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琴琴
偉大的作家普希金是1831年2月18日和他的妻子娜塔莉岡察洛娃結婚的,別爾金小說集是在同年2月16日發表的。普希金1837年2月10日離開了人世。而小說《暴風雪》的故事也是發生在2月份。普希金的生命中似乎與2月份有著太多的不解之緣。這就好像暴風雪故事本身,仿佛一切都在被命運操控。
一、小說中體現的命運主題
“一切皆有可能”,整個故事中,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弗拉基米爾的迷路,瑪利亞的昏厥以及布爾明的離奇出現并惡作劇地攪和了婚禮。四年之后,舉行過烏龍婚禮的兩人竟然再次相遇。整個故事都充滿了一種混亂與偶然性。只能說一句“造化弄人”。而弗拉基米爾與布爾明的不同結局也恰恰說明了"天時地利人和"在生活中有多么的重要。暴風雪是拆散這對戀人的始作俑者,但同時又是另一段姻緣的促成者。
二、故事結構奇思妙想
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三個人的故事,根據內容小說也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弗拉基米爾和瑪利亞的故事,瑪利亞和布爾明的故事。為什么可以這么分,因為作者在講述弗拉基爾米和瑪利亞愛情故事時候,沒有提過布爾明。正是這種結構安排,讀者會產生疑問:私奔當晚究竟發生了什么:瑪利亞有沒有抵達教堂、弗拉基米爾終于趕赴教堂后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弗拉基米爾為什么就突然決定去參戰了。一種神秘主義的色彩一直籠罩著整個故事,雖然按照時空順序,正是弗拉基米爾在暴風雪中迷路的那短時間里,布爾明鬼使神差地抵達了教堂,頂替弗拉基米爾與瑪利亞舉行了婚禮。但是這部分作者故意放在了故事最后,在講述瑪利亞和布爾明的故事時布爾明作為講述人和盤托出,這時才給我們揭曉了謎底。作者并沒有把布爾明作為攪局者按照時間順序讓他出場。相反作者把布爾明放在了和弗拉基米爾平等的位置之上,他并沒有認出瑪利亞就是當晚與他成親的姑娘,但他還是愛上了她。這種結構安排更加客觀公正,作者沒有偏頗任何一方,兩個男主人公的命運仿佛完全由上帝主宰。
三、戰爭因素對人物命運的影響
弗拉基米爾與瑪利亞的愛情最初是遭受女方父母反對的,原因無外乎因為“弗拉基米爾是個貧窮的陸軍準尉”,因此兩人是門不當戶不對的,由于不被認可,所以這對男女選擇了私定終身。接下來的一切也都源于兩人計劃好的教堂婚禮。乍一看去,我們會將弗拉基米爾的悲慘遭遇歸咎于暴風雪,暴風雪發生了,他迷了路,錯過了成親的時間。正是因為暴風雪,布爾明意外的出現在教堂,與瑪利亞舉行了婚禮。而可憐的弗拉基米爾不僅沒有得到愛情,最終還在戰場上犧牲了。在為他的悲慘命運唏噓不已的同時,我們不禁開始思考,隱藏在暴風雪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們設想,如果弗拉基爾米在1812年戰爭之后,作為一名時下“非常受俄羅斯婦女愛戴的士兵”認識我們的女主人公,接著愛上她,相信女方的父母會對這個年輕人另眼相看,他們的愛情之路想必也會順利一些。如果一個年輕人參與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并且凱旋而歸,他的頭頂仿佛就會有一種光環,甚至“身旁的戀人都變得“黯然失色”。沒錯,正是這場戰爭,弗拉基爾米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所以他沒有布爾明那種幸運,同樣是軍官,同樣參與了衛國戰爭,布爾明活了下來并凱旋歸來,我們純潔高尚的俄羅斯婦女是怎么樣歡迎他的呢, “他們原諒了他的胡鬧,甚至一向冷漠的瑪利亞也對他另眼相看”。甚至瑪利亞的母親也期待著這個年輕人能夠盡快的成為自己的乘龍快婿,所以“老太太覺得,看來他們的事情今天終于能定下來了。”
四、當時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婚姻觀念對人物命運的影響
這個故事中,暴風雪除了是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動因,而且還成為人物命運的轉折點。瑪利亞、弗拉基米爾和布爾明,在這場暴風雪前后他們的命運與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沒錯,乍一看又是暴風雪,但是思考之后不難發現,造成這種命運轉折的不是暴風雪,而是在暴風雪中舉行的那場烏龍婚禮。盡管文中略去了弗拉基米爾趕到教堂后發生的故事,我們不難想象他一定是見到了主婚的神父,從神父哪里得知了當晚瑪利亞陰差陽錯和另一個男人舉行婚禮的事情。所以在瑪利亞父母終于決定成全他們的愛情之際,他卻選擇了逃避,他覺得自己“是個可憐人,唯獨尋求一死”。就是因為這場烏龍婚禮,在原本相愛的兩人中間豎起了一面高墻,在弗拉基米爾看來瑪利亞已經是他人之妻。瑪利亞何嘗沒有這種感受,那場像夢一場的婚禮就像精神的枷鎖牢牢地束縛著她,弗拉基米爾死后,這段婚姻仿佛又成了她繼續活下去的動力。對于布爾明而言,這場婚禮是出于他的惡作劇。但是他自己也感受到了懲罰,以至于在遇到心愛的人之后,已婚的事實成為他追求真愛的一個絆腳石。三個年輕人都因為這場虛無的婚禮做出了自己命運的選擇。弗拉基米爾因為拘于這種禮教的束縛,他狠心斬斷了與瑪利亞的愛情。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而這種束縛在故事結尾卻恰恰成全了布爾明和瑪利亞,兩人終于可以解開枷鎖,擁抱愛情。
參考文獻:
[1](俄羅斯)普希金著,劉文飛譯,普希金小說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2]段麗君,俄羅斯經典作家筆下的暴風雪主題[J],俄羅斯文藝,201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