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敏
摘 要:國內外學界對《奧賽羅》的研究可謂炙手可熱,視角多樣,但是將創傷敘事作為切入點的并不多,筆者認為劇作中的創傷敘事藝術極具深意。莎士比亞將種族問題帶來的創傷融入到戲劇中,通過對奧賽羅的創傷性人格及其悲劇的描寫,控訴封建社會的罪惡,表達了對人文主義社會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出該劇作深刻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奧賽羅;創傷敘事;種族創傷
《奧賽羅》是莎士比亞反映時代創傷的代表戲劇,其創作時間正值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末期,封建階級與資產階級關系緊張,新興資產階級開始擴大,人文主義廣為盛行。反封建、婦女解放以及種族平等也是當時的主流進步思想,而劇中的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可以說所代表的就是此種進步思想。但中世紀的英國社會等級觀念根深蒂固,特權等級和攀附權貴的思想深入人心,普通人必須循規蹈矩。在社會經濟變革時期,莎士比亞對一般社會群體生活的關注以及對社會政治文化的質疑是其創傷意識的先驅動力。
莎士比亞戲劇的創傷敘事藝術體現在各種創傷性人格上,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看成是時代的一面鏡子,正是人們對世界的認知與封建傳統思想的沖突導致了人物的悲劇。莎士比亞對異族人奧賽羅的描述多放在時代背景下被過度壓抑和扭曲的創傷性人格上,而這種創傷性人格的形成就是由種族創傷所致,他將奧賽羅的痛苦經歷展現出來,企圖喚醒人們對人性和權力的思考。
一、種族創傷:精神創傷源自種族歧視
精神創傷是指那些由于生活中具有較為嚴重的傷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緒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狀態。對于較為嚴重的精神創傷,在心理學和精神科的分類中被稱為創傷后應激障礙,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后,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弗洛伊德這樣論述創傷:“一種經驗如果在一個很短暫的時期內,使心靈受到一種最高度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擾亂,我們便稱這種經驗為創傷。”[1]戰爭、種族歧視、性侵犯和自然災害等成為文學史上常見的創傷敘事題材。結合莎翁劇作的人物奧賽羅,他就是在經歷了嚴重的民族歧視的狀態下形成了破壞性的情感效應,由此導致的精神創傷較為深重,最后被無情的毀滅。
《奧賽羅》表面來看是一部因奸人作祟導致的家庭悲劇,但實質卻是種族歧視和異域文化差異的悲劇。“種族創傷作為創傷理論發展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少數人因為種族差異而無辜地受到排擠和迫害。造成創傷的事件不僅有具體外在的現實事件,也有由相關人物感知和建構的心理事件。”[2]奧賽羅雖然早已成為貴族階級的將領,為威尼斯征戰沙場,卻一直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勃拉班修認為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黑人很可恥。奧賽羅無法突破自身局限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種族歧視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創傷。
弗洛伊德指出,人格的發展會受到外在環境或者突發事件的影響。奧賽羅的創傷性人格表現在他由于自卑及身份認同的問題,陷入小人伊阿古的陰謀并對臆想出來的事件表現出的過激反應。他困在創傷所致的偏執和沖動之中,逃避問題,一直讓自己的“心腹”去證明妻子的罪過,最后憤怒殺妻。故事結局讓人看到了奧賽羅的偏執和殘暴,他把對世界的不滿都歸咎于這個為愛犧牲的女人身上,似乎只有殺死妻子才有可能撫平他的痛苦,而這一切悲劇的發生都是種族創傷所致。
二、創傷性悲劇的形成
文藝復興時期,對人的自由和生命價值進行了新的詮釋,即為自己而存在,追求個性解放和地位平等。綜合所有社會背景,人文主義被當時的人們接受卻不能完全實現的根本原因還是封建階級思想早已根深蒂固,統治階級不愿舍棄自己的利益,弱勢群體在長期壓抑的環境中無法客觀地衡量事情的利弊,無形的創傷導致他們思想行為的偏執,奧賽羅就是其中一個最好的例證,劇作表達的是對人文主義理想社會的追求,對封建舊勢力的控訴。
在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奧賽羅和苔絲狄蒙娜試圖沖破禁錮追求幸福,但奧賽羅卻深陷種族歧視的漩渦,最終新舊勢力的斗爭和奧賽羅的創傷性人格讓這段愛情毀于陰謀。莎士比亞贊頌愛情的偉大,鼓勵奧賽羅掙脫束縛追求自由和愛情,然而封建禮教的思想包袱永遠是人類進步的絆腳石,面對封建制度與社會輿論造成的創傷,人們需要勇敢和智慧,更需要社會大眾從思想上認同異族文化,從根本上改變對其他民族的態度。奧賽羅以死收場的結局達到了悲劇的終極效果,同時也讓人深刻反思種族問題帶來的精神創傷。莎士比亞通過描寫奧賽羅這個英雄人物的悲劇命運,表達了他對時代的質疑,期望人們能夠正視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精神創傷以及精神創傷對人造成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M].高覺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216.
[2]彭貴菊.莎士比亞的戲劇語言與創傷記憶[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9.9.(6):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