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濤
摘 要:將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嫁接到田園詩中,似乎有別于我們通常對“杜甫詩”和“田園詩”的認識,而田園詩對王維這個在自然中尋找禪意的詩人來說卻是恰如其分。同是一片田園,兩位詩人會如何抒情達意,這里將從《日暮》和《渭川田家》兩部作品中作分析比較。
關鍵詞:杜甫;王維; 情懷 ;《日暮》;《渭川田家》
杜甫詩歌之美在于其沉郁頓挫的詩風,我們對其詩歌的關注會習慣性的偏重于那些具有“史詩”特點的,從而忽略了他的田園詩;而王維則是個善于親近自然的人,田園對他來說是至親至近的。
日暮(杜甫)
牛羊下來久,久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畢,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
渭川田居(王維)
邪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歌式微。
(【清】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一、同一題材下的異同
從題材上看,兩位詩人從田園農事著手,均屬于田園詩的派別。田園詩可以追溯到陶淵明,兩位詩人并非首創(chuàng),只能說是發(fā)展和開拓者。同樣的“田園詩”在歷經山河的變遷中必然會有因時應世的改變。
葛曉音將盛唐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分為:“在郊館別業(yè)休沐之時,即所謂‘亦官亦隱,在借宿隱者‘山居或過訪友人‘田莊之時;在作者自己閑居莊園之時。將田園詩的基本精神定為以自然真淳反對虛偽污濁,尋求心靈的自由和凈化。”
袁行霈將田園詩與山水詩進行區(qū)分時指出:“田園詩會寫到農村的風景,其主體是寫農村的生活、農夫和農耕。山水詩則主要是寫自然風景,寫詩人主體對山水客體的審美,往往與行旅聯(lián)系在一起。”
兩位學者的定義似乎偏向于清新自然型的,并未點破田園詩在不同歷史時期多變的特點。回歸到上面兩首詩中,《渭川田家》就比較切合定義,而《日暮》則有點兒偏離,但我們依然是從田園詩的角度來看《日暮》。王維的詩是陶淵明式田園風的延續(xù)發(fā)展,杜甫的詩是傳統(tǒng)田園風延續(xù)發(fā)展中的一個變體。
二、詩歌內容上的異同
兩首詩歌在意象的選取上都引用了《詩經·雞棲于塒》中“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的場景,選擇了代表農家田園的牛羊。兩者都將鏡頭聚焦到了“歸”上,《渭川田家》中的牛羊是“歸”,《日暮》中的“柴門”是“歸”,“門掩黃昏”是等待未歸,“閉柴門”則當為業(yè)已歸來。但是“歸”的時刻有著明顯的差別。《渭川田家》中的斜光依舊,顯然是黃昏將盡未盡之時;《日暮》中的柴門久閉,當共剪西窗燭、獨照殘燈。在對農家生活的描寫上,《渭川田家》中的筆墨要多一點,“牛羊”“麥苗”“野老”,這些是農村生活的多個層面的場景。而《日暮》中的農村景象的描寫是停留于農村環(huán)境背景的渲染上。
三、情感表達上的異同
兩首詩中都有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慨嘆、仕途失意無奈,但他們處理情感的過程是有差別的。一個是絕望,一個是希望,一個是悲嘆,一個是悵然。時間上,杜詩是深秋之景,王詩是初夏之景。兩個季節(jié)的景物所奠定的感情基調是不同的,“悲哉,秋之為氣也”,杜詩的基調是“悲”的,而王詩中的初夏時節(jié)則有蓬勃的象征意蘊。兩者在處理黑暗時也有不同,杜詩中是深夜,王詩中是黃昏,深夜是冷寂、引發(fā)愁思的,而黃昏中殘存的光亮是愜意、有希望的。且王維這里的黃昏,不同于“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夕陽西下”中的黃昏,王維的黃昏色調要淡一點,是在清新淳樸中孕育著自由的愜意。杜甫和王維在描寫農家場景中的出發(fā)點也不一樣。杜甫詩中“農事盡”,是對農村勞苦人民生活的同情,“江山非故園”是對自己與國家的悲嘆。“不須花燼繁”是集漂泊、無奈諸感于一體,是眾多失意漂泊文人的心聲;王詩中“農事忙”,是忙而不忙,屬于陶淵明“戴月荷鋤歸”的類型,多個農事場景透露出淡淡的暖意和清幽之氣,“悵然歌式微”即現(xiàn)賦閑歸隱之意。其實,杜甫對田園自然的描寫也有風格上的轉變。浣花溪畔的山水田園作品多集中在草堂周圍的草木上,后來也寫了些自身的農事體驗和生活瑣事,內中流露出無限的愜意,即使是這里的“愜意”也不同于王維的愜意。王維的愜意是放歸自然的閑適,在曠野中牧歌,杜甫的愜意是偏安于家園的舒適。離開草堂后,杜甫的田園詩中增加了幾分愁思和農事之憂,憫農成了他的田園詩的一大特點,并由此形成田園詩中關于農事傳統(tǒng)的重要一環(huán),《日暮》這首詩即是其流落夔州之作。王維在處理情感時有一種豁達之感,這是他在自然中尋禪,將禪意入詩并受其熏陶的結果。“將禪的靜默觀照與山水審美體驗合而為一,在對山水清暉的描繪中,折射出清幽的禪趣。”
面對同一片土地,兩位詩人展現(xiàn)給我們的卻是不同的韻味,這里也絕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么簡單。里面是他們人生經歷的凝結,一悲一喜,一明一暗,我們可以從中觸碰到他們的處世原則。
參考文獻:
[1] 李微.《漂泊人生中的鄉(xiāng)土情懷——杜甫田園詩研究》[D].河北:河北大學,2011.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秦雅君.《杜甫棲居草堂時期山水田園詩的宏大樂章及其特色與新變》[D].安徽:安徽大學,2005.
[4]聞一多.《唐詩雜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