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家伊恩·麥克尤恩創作的《贖罪》具有兩條明暗主線,明線是主人公布里奧妮·塔利斯按照“樂園—犯罪—贖罪”的敘事模式完成救贖歷程,暗線是羅比·特納的命運沿著“樂園—受罪—涅槃”的生命軌跡來敘事。筆者根據小說自身特性的雙線條模式向讀者展示文學內涵和主旨,意圖挖掘深層次的文學認知和線索。
關鍵詞:雙線條;敘事模式;伊恩·麥克尤恩;《贖罪》;文學解讀
英國享譽盛名的著名作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1948—)于2001年推出了一部巨作《贖罪》,該小說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來自各大學術媒體的關注和拜讀,學術大咖曾站在不同視覺角度分析該部作品的人物內心世界活動和作品的藝術寫作技巧,筆者意圖站在一個全新的新穎角度去觀察分析該部作品,認為《贖罪》文本將小說的雙線條敘事模式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使得作者伊恩麥克尤恩的眾多讀者粉絲參與分析研究。筆者擬從雙線條敘事視角入手,向讀者挖掘出作品更深層次的文學價值以及解讀和闡釋小說的文學意旨。
《贖罪》小說講述了發生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上等階層塔利斯莊園的一場愛情故事:“13歲的女主人公布里奧妮·塔利斯頗具作家特質天分,想象力豐富,熱愛寫作,沉迷于自身的夢幻世界。姐姐塞西莉婭·塔利斯與管家的兒子羅比·特納兩小無猜,暗生情愫,卻未曾互相表白過。由于年少的布里奧妮不懂成人世界的愛情關系,錯將羅比·特納貼上變態色情狂的標簽。當布里奧妮的表姐羅拉·昆西遭人強暴時,布里奧妮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貿然將施暴者的這頂帽子扣在羅比·特納的頭上,導致羅比·特納含冤入獄,打破了原有的寧靜生活。逐漸長大的布里奧妮意識到自己當年犯下的嚴重錯誤,為了懲罰自己,她放棄了劍橋大學的深造,而選擇戰后醫護工作,用清教徒苦行方式來贖罪。”
一、雙線條敘事模式的建構
模式是指小說文體的框架、情節、主題等各方面的整體設計,通常包括三個環節:建模—入模—破模。“建模”是指小說發展的初級階段,作者交代小說當中發生的主要人物、時間、時代背景等;“入模”指小說情節發展走向高潮,問題和矛盾的涌現以及跌宕起伏;“破模”指小說情節走向末端,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和謝幕。
雙線條敘事模式具有同樣的原理,表現形式為一明一暗,明線中作者直接刻畫人物的活動、情節的發展走向;而暗線則需要讀者仔細地揣摩和分析。這種雙重結構不僅構造了小說文體的新穎感,又能深化主題。
《贖罪》中明線線索是主人公布里奧妮·塔利斯在莊園里度過的美好童年時光,熱愛寫作的她善于發揮無盡的想象,這是“建模”階段的形成;布里奧妮·塔利斯無意中從窗臺看見花壇旁的姐姐塞西莉婭·塔利斯和仆人羅比·特納之間的爭吵,以及私自拆開了羅比·特納送給塞西莉婭·塔利斯的一封帶有色情的信,使得布里奧妮將羅比·特納聯想成下流的惡人,一旦丑惡形象映入腦海便無法再剔除這個形象,最終布里奧妮·塔利斯將羅比·特納與表姐羅拉的強奸案相聯系并控告為強奸犯,這是“入模”階段的完成;長大成人后的布里奧妮·塔利斯終于明白成人的世界,了解到當年年少的自己因為種種無知而犯下的錯誤,為了內心深沉重的罪惡布里奧妮·塔利斯開始處邁向了贖罪之路,這是“破模”的落幕。
與明線相對映的暗線則描述了羅比一生的悲慘命運。天性善良的少年羅比·特納雖家境貧窮,倚靠大莊主的支持完成劍橋大學的學業,他內心深處一直隱瞞自己暗戀著莊主的女兒塞西莉婭·塔利斯的事實,但情竇初開的他并為向其捅開那層窗紙,他夢想并計劃著畢業之后開始繼續深造醫學,美好的未來似乎就在不遠處向他招手,這是“建模”的開始——“樂園”;由于自尊心異常的好強,產生了一系列的誤會讓布里奧妮誤解導致含冤入獄,夢想瀕臨破碎,二戰爆發,他踏上了從軍之路以此來洗滌身上本不該屬于自己的罪名,這是“入模”階段——“受罪”;戰爭的硝煙和那份莫須有的罪惡讓他遠離了家,遠離了自己深愛的塞西莉婭·塔利斯,每當思念襲頭時,他會點上一根香煙,拿出塞西莉婭寫給他的信,陷入無休無止的美好幻想中。但遺憾總是讓善良的人踏上不歸路,最終因為疾病敗血癥倒在了戰場上,永遠回不到心愛人塞西莉婭·塔利斯的身邊,帶著遺憾離世,這是“破模”的完結——“涅槃”。
倘若將明線與暗線分成兩個故事來看待,我們會發現作者伊恩·麥克尤恩通過一個連接點將這兩個部分巧妙地聯系在一起,而這個鏈接點就是塞西莉婭·塔利斯,一方面連接著布里奧妮·塔利斯的精神成長,一方面連接著羅比·特納的悲慘命運。布里奧妮·塔利斯透過姐姐塞西莉婭·塔利斯自羅比·特納投身監獄后便與家庭斷絕往來,她開始反省自己是否錯怪了羅比·特納,成年之后的布里奧妮·塔利斯又不斷地向塞西莉婭·塔利斯寫信懺悔自己的過錯以及向她打聽羅比·特納的近況,她希望通過塞西莉婭·塔利斯向羅比·特納傳遞自己的歉意及懺悔。而羅比·特納在與塞西莉婭·塔利斯的通信中了解了事情的整個來龍去脈,也曾嘗試著站在布里奧妮·塔利斯的角度看待當年的事件,他向塞西莉婭·塔利斯吐露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他希望終有一天能夠回到塞西莉婭·塔利斯的身邊,他希望一切都從來沒有發生過。該線條的結構形式突顯了作者在創作時的獨具匠心和用心良苦。
二、結語
《贖罪》是伊恩·麥克尤恩精心營造的藝術殿堂,他憑借嫻熟的寫作手法和兩條明暗線的敘事模式呈現作品的自傳特性,給讀者帶來更大的心靈震撼,且亟欲通過此作品來釋放自己的感情抑或是對世界的看法和態度。筆者向讀者分別對《贖罪》中的明、暗線進行解釋,明線中的主人公竭盡全力為自己年少的行為贖罪,她虛構的羅比·特納與塞西莉婭·塔利斯的美滿生活并非是為了滿足于自己個人的私欲,而是想尋一片平和的心境,因此才有了小說片尾的那句“奮力嘗試是一切的一切”。相比之下,暗線中羅比·特納的悲慘命運讓無數的讀者為其喊冤,小說中的他在還有沒接受到布里奧妮·塔利斯的贖罪就已經病逝于戰場,我們無從得知他是否會原諒布里奧妮·塔利斯當年犯下的錯誤。但我們寧愿相信他終于一天會寬恕那個天真無邪的少女。
參考文獻:
[1]唐春華.“懺悔—贖罪”:《贖罪》與《大浴女》主題比較研究[C].貴州:貴州大學,2009.
[2]周涓,萬濤.從歷史編撰元小說的角度解讀《贖罪》的后現代敘事[J].南昌: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
[3]黃瑩.《追風箏的人》中的意象呼應及其文化隱喻[J].南京: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
[4]張一帆.作家筆下的作家——簡析《贖罪》與《追風箏的人》中主人公作家形象的設定[J].湖南: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
[5]尚必武.那些年,諜影重重的故事——評伊恩·麥克尤恩的長篇新作《甜牙》[J].外國文學動態,2013(1).
[6]張放放.《紅色英勇勛章》中英雄典型費萊明的心理解讀.外國文學動態[J],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