞成多種狀體,然后淡去在空中。因為有霧的導出,使綠茶中的香也就飄散開了。
能喝上一杯好綠茶是需要一些構成和條件的。首先,是對水的要求,最好是泉水或溪水,那樣會保持茶的純凈。因為任何污染和滲兌都會降低茶的品質。
其次是聞香、觀色和品味。聞香就是把杯底用溫水預熱后,放入少許的茶葉,然后聞其香氣,嗅其感覺。因為那些茶不僅能聞出自身的特質,還能聞出“春茶香,夏茶澀,秋茶好喝摘不得”的民諺來。觀色則是在那銀毫沸騰的綠色世界里觀其湯色,辯其成色。如果是殺青不好,湯則泛青,如果烘制過了,湯會變黃。只有恰到好處的湯色才會添其好感,增其飲欲。
品味一杯上等綠茶是最具誘惑力的。那些茶水還未入口,其香氣已沁入肺腑,留在唇邊的甘甜,說是止渴,不如說是回味,這個時候喝一杯綠茶就是享受了。
醉綠茶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醫用和養身價值。《神農本草》上說:綠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還說:茶葉還有消食去膩,利尿止渴,消毒解酒,輕身明目等作用。
而茶圣陸羽對喝綠茶有自己的見解,他說:“所著者衣,衣精極;所飲食者,食與酒皆精極。”也就是說,衣食住行都要追求精美的情趣。所以,陸羽把喝茶的過程看作是精神享受的過程,從而賦予喝茶以美學的內涵。
陸羽還在他的《茶經》里說:茶之為飲,生于名山秀水之間,得天地之精彩,儒家以之養廉,道家以之求靜,佛學以之助禪。可見茶的文明內在已超出其自己的精神層面。
而我卻說,醉綠茶的過程其實是一次領悟的過程,也是一次暢想的過程。它不僅能喝出個中的甘苦,也能喝出人生的滋味。
選自《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