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娟
摘 要:本文對《三字經》的內容進行了民俗分類,分為民間科學知識民俗、民間工藝技術民俗、宗族組織民俗和物質生活民俗,其中民間科學知識民俗又包括算學知識、天文學知識和地理知識。本文通過對《三字經》進行民俗分類,使我們對《三字經》有了一個更為系統的認識。
關鍵詞:三字經;民俗;科學知識;工藝技術;宗族;物質生活
《三字經》是我國經典的童蒙讀物,自問世以來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重視,本文以清王相作注的《三字經訓詁》為例,對其內容進行民俗分類,從民俗的角度來解讀《三字經》。
一、民間科學知識民俗
(一)算學知識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這一部分內容屬于民間科學知識中的算學知識。我國數學起源很早,在沒有文字的年代,神話傳說中就已經提到了隸首創造數學。我國是發明十進制計數法最早的國家。我國至遲在商代已采用了十進位值制計數法。《三字經》講到這一知識,就是希望兒童從學習的初期就能掌握這一數學方法,為基礎數學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兒童除了學習簡單的數字,還需要利用十進制計數法這一工具,學習掌握數值較大的數字,方便運算。因此,十進制計數法對基礎數學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
(二)天文學知識
“三光者,日月星”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數”
在古代,人們還沒有天文學的概念,但人們通過觀察太陽、月亮的變化來判斷寒來暑往和白天黑夜,通過觀察星星來判斷方向、季節等,天文學的概念也逐漸誕生,古籍中逐漸有了關于日、月、星的記載,歷法誕生并逐漸完善。兒童的能力還不足以理解系統的天文學知識,但對每天可見的太陽、月亮和星星應該有最基本的了解,知道它們出現的時間,知道月亮和星星本身不發光,是靠反射太陽的光亮,知道一年四季的變化,知道最基本的五大恒星等。這些都是對兒童科學知識的補充,讓他們了解到宇宙的浩大和神奇,并激發它們解釋自然規律、探索宇宙的興趣。
(三)地理知識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方向定位應該是先民適應生產生活需要而產生的,通過辨別方向來尋找獵物,先民對方向的感知應該還是基于天文想象,但這種方向的辨別是服務于地理需要的。古人把東、南、中、西、北和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五大行星聯系在一起,通過星體識別方向。還根據日出為東方,日落為西方判斷東西。《三字經》就是要教育兒童從小培養方向感。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是最簡單的方法,其次是日影觀測,晚上還可以觀測北斗七星,這些方法都很實用。
二、民間工藝技術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兒童誦讀《三字經》,不必了解太專業的音樂知識,但可以粗淺地涉獵一下音樂常識,知道制造樂器的八種基本材料,懂得不同的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樂器,不同的樂器發出各異的聲音,而且往往一首樂曲的演奏需要多種樂器的配合,在接觸樂曲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常識。
三、宗族組織民俗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相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這幾句講的都是宗族組織民俗,涉及宗族組織,血緣倫常。父母要愛孩子,孩子要孝敬父母,夫妻之間要和睦相處,相敬如賓,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兄長要尊敬,家庭中有一定的長幼次序,要懂得尊上愛下。在宋代以前,平民家庭講究五服和九族,貴族、官宦人家可以建祠堂祭祀,世代傳承世家大族。唐中葉以后,先前的門閥宗族制度逐漸衰落直至消亡,到宋代,以小家庭為單位的宗族和官僚宗族為單位的宗族成為了社會的主要單位。宋代社會致力于推崇孝道,強調等級尊卑,女子的三從四德在宋代體現的也比較深刻。
宗族組織的血親倫常在《三字經》涉及民俗的部分占了較大的比重,說明其注重對孩童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懂尊敬和孝敬長輩,同時要愛護晚輩,這是對兒童道德的灌輸,是對兒童精神的洗禮。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養成美德要從娃娃抓起,俗話說“三歲看老,七歲看小”,從小對孩童進行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宋代,很多宗族都有自己的私塾,有學田,都特別重視教育,宗族中有人高中,對宗族來說都是一種榮耀,因此啟蒙教育十分受重視。
四、物質生活民俗
“稻梁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這兩句分別介紹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還有六畜,馬、牛、羊、雞、狗和豬。《三字經》中涉及了生活中的主食和六畜,是讓兒童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能夠分辨出六畜,并懂得他們各自的用途和重要性。民以食為天,基本的谷物和六畜里的羊、豬、雞構成了古代社會最基本的飲食網絡,另外,狗能看家,馬能代步,牛能耕田,都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
《三字經》作為宋代童蒙讀物的經典,在兒童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書中涉及的民俗知識非常廣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兒童進行了必要的知識教育。在現代社會,童蒙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三字經》也愈發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希望孩童都能從小學文化、學做人,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參考文獻:
[1]王相.三字經訓詁[M].北京:中國書店,1991,9.
[2]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